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梅毒可通过青霉素治疗、定期血清学检测、避免性接触传播、加强免疫力等方式干预。梅毒通常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及间接接触感染。
1、青霉素治疗苄星青霉素是梅毒治疗首选药物,对早期和晚期梅毒均有效。若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替代。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吉海反应,需医生密切监测。
2、血清学检测确诊需进行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和特异性抗体检测,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血清滴度。神经梅毒需增加脑脊液检查,心血管梅毒需配合影像学评估。
3、阻断传播急性期禁止性行为直至完成治疗,性伴侣需同步筛查。孕妇感染需在孕早期干预以防胎儿先天性梅毒,哺乳期用药需评估药物安全性。
4、免疫调节合并HIV感染者需调整治疗方案,CD4细胞计数低下者疗效可能延迟。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有助于黏膜修复,但无法替代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所有性伴侣均应接受筛查,完成疗程后仍需随访2-3年确认血清学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