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药补需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或中成药,常见方式有阿胶糕调理气血、玉屏风散增强免疫、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黄芪精补气固表、西洋参含片缓解疲劳等。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补,避免盲目进补。
1、阿胶糕调理气血阿胶糕以阿胶为主料,配伍黑芝麻、核桃等制成,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秋季气候干燥易耗伤阴血,阿胶的滋阴补血作用能改善皮肤干燥、手足皲裂等症状。需注意脾胃虚弱者应搭配陈皮等理气药材同用,避免滋腻碍胃。
2、玉屏风散增强免疫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的玉屏风散颗粒,适合表虚不固导致的反复感冒、自汗恶风。秋季温差大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该方能提升卫气防御能力。服用期间应避免生冷饮食,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配合苍耳子散增强疗效。
3、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浓缩丸针对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秋季燥邪易伤肾阴,尤其适合更年期女性及长期熬夜人群。伴有耳鸣者可加用耳聋左慈丸,糖尿病患者宜选择无糖剂型。
4、黄芪精补气固表黄芪精口服液通过补益肺脾气虚改善秋季常见的乏力倦怠、易感风寒。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能减少秋冬季节急性发作概率。实热证见口舌生疮者禁用,服用期间忌食萝卜。
5、西洋参含片缓解疲劳西洋参含片适合气阴两虚型疲劳,含服可缓解秋燥导致的咽干口渴。其性凉而补的特性既避免上火,又能改善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引起的注意力下降。阳虚怕冷者需配伍红参使用,服用后2小时内忌浓茶。
秋季药补需配合生活调摄,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饮食宜增加银耳、百合、莲藕等润燥食材。运动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项目,避免大汗伤阴。进补期间出现腹胀、便秘等不适应立即停用,慢性病患者用药前需复核药物相互作用。建议每两周复诊调整方药,传统膏方宜在冬至前后开始服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