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易急躁可能对身体产生一定伤害,长期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免疫、消化及心血管系统功能。
秋季气候干燥、日照减少,人体生物钟易受干扰,部分人群可能出现情绪调节能力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表现为心悸、失眠、食欲改变等躯体症状,持续应激状态可能诱发血压波动、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认为秋燥伤肺,肺主气机宣降,情志不畅可能导致气机郁结,出现胸闷、咳嗽等不适。
存在焦虑障碍或抑郁倾向的人群,秋季情绪问题可能加重。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对光照变化敏感,可能出现持续情绪低落、精力减退。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受气温影响,激素水平波动可能放大情绪反应。这类情况需关注情绪变化是否伴随持续躯体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30分钟日光照射,适量食用核桃、小米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八段锦、呼吸训练等舒缓运动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若情绪持续低落超过2周或伴随明显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心理科或中医内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