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喝水对身体好,有助于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便秘等。健康人群建议饮用温开水,水温控制在35-40摄氏度,每次饮用量200-300毫升为宜。
1、补充水分人体经过一夜睡眠后,通过呼吸、排汗等途径会流失大量水分,血液黏稠度升高。晨起空腹喝水能快速补充体液,稀释血液浓度,改善微循环。对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这一习惯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概率。
2、促进代谢空腹状态时喝水可刺激胃肠蠕动,激活消化系统功能。水温接近体温时能加速酶类活性,帮助分解食物残渣。长期坚持可改善营养吸收效率,对存在轻度胃肠功能紊乱者效果更明显。
3、预防便秘晨起饮水能软化肠道内容物,刺激结肠反射性收缩。特别推荐存在慢性便秘者采用分次饮水法,即先饮用100毫升,间隔10分钟后再饮用剩余量,可增强直肠排便反射。
4、调节体温夜间人体核心温度会自然降低,晨起时体温尚未完全恢复。饮用温水能帮助平衡体温,缓解四肢冰凉现象。对于更年期潮热多汗或体质虚寒人群,该习惯能改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5、清洁口腔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细菌繁殖加速。晨起喝水可冲刷食物残渣和细菌代谢产物,维持口腔酸碱平衡。建议饮水后间隔15分钟再进食,避免稀释消化酶浓度。
养成晨起饮水习惯时需注意避免饮用冰水,以防刺激胃肠引发痉挛。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单次饮水量,分多次少量补充。若晨起出现明显水肿或尿量异常减少,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肾疾病。日常可搭配柠檬片、淡蜂蜜水等增加饮水趣味性,但糖尿病患者须谨慎选择添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