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心理干预应在灾后72小时内展开,实际干预时间受到灾民个体差异、创伤严重程度、救援资源调配、社会环境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个体差异:不同年龄、心理承受能力的灾民对创伤的反应速度不同,儿童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早介入。
2、创伤程度:直接经历房屋倒塌、亲人伤亡等高强度创伤者需在24小时内启动危机干预,表现为持续惊恐、木僵状态等需优先处理。
3、救援资源:在交通中断、物资匮乏阶段,优先保障基础生命支持,心理援助可适当延后至灾后48小时。
4、社会支持:缺乏亲友陪伴的独居者、残障人士等脆弱群体,建议在安置点建立后立即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灾后心理干预需贯穿救援全过程,初期以稳定情绪为主,后期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同时注意保证睡眠规律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心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