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滚烫的汤并不一定更好,过热的汤可能对口腔、食管黏膜造成损伤。适宜的汤品温度应接近体温或略高,避免烫伤风险。
滚烫的汤可能带来短期的感官刺激,但长期饮用高温液体会增加食管黏膜反复损伤的概率。食管黏膜对温度敏感,超过60℃的液体可能直接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疡。滚烫汤品还可能掩盖食材本身的风味,影响对咸淡、鲜味等味觉的判断。从营养吸收角度,适度降温的汤不会影响蛋白质、矿物质等成分的利用率,反而更利于充分品尝食材本味。
部分人群因地域饮食习惯偏好高温饮食,需特别注意控制汤品温度。老年人、儿童等对温度感知较弱的群体更应避免烫饮。若饮用时出现舌头发麻、食管灼烧感,应立即停止并观察黏膜状况。烹饪时可先将汤品盛出静置3-5分钟,待蒸汽减弱后再食用,既能保留风味又降低烫伤风险。
日常可选择温热的养生汤品,如山药排骨汤、菌菇鸡汤等,温度以入口不灼舌为宜。伴有反酸烧心症状者应避免高脂浓汤,胃肠功能较弱者建议撇去表面浮油。养成用勺子小口试温的习惯,避免直接对碗饮用滚烫液体。若误食高温汤品后持续胸骨后疼痛,需及时就医排除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