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孩确实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主要与月经失血、快速生长发育期铁需求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慢性失血性疾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月经失血青春期女孩月经初潮后,每月经期会流失一定量的血液。若月经量过多或周期过短,铁元素会随经血大量流失。长期未及时补充含铁食物,可能导致铁储备不足。建议家长关注女孩月经情况,若出现经期超过7天或需每小时更换卫生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异常出血等疾病。
2、生长发育需求青春期身高体重快速增长,血容量扩张需要大量铁元素合成血红蛋白。此时每日铁摄入量需达到成年女性的1.5倍,但部分女孩为控制体重刻意节食,或偏好零食导致正餐摄入不足。建议每日保证瘦肉50-75克,每周摄入动物肝脏1-2次,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
3、饮食结构失衡部分女孩存在偏食挑食习惯,拒绝红肉、动物血制品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不足10%,且易受谷物中的植酸影响。建议将菠菜等蔬菜焯水后食用,避免与牛奶、浓茶同餐饮用,可选用铁强化酱油等调味品辅助补铁。
4、慢性失血性疾病消化道溃疡、痔疮反复出血或寄生虫感染等疾病,可导致长期隐性失血。这类患者除贫血外,常伴随黑便、腹痛、肛周瘙痒等症状。临床需完善粪便潜血、胃镜等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药物,同时治疗原发病。
5、吸收功能障碍乳糜泻、萎缩性胃炎等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利用,患者多伴有腹泻、舌炎等表现。此类情况需先治疗基础疾病,补铁可选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吸收障碍较小的剂型,必要时需静脉补充蔗糖铁注射液。
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检测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应及时干预。日常饮食注意荤素搭配,增加牛肉、鸭血、紫菜等富铁食材,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饮茶,补铁期间可适量食用猕猴桃、草莓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提升铁利用率。若出现头晕、指甲变脆等贫血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到血液科进行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