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皮炎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糜烂、渗出或继发感染。沙士皮炎可能与接触过敏原、化学刺激物、微生物感染等因素相关,具体表现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有所不同。
1、红斑沙士皮炎早期常见边界清晰的红斑,多出现在接触部位,呈片状或弥漫性分布。红斑可能伴随局部发热感,触摸时有轻微疼痛。接触性过敏原如镍、铬等金属,或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均可诱发。轻度红斑可通过冷敷和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2、丘疹皮肤表面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隆起性丘疹,颜色呈淡红或肤色,常密集分布。丘疹可能由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刺激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导致。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抗过敏,配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涂抹。日常需减少接触毛织品或化纤衣物。
3、水疱急性期可能出现透明或浑浊的小水疱,疱壁薄且易破溃,破溃后形成湿润糜烂面。常见于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后,或与汗液潴留引起的汗疱疹相关。渗出明显时可使用硼酸溶液湿敷,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避免自行挑破水疱以防瘢痕形成。
4、瘙痒瘙痒程度从轻微刺痒到剧烈难忍不等,夜间可能加重。真菌感染如足癣蔓延至手部时,或昆虫叮咬后的过敏反应均可引发。除口服盐酸西替利嗪胶囊外,可用复方樟脑乳膏止痒。建议剪短指甲,穿着透气棉质内衣减少摩擦刺激。
5、糜烂渗出严重者出现表皮剥脱伴黄色渗液,多因反复搔抓或继发细菌感染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渗出物可能呈蜜黄色。需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外涂夫西地酸乳膏,必要时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保持患处干燥,避免使用油脂类封闭性药膏。
沙士皮炎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日常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清洁产品。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皮肤褶皱部位。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摄入,如海鲜、芒果等。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进行斑贴试验或微生物培养检查。恢复期可使用维生素E乳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