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患者饮用牛奶可能加重腹泻或腹胀症状,但少数消化功能良好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腹痛、玫瑰疹等。
伤寒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炎症损伤,乳糖酶分泌减少,难以分解牛奶中的乳糖。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产气,可能诱发腹胀、肠鸣音亢进。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需较多消化酶参与分解,可能加重腹泻症状。部分患者饮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影响营养吸收。
少数恢复期患者或轻型病例,若既往无乳糖不耐受史,少量饮用温热牛奶可能不会引起明显不适。经巴氏杀菌的全脂奶比生奶更安全,低乳糖奶或发酵乳制品耐受性相对较好。但急性发热期仍建议避免饮用,防止刺激肠黏膜。
伤寒患者应选择低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恢复期可逐步添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帮助重建肠道菌群。所有饮食调整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出现便血、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监测体温及排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