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会改变蜂蜜的营养成分。蜂蜜中的活性酶、维生素等热敏性成分在高温下易被破坏,但矿物质等耐热成分通常不受影响。
蜂蜜的主要营养价值来源于葡萄糖、果糖以及少量活性酶和维生素。当温度超过40摄氏度时,蜂蜜中的淀粉酶、蔗糖转化酶等活性成分会逐渐失活,这些酶类物质对促进消化吸收具有重要作用。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会导致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热敏性维生素氧化分解,使蜂蜜丧失部分营养价值。持续高温还可能促使蜂蜜中的羟甲基糠醛含量升高,这种物质虽然无毒,但会影响蜂蜜风味。
蜂蜜中的矿物质元素如钾、钙、镁等成分性质稳定,高温加热不会改变其含量。蜂蜜的主要糖类成分葡萄糖和果糖在高温下仅会发生物理状态变化,不会产生化学分解。某些特殊品种蜂蜜如麦卢卡蜂蜜中的甲基乙二醛成分具有较强耐热性,其抗菌活性在适度加热后仍能保持。将蜂蜜加入60摄氏度以下的温水或饮品中,对营养价值的损耗较小。
储存蜂蜜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开封后需密封置于阴凉处。冲泡蜂蜜水建议使用40摄氏度以下的温水,高温烹调用蜂蜜可选用经过巴氏杀菌处理的加工蜂蜜。若需加热食用,建议采用隔水加热方式控制温度,单次加热时间不超过5分钟。出现结晶的蜂蜜可通过40摄氏度温水浴缓慢融化,无须担心营养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