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肺结节到肺癌,究竟有多远?
- 肩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
- 肘关节结核滑膜切除术
-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新进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核事故防...
- 禽流感个人防护
-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
- 【转载】卫生部介绍全国肺结核疫...
- 脊柱结核的康复护理
- 警惕脊柱结核误诊为普通腰椎病
- 认识脊柱结核(二)
- 认识脊柱结核(一)
- 肺癌筛查,何为首选?(转)
- 肺癌知识---基本知识培训
- 心肌梗塞后的自我调理
- 如何帮您成功戒烟
- 戒烟“亿”小时 活动号召令
- 夏日解暑吃西瓜有八大禁忌
- 肺癌晚期指什么?
- 直面肺癌 让肺自由呼吸
- 肺癌防治十要素
- 让我们携手,共同认识猪流感
- 自发性气胸治疗方法的选择
- 漏斗胸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
- 2009-04-07 今天是...
- 肺癌治疗的多学科合作及诊治--...
- 肺癌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
- 024---肘关节结核单纯骨病...
- 023---肘关节结核病灶清除...
- 022-肘关节结核滑膜切除术
- 021-膝关节结核关节融合术
- 癌症疼痛的综合康复治疗
- 我国的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
- 我是肺癌,我不放弃!
- 胸腔积液
- 晨起一杯水
- 哪些人不宜饮牛奶
- 手术,须三思而后行
- 胸腔镜技术应用规范指引
- 不容忽视的肺内小结节
- 020---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
- 019---膝关节结核滑膜切除...
- 018---髋关节结核关节融合...
- 017---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
- 016---髋关节结核滑膜切除...
- 015---肩关节结核病灶清除...
- 014---肩关节结核病灶清除...
- 一到天气热点手出汗跟流水一样,...
- 胃窦部黄色素瘤该采取什么措施?
- 013---腰骶椎结核病灶清除...
- 012---胸椎腰椎结核病灶清...
- 011---胸椎结核经胸膜外肋...
- 010---胸椎结核经胸廓内胸...
- 是谁把医生从天使变成魔鬼---...
- 肺癌的病因学
- 警惕颈部不疼不痒的疙瘩
- 肺癌患者术后为什么要定期复查
- 关于结核性脓胸
- 食道癌食管粘连大动脉能做手术吗...
- 怎样察觉痰中带血和咯血?
- 肺癌患者如何选择医生和治疗方案
- 结核病需要规范治疗
- 肺癌患者家属应做好“三理”
- 晚期肺癌患者护理
- 肺癌的诊断措施
- 肺癌的早期症状
- 人体已被破解的十三个现象
- 请不要小瞧了颈部结节或包块
- 肺癌术后为什么还需要辅助化疗?
- 肺癌术后的日常护理
- 肺癌患者为什么要行支气管镜检查...
- 肺癌患者选择手术应注意的问题
- 肺切除后肺水肿
- 6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 慢性脓胸的外科治疗
- 手术治疗巨块型肺癌128例体会
- 自发性血气胸的外科治疗
- 肋骨翻转成形术治疗慢性脓胸
- 肺栓塞
- 肺癌的现代治疗
- 流行性感冒
- 肺癌的肿瘤标志物
- 颈部淋巴结结核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早期NSCLC外科治疗现状及争议
- 作者:王传庆|发布时间:2008-12-28|浏览量:1006次
肺癌在十九世纪是十分罕见的,迄止1910年,全世界共报道肺癌仅200例。在此后的近百年中,由于吸烟及工业化,肺癌发病呈抛物线式上升,迅速成为肿瘤死亡的首要因素。在肺癌中,NSCLC约占80%。初次就诊时,由于大部分病人已有远处转移,只有少部分病人尚属于早期肺癌,而临床上最具治疗价值的正是这一小部分病人。本文着重回顾早期NSCLC的治疗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山东省胸科医院胸外科王传庆
一、早期肺癌分期的进展
1944年,Denoix首次提出用原发肿瘤(T),区域淋巴结(N),有否远处转移(M)等概括肿瘤的解剖范围,UICC根据Denoix的建议,于1964年为肺癌制定了最早的分期法。1973年,AJCC首先倡导并使用肺癌的分期系统。1978年,UICC出台第一个肺癌国际TNM分期标准,经不断修改,1986年UICC和AJCC联合推出了新的国际肺癌分期标准,使肺癌分期得到统一, T1-2N0M0为Ⅰ期和T1-2N1M0为Ⅱ期。这两期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即通常意义上的早期肺癌。1997年,UICC和AJCC通过了新的修订后的国际肺癌分期标准,使肺癌分期更趋合理和统一。修订后肺癌国际分期(1997)最大的变化在于分期的精细化,将Ⅰ、Ⅱ期也进一步分为A、B两个亚组,把原属于ⅢA期的T3N0M0划分ⅡB。
二、Ⅰ期肺癌(ⅠA:T1N0M0;ⅠB: T2N0M0)
(一)现状:手术切除是Ⅰ期肺癌的首选治疗。
1.手术切口:标准的后外侧切口仍是国内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而在发达国家,保留胸肌的腋下横切口或纵切口(尤其是小切口)则是最常用切口。该切口保留了胸部背阔肌和前锯肌的完整性,不切除和切断肋骨,术后功能和肌力康复快;但能否减轻术后切口疼痛,还尚存争议。电视胸腔镜下的肺癌手术有一定的适应症,尤其适用于肺功能不能耐受开胸或肺叶等大切除的病人,也可选择性用于肺叶和全肺切除术。
2.术式:对于Ⅰ期NSCLC,只要身体状况和肺功能能够耐受手术,则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金标准”。肺癌手术由三部分组成,①术中确定诊断与分期,②完全切除肿瘤,③可能的淋巴引流区每一组淋巴结取样或清扫。目前的基本术式为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是肺癌局限于一叶时的理想术式,可将肿瘤周围组织(包括胸膜)及淋巴引流一并切除。患者耐受性好,可保留足够的健康肺组织。其他如双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如果患者肺功能较差,还可采取局限性肺切除术,如肺段切除、楔形切除等。
3.术后生存期:LCSG分析了1977~1988年907例PT1N0M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年左右,影响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比较肯定的因素是肿瘤大小。Read(1990)报道T1N0病变直径≤2cm的预后明显好于2~3cm之间者。Ishida(1990)报道,T1N0肿瘤直径<1cm的预后与直径2~3cm者有显著差异,而与直径1~2cm者无明显差异。其中直径0~1cm、1~2cm、2~3cm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4%和51%。Padilla(1997)报道直径<2cm的PT1N0病变,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和74%,而直径2~3cm者分别为65%和49%。Koike(1998)分析临床T1N0病变后认为,随着肿瘤直径增加出现病理性N2的机会增加,造成了其预后不良。Mountain的大组随访资料显示,ⅠA和ⅠB期NSCLC的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67%和57%,而非理论上的100%,提示临床所谓的Ⅰ期肺癌,约30%~40%实际上已属晚期,只是目前的技术手段尚无法检测到而已。
Ⅰ期肺癌病人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是令人满意的,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效果均不佳。
(二)争议
1.术前评估:是否常规行PET、MRI、骨扫描、气管镜和纵隔镜检查?
⑴PET:已有将PET用于鉴别肺内病变的良恶性及有无全身转移的文献报道。一些人认为PET是一种相当好的肺癌定性诊断方法,与CT联合使用,敏感性可达90%~95%,特异性80%左右。但误诊率也在增加,假阳性可见于肉芽肿性疾病等,而假阴性多见于类癌或腺癌等。另外,由于受技术、价格、设备普及和性能等的影响,目前对Ⅰ期肺癌还不能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手段。
⑵MRI:从解剖学方面看,MRI的效果不如CT;但少数部位例外,如肺上沟区、近胸椎和近纵隔区的显示效果则较好。近年来,为了改善MRI在纵隔淋巴结分期的作用,一种分子量较小的可生物降解的铁氧分子包绕以低分子右旋糖酐的Combidex被用作示踪剂,用于MRI的增强扫描,其诊断价值有待总结。目前MRI只能选择性用于Ⅰ期肺癌的术前评估。
⑶骨扫描:对于无症状的Ⅰ期肺癌,阳性率<5%,假阴性30%~40%。骨扫描对微小转移灶的敏感性较差,是否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尚有争议。目前多主张对有新出现的肌肉骨骼不适的病人,再进行骨扫描。
⑷纤支镜:对Ⅰ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其阳性率<20%。但目前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可对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进行评估,了解有无隐匿的第二原发灶。另外,随着荧光内镜指示剂、经气管针吸活检、超声内镜的发展,诊断水平显著提高,即可早期发现一些原位癌,又能准确了解肺癌的进展情况,有利于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⑸纵隔镜:CT扫描显示淋巴结正常的病人中,20%纵隔镜检查为阳性(N2)。但是否应作为术前常规项目,一直争议很大,现尚无定论。
2.手术方法:
⑴胸腔镜: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能够达到开胸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虽然已有胸腔镜5年生存率高于常规开胸手术的报道,但可能有胸腔镜手术对病例选择严,对机体全身情况影响小,并发症相对少等因素存在,加之尚缺乏足够多的资料支持,胸腔镜手术前景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⑵局限性切除:包括肺段切除、肺楔形切除等。提倡者认为围手术期死亡率和长期生存率与肺叶和全肺切除相比差异不大,生存质量会明显提高。反对者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其局部复发率是肺叶切除的3倍,影响了更长期的生存率。因此,肺叶切除术仍是Ⅰ期肺癌的标准术式,局限肺切除仅用于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标准切除的病人。
⑶纵隔淋巴结清扫:对Ⅰ期肺癌是进行纵隔淋巴结完全清扫还是取样?彻底清扫会使并发症增多,如延长麻醉时间、出血、乳糜瘘、支气管残端瘘、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免疫力降低、延长住院时间等。一组124例肺癌手术研究提示,行彻底的纵隔淋巴结清扫,5年生存率好于仅对可疑纵隔淋巴结切除组。但有两组国外的前瞻性研究均显示无显著性差异。
3.化疗:焦点在是否进行术前化疗或诱导化疗。术后化疗仅能提高5年生存率5%左右,远低于ⅢA期新辅助化疗的效果(20%左右)。为了验证早期肺癌的新辅助化疗能否达到较好的效果,近年来逐渐出现一些研究术前诱导化疗在Ⅰ~Ⅱ期肺癌中的报告。BLUT等比较术前紫杉醇+卡铂3个疗程是否较单纯手术能明显改善早期NSCLC患者生存,其94例的初步结果显示,术前化疗有效率56%,没有发生化疗毒性反应,但尚缺乏对术后生存率影响的报告。
4.术后放疗:对Ⅰ期肺癌,目前观点已比较明确,术后放疗不能提高生存率,反使生存率降低5%左右。原因在于放射性肺炎和降低机体免疫力,使病人并发症死亡率增加,术后放疗病人生存质量下降,生存期缩短。故术后放疗目前不适合完全切除的Ⅰ期肺癌病人,不列为常规治疗。
5.预后
⑴细胞类型:Gail(1984)报道鳞癌复发和死亡率低于非鳞癌和混合癌; T1N0鳞癌切除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腺癌。Macchiarini(1993)报道各型T2N0 NSCLC的预后无明显不同。另有多组试验也提出,不同的细胞类型其生存期无显著差异,鳞癌的绝对生存期较长,但无统计学意义。目前的研究来看,鳞癌好于腺癌、大细胞癌及其他混合癌。
⑵肿瘤部位:周围型T1N0病变预后好于中心型病变。Read(1990)报道,当肿瘤未侵及段或亚段支气管,则细胞类型对预后影响不显效。Sagawa(1990)报道肿瘤部位对预后的影响不显著。
⑶ⅠB预后分析:对ⅠB期的分析资料明显少于ⅠA期。直径大的肿瘤或非鳞癌似乎提示预后不良,但目前只有散在资料。Read(1998)报道对ⅠB期NSCLC肿瘤直径<5cm或>5cm生存率无明显区别。Harpole(1995)报道肿瘤>4cm组预后低于肿瘤直径2~4cm组。关于距隆突>2cm、肺叶不张等对预后的影响尚无明确意见。Brewer(1977)报道相同的T2肿瘤,侵及脏层胸膜预后差于未侵及胸膜者。Harpole(1995)提出脏层胸膜受侵是一个显著的预后不良因素,侵及胸膜组5年生存率44%,10年37%,未侵及胸膜组5年67%,10年62%。Gail(1984)报道Ⅰ期肺癌患者脏层胸膜受侵时其局部复发率增高1.6倍。
三、Ⅱ期肺癌(ⅡA:T2N1M0;ⅡB:T2N1M0,T3N0M0)
(一)现状
1.术前评估:临床诊断Ⅱ期的难点在于对N1判断的正确率。术前诊断为N1者有35%~45%为N0;同时诊断为N0者有30%为N1。
⑴纵隔镜:对发现N1作用有限,主要用于排除N2。目前认为术前诊断为N1者应常规行纵隔镜检查。
⑵PET:研究发现,FDG做为示踪剂的PET对于发现转移癌或转移的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93%,但PET对于N1病变的价值尚有待讨论。摄取FDG较高的肿瘤可干扰对肺门淋巴结的观察,且PET空间分辩率较差,可能无法显示1cm以下的病理性转移的淋巴结。Vansteen报道对56例CT及PET扫描的评估,只有44%的N1病变被术前发现。目前PET尚不能代替螺旋CT对肿大淋巴结的术前评估。CT对发现N2敏感性63%,特异性80%,两者合用准确率94%,阳性预测价值93%,阴性预测价值95%。目前有学者建议对N1病变常规行纵隔镜检或PET检查,以期发现隐匿性N2。对于CT和PET阴性者,N2机会明显降低,可不必行纵隔镜检查。
2.手术操作
⑴N1病变:手术是Ⅱ期N1病变的最有效治疗方法。完全切除是最大限度的局部控制和提高生存率的保证。术中操作包括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取样或清扫。切除范围须在患者心肺功能可耐受的前提下清除所有病变。
切除范围:原发肿瘤局限于脏层胸膜内,淋巴结转移也局限于肺门区,肺叶切除、双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可达到完全切除的目的。Martini报道214例Ⅱ期病人,68%肺叶切除(包括袖式切除),31%全肺切除,1%楔形切除。建议系统淋巴结清扫,包括气管旁、隆突下、食管旁淋巴结,以进行准确的病理分期。完全清扫时发现为N2者,生存率高于术前N2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1%与15%)。系统淋巴结取样对于肿瘤分期的作用与系统淋巴结清扫是等效的,但后者对于详细的N1、N2分期更为准确。
为保证完全切除肿瘤及支气管、血管切缘阴性,在某些情况下可扩大切除范围(袖式切除、双肺切除、全肺切除术等)。中心型肺癌侵及主支气管或主肺动脉干常行全肺切除术以保证切缘阴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要求清除最高处的引流淋巴结以保证完全切除。左上叶或左主支气管肿瘤出现主动脉弓下淋巴结转移,其临床行为与Ⅱ期NSCLC类似,是预后较好的指标,其5年生存率可达42%。
⑵T3病变:
①肿瘤侵及胸壁:1974年Goleman报告了两例支气管肺癌整块切除胸壁后长期存活的病例。1982年,一份35例胸壁受侵患者行肺及胸壁整块切除术的回顾性报告,术后死亡率8.5%,5年生存率38%;认为术前或术后放疗有助于提高5年生存率(术前或术后放疗56%,非放疗组30%),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1982年Mayo报道66例胸壁受侵病人的手术结果,手术死亡率15.2%,总5年生存率32.9%,其中T3N0 NSCLC为58.6%,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各组。1992年南加州大学分析了37例T3肿瘤行整块胸壁切除或胸膜外切除, 28例术前给予3500GY放疗,手术死亡率10.8%,5年存活率30%,其中N0为45%,N1为35%;死亡率较高与术前放疗有关。他们同时观察到,胸膜外切除5年生存率仅38%,而整块胸膜切除生存率58%。有报道治疗334例T3期肿瘤,其中175例完全切除,手术死亡率6%,总的5年生存率35%,其中N0为59%,N1为27%,N2为15%,而未切除的159例病人5年生存率为0%。他们认为放疗对生存率有影响,胸壁整块切除与胸膜外切除对生存率无影响。现在认为肺切除合并胸壁整块切除是此期肺癌的理想治疗方法,手术死亡率4%~10%,总的5年生存率25%~35%。
②肿瘤位于主支气管、距隆突距离<2cm但未侵及隆突。有人报道55例行支气管袖式切除,其中19例距隆突<2cm但未侵及隆突,术后总5年生存率38%,提出没有N2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侵及主支气管行隆突全肺切除术,或隆突成型是安全的术式。Faber(1987)报道33例因T3肿瘤行袖式全肺切除术的29例, 28例行术前放疗,手术死亡率24%,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吻合口裂开。由此可见,T3肺癌侵及主支气管时,术前放疗会增加术后死亡率。
③肿瘤致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至今无满意的报道,只有一些不成熟的观点。此期肺癌常有肿大的纵隔淋巴结,但不应总认为是肿瘤造成的。因为淋巴结常是因肺叶慢性阻塞性炎症所致,术前纵隔镜检查应为常规,以证实有无N2,如非N2则手术切除。另外,肺功能易被错误估计,其FEV1值常低于全肺手术需要,但因一侧肺完全阻塞,切除病肺不会减少肺功能;相反,许多病人切除后呼吸反而得到改善,原因在于部分解决了V/Q失调。
在NSCLC中,Ⅱ期病变占12%~19%,完全切除后5年生存率24%~55%。其中T1N1为35%~55%,T2N1为25%~44.7%,T3N0为38%~42.9%。对于T3N0病变,以前归入ⅢA期,由于其预后明显好于N2而与T2N1类似,现归入ⅡB期。
3.化疗:不少研究发现Ⅱ期NSCLC治疗的失败是由于远处转移,故主张辅以化疗以减少转移。
⑴术后辅助化疗:对Ⅱ期肺癌术后进行化疗结果并不满意。LCSG采用的CAP方案化疗无法证明能给病人带来任何好处。LCSG的一项关于术后化疗的Meta分析,研究了14项随机辅助化疗试验,发现原先以烷化剂为主的辅助化疗方案使死亡危险性增加15%,使2年生存率减少4%,5年生存率减少5%;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可使死亡危险性减少13%,使2年生存率增加3%,5年生存率增加5%。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化疗药物出现,这些新药可被用做辅助化疗的研究。目前辅助化疗尚不是Ⅱ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措施。
⑵新辅助化疗:近年来,研究者正在测试对于早期肺癌病人术前化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现在已有许多回顾性及前瞻性的研究证实,术前诱导化疗可提高切除率14%~85%,有效率34%~85%。Rosell和Roth(1994)分别报道均证实,诱导化疗在围手术期安全、有效,对Ⅱ期NSCLC可显著增加5年生存率。新辅助化疗安全性、病人耐受性好,是一项有效但还需进一步试验证实的治疗方案。
4.放疗:回顾性研究发现,传统的放疗不能提高生存期。PORT的Meta分析认为,术后放疗疗效甚微或无效;术后放疗死亡的危险性增加了21%,等于绝对死亡率增加7%,2年生存率由55%下降至48%。有人认为,术后放疗可降低N1病人的局部复发率,但不提高5年生存率,目前尚无更多的证据显示术后放疗是N1病变的明确适应症。
(二)争议
1.手术切口:胸腔镜对ⅠA期病变行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同样安全,但无特殊优势。对Ⅱ期病变,其优点受质疑;虽有人报告技术是可行的,但尚不能作为规范性手术。
2.淋巴结清扫:清扫与选择性切除是争论的焦点。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清扫组的长期生存率较好。
3.新辅助化疗:初步的结果显示有效,但证据不足。Ⅱ期肺癌术前是否需要常规行诱导化疗,还需进一步观察证实。
4.术前和术后放疗:存在较大分歧。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指导性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