感染梅毒可能会影响怀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降低风险。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能导致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梅毒。若孕前或孕期及时干预,多数可避免不良后果。
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孕早期感染易引发自然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未经治疗的孕妇在妊娠4个月后,病原体可能穿透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器官损伤。孕晚期感染可能造成早产、低出生体重或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骨软骨炎等。规范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妊娠期需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评估疗效。
少数梅毒晚期患者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如心血管梅毒或神经梅毒,此时妊娠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需多学科协作管理,妊娠前需评估心脏、神经系统功能。若存在活动性梅毒病变或血清学滴度持续升高,可能需推迟受孕计划。既往感染已治愈者,妊娠期间仍须加强监测,防止复发。
所有孕妇应在首次产检时进行梅毒筛查,高危人群需增加检测频率。确诊感染者需完成全程青霉素注射治疗,伴侣须同步检查治疗。避免共用注射器、确保安全性行为是重要预防措施。妊娠期间出现生殖器溃疡、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