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手术常用的缝合技术主要有单纯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皮内缝合、垂直褥式缝合、水平褥式缝合等。
1、单纯间断缝合单纯间断缝合是最基础的缝合方式,每针独立打结,适用于大多数皮肤切口闭合。该技术操作简单,便于调整张力,单针松脱不会影响整体伤口。缝线通常选用可吸收线或不可吸收线,术后5-7天需拆线。常见于面部整形、体表肿物切除等手术,对合精度高且瘢痕较小。
2、连续缝合连续缝合采用单线连续贯穿切口两侧,首尾打结固定。适用于长直切口或张力均匀的伤口,缝合速度快且节省缝线。但局部感染或缝线断裂可能影响整个切口,多用于腹部、四肢等非暴露部位。常用聚丙烯等单丝不可吸收缝线,术后需根据部位不同在10-14天拆线。
3、皮内缝合皮内缝合将缝线埋置于真皮层内,表皮无需拆线。采用可吸收缝线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线,通过减少异物反应降低瘢痕形成。适用于美容要求高的面部手术或儿童患者,但技术要求较高,皮下血肿风险需警惕。术后仅需外用敷料保护,无须拆线处理。
4、垂直褥式缝合垂直褥式缝合呈U形进出针,能有效减张并外翻皮缘。多用于皮肤松弛部位如腹部,或张力较大的伤口闭合。通过增加组织接触面促进愈合,但可能遗留较明显针孔瘢痕。常配合深层减张缝合使用,缝线选择较粗的尼龙线或丝线,术后7-10天拆线。
5、水平褥式缝合水平褥式缝合采用平行于切口的进出针方式,形成横向张力分布。适用于薄嫩皮肤如眼睑手术,或需精确对合的组织如唇红缘。可减少血管压迫风险,但操作难度较大。常用6-0至8-0极细单丝线,5-7天早期拆线可减轻缝线压痕。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导致缝线断裂。根据手术部位和缝合方式,遵医嘱定期换药和拆线。拆线后可使用硅酮类产品抑制瘢痕增生,防晒护理持续3-6个月。若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处理。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有助于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