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及发育迟缓,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辅助器具等方式干预。脑瘫通常由产前脑损伤、围产期缺氧、新生儿黄疸及遗传代谢病等原因引起。
1. 运动障碍患儿可能出现肢体僵硬或松软、动作不协调,与大脑运动中枢损伤有关。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药物如巴氯芬、丹曲林钠可缓解肌张力异常。
2. 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低下,可能与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伤相关。除康复训练外,可遵医嘱使用苯海索或肉毒毒素注射改善症状。
3. 姿势异常常见剪刀步态、角弓反张等,需通过矫形支具配合运动疗法矫正。严重者可能需跟腱延长术等骨科手术干预。
4. 发育迟缓语言、认知等功能落后于同龄儿童,需早期开展言语训练和特殊教育。营养支持可补充左卡尼汀等神经营养药物。
家长需定期评估患儿发育情况,坚持康复训练的同时注意营养均衡,避免继发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必要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