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堵管后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定期更换敷料等事项。气管堵管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医疗操作,护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1、保持通畅定时检查气管导管位置是否移位,确保导管固定牢固。每4-6小时检查气囊压力,维持在20-30cmH2O。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用无菌吸痰技术,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床头抬高30-45度有助于减少误吸风险。
2、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后均需消毒。每日更换固定带和敷料,保持气管切开处干燥清洁。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可降低感染风险。口腔护理每4-8小时进行一次,使用氯己定漱口液。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有明显污染时立即更换。
3、监测体征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呼吸模式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评估通气效果。出现呼吸窘迫、血氧下降等情况需立即处理。
4、观察并发症警惕气管黏膜损伤、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表现。注意导管堵塞征象如吸痰困难、气道压力升高。长期置管者需评估吞咽功能和发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更换敷料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气管切开处敷料,渗液多时增加更换频率。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口,避免使用棉球以防纤维残留。更换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记录切口周围皮肤状况,出现压疮需采取减压措施。
气管堵管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流质饮食,必要时采用鼻饲。保持环境清洁,控制室内温湿度。定期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帮助排痰。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知识,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观察记录。患者情绪疏导同样重要,可通过写字板等方式沟通,减轻焦虑情绪。出院前需接受详细护理指导,掌握紧急情况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