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学的名义盲从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与焦虑性...
- 我把自己的安全和尊严寄托在棒球...
- 父亲角色缺位引发的危机与思考
- 父亲角色缺位引发的危机与思考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
- 撒尿、喝水、搭肩膀与安全感
- 撒尿、喝水、搭肩膀与安全感
-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君子”和“...
-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君子”和“...
- 我们所处时代的悲剧:商业利益强...
- 我们所处时代的悲剧:商业利益强...
- 你会把自己的鸡蛋放在别人的篮子...
- 你会把自己的鸡蛋放在别人的篮子...
- “杯弓蛇影”与精神病性症状形成...
- “杯弓蛇影”与精神病性症状形成...
- 把孩子当“宠物”养的家长养出了...
- 把孩子当“宠物”养的家长养出了...
- 人类不切实际的“趋利避害”愿望...
- 人类不切实际的“趋利避害”愿望...
- 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时代...
- 精神科医生说文解字之一:见识
- 精神科医生说文解字之一:见识
- 一个医生在自己人生十字路口的苦...
- 一个医生在自己人生十字路口的苦...
- 沉痛悼念遭受非正常死亡的医护人...
- 沉痛悼念遭受非正常死亡的医护人...
- 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启...
- 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启...
- 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给我们的...
- 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给我们的...
- 心理或观念性厌恶与强迫症
- 心理或观念性厌恶与强迫症
- 赌博行为的是是非非与病理性赌博
- 赌博行为的是是非非与病理性赌博
- 对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精神科医生尴...
- 对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精神科医生尴...
- 一个精神科医生对“被精神病”事...
- 一个精神科医生对“被精神病”事...
- 如何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
- 如何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
- 在人生或职场培养应对挫折能力的...
- 在人生或职场培养应对挫折能力的...
- 少见多怪、大惊小怪、见怪不怪与...
- 少见多怪、大惊小怪、见怪不怪与...
- 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几点要...
- 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几点要...
- 请问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该怎样治...
- 请问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该怎样治...
- 被误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儿...
- 被误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儿...
- “治病”与“治命”
- “治病”与“治命”
- 强迫症与行为治疗
- 强迫症与行为治疗
- 社交恐惧症
- 社交恐惧症
- 冲动控制障碍——病理性赌博
- 病理性赌博
- 现代迷信掩盖着的儿童强迫症
- 现代迷信掩盖着的儿童强迫症
- 我所认识的“林小枫”
- 我所认识的“林小枫”
- 从迈克尔•杰克逊的...
- 从迈克尔•杰克逊的...
-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 抑郁症
- 抑郁症
- 惊恐发作
- 惊恐发作
- 从“洁净癖”认识强迫症
- 从“洁净癖”认识强迫症
- 强迫症
- 强迫症
- 强迫性手淫
- 强迫性手淫
- 广泛性焦虑
- 广泛性焦虑
- 场所恐惧症
- 场所恐惧症
- 变相露阴癖
- 变相露阴癖
- 明星偷窃为哪般?
- 明星偷窃为哪般?
- 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是预防抑郁症...
- 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是预防抑郁症...
- 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时代、悲观主义的时代和抑郁症的时代?
- 作者:苗国栋|发布时间:2012-10-07|浏览量:1066次
在当今的时代,人们似乎有越来越充分的理由认为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姑且不说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诸如食品安全隐患防不胜防、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提示不安全的问题,就连贵为全球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除了经历过举世震惊的911事件之外,近期也接连发生过几起死伤超过两位数的重大事件。如果我们根据上述事件得出结论说,现代社会的安全问题已经达到危及人类生存的程度,恐怕赞成者不会少。广州市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苗国栋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我认为这个结论更具有危言耸听的味道。
首先,人们认为当前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不安全是由于人类贪得无厌的过度追求所致。实际上,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和创造性劳动,早已摆脱了受天敌残杀或烈性传染病威胁的命运,甚至成为地球生物圈中唯一掌握了对其他生物种群予取予夺权力的物种。在人类掌握了热兵器以后,再也没有哪种动物界的猛兽可以大规模地侵害人类群体。因此,人类比自然界其他任何生物种群的安全程度都高得多。而且,如果不发生资源、环境的严重危机或核大战,人类比历史以往任何时候的安全程度也都高得多。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人类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生物界中绝无仅有、至高无上的霸主。然而,人类似乎并不满足于目前这个程度的霸主地位,总想达到对将来、对命运的更大程度甚至是百分之百的掌控。这样的愿望是否现实,答案是否定的。这首先是因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生成的一个物种,与自然界生成的其他物种一样,也要受到自然界各种规律的制约,同样也要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并不会以人类愿望为转移,也不是人类能力所能控制的。即使在气象科学已经相当发达的现在,人类也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报天气和与气象变化相关的自然灾害。而且,人类也只是自然界多如恒河沙数的生物物种之一,与其他物种之间有着复杂多样的相互关系,影响自然界其他物种的因素对人类的生存活动也有间接的影响。例如,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在曾经畅销的小说《狼图腾》中,狼群的兴衰就间接地影响着牧区羊群的繁殖,也间接地影响着牧区人们的生存。
另一个导致人们产生对生存环境越来越不安全印象的原因就是现代社会发达的新闻媒体以及相关的传播方式改变。早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大概反映了新闻媒体对社会上各种事件报导的优先原则,即较为少见和罕见的事件是报导的优先选择,越是能够吸引人们关注或者“吸引眼球”的事件,越是值得报道和宣传。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达到了充分商业化的发展程度,其核心利益便是经济利益,能够卖出更多报纸的地报纸才是好报纸。因此,新闻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关注,便不惜投下血本来找这些有“卖点”的新闻。这样的媒体机构除了培养所谓“狗仔队”追逐、报导各类明星花边新闻和丑闻之外,也花费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来采集、追踪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因此,每当有重大灾难性事件或轰动性危害事件发生后,几乎所有媒体都会连篇累牍地报导新闻及相关信息。这样报导的结果之一就会让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中某些相似的情境,觉得危险近在咫尺或迫在眉睫,认为自己处在危险之中。此外,其他导致灾难性事件过度传播的途径还由于人们当前交通旅行的日益便捷,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将以往相对封闭环境下经历灾难事件的当地人很可能已经淡忘的事件传播开来,让趋于湮灭的灾难事件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当然,现代社会发达的“微博”这样小众传播方式的盛行也让以往得不到传播的灾难性事件得到广泛传播,让人们觉得自己周围似乎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灾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上述哪一种渠道的传播,灾难性事件的真相都会随着传播过程而走样,最常见的走样就是言过其实的夸大和渲染,这是人类在语言交流方面常见的习惯。中国古代成语“三人成虎”就是对人类这样夸大其词的传播效应的准确反映。与此同时,人们也喜欢对偶然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原因做过度的分析与解释,往往会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并因此总结出一些如何避免此类灾难事件的指导原则,防范这些发生概率微乎其微的灾难。在这样的传播模式影响之下,未亲身经历灾难事件者会通过自己的想象而将这些灾难感受为巨大的精神痛苦,从而评估环境中类似的风险因素,使自己产生担心和恐惧,并高估这样的风险,最终强化了自己处在有危险的环境中的印象。
我认为,当前人们对自己生存环境中危险的高估还来自人类生存环境中过度的安全性。此处的过度是指与其他生物种属相比,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非常安全,使人们习惯于最安全的生存模式。这种生存模式的形成首先是由于人类生存环境中很多不确定因素已经变成了确定性因素或准确定性因素,使人类远离了其他动物必须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伤亡机会,更少经历和体验相应的伤亡痛苦,并习以为常。正是这种对自然界相当大的了解和认识能力导致了人们以为自己可以超越自然界,想当然地认为人类是可以掌握自然界的所有规律并为我所用的。尽管人们也记得有“ 居安思危”的古训,但实际上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应该生存在没有任何危险的环境中才正常。因此,对生存环境中无论空间距离远近、时间跨度长短或早晚的灾难性事件都很难正确认识和评估,从而追求不现实的绝对安全。
从文化角度来看待人们对环境中存在着过高生存风险印象也有一定理由。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所具有的语言、文字和记忆能力也对高估风险有较大的作用。其他生物因为没有这些可以进行代际知识传递的能力,上几代经历过的灾难和风险对其根本没有任何影响,最多就是通过生物学的遗传和变异来形成适应性的生物学性状。但人类则可以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将前人的灾难性经历和记忆保存下来并传递给后代,让没有亲历这样灾难性事件的后人对这类灾难性事件有所了解。同样,也正是由于人类信息传递中习以为常的夸大性描述或者传说往往会导致后人对风险的恐惧和高估。其实,人类的这种文化特征很可能正成为让人类冒险能力越来越弱、胆量越来越小趋势的重要推动力量。规避风险使得人类缺乏足够充分的锻炼和适应的机会,最终导致人们丧失在危险和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水浒传》关于武松景阳岗打虎的描述就很说明问题。景阳岗下的酒家告知顾客,山上有大虫害人性命,贴出“三碗不过岗”的告示,让人们规避被虎伤害的风险。如果不是武松酒醉后的胆量支撑他过岗,他也没有机会真正与虎一拼高下,也就没有人能够正确评估这只老虎的真正危害,只能在相应的传说影响下规避下去。
就个体而言,父母传递的不良安全感也对个体形成对生存环境风险过分担心的基础,这方面的影响可归为微文化因素。例如,一个父母对年幼的子女一直强调外边的世界充满危险,周围的植物很可能是毒草,路边的陌生人很可能是人贩子,导致这样的孩子不敢探索陌生的世界,以充满疑虑的眼神和恐惧的心理看待任何一种他所不了解或不熟悉的事物。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不敢探索确实存在风险的事物,而且也不敢探索和了解其他其本人当时不能判断是否安全的事物。在这种微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个体对世界的直接认识受到了很大限制,其直接经验非常有限,对新事物做出对其是否构成危险的判断可借鉴的个人经验也就很少,往往会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对可能有危险的事物“敬而远之”。当然,他们对待传说中的生存环境危险信息会更加恐惧,从而成为高估生存风险群体中的一员。
由于存在以上这些导致人们高估生存环境中风险的诸多因素,人们似乎更容易得出当代人类生存环境存在着太多的危险因素的结论,使人们更容易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状态。如果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现象成为相当一大部分人的主流生存状态,很容易让人觉得自己处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时代。生活在缺乏安全感时代的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本背景便是悲观主义、怀疑主义,对生活环境或社会中出现的任何变化都倾向于反映出自己的悲观认识,并进而得出悲观性的结论。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背景下,人们往往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更关注其负面信息,挑剔事物的缺陷,对人求全责备,对事要求尽善尽美,对人对事也就更容易得出负面的结论。当悲观主义态度主导了个体、群体对其他事物的评价,甚至成为主流的认知模式,那么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处于生存焦虑之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钻进对生存环境安全担心的牛角尖之中,当然对未来也越来越缺乏信心,缺乏乐观主义的期待,也就越容易失望乃至绝望,发生抑郁症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
作为从事临床工作的精神科医生,我的职责主要是治疗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障碍,但预防抑郁症的发生(相当于中医所说“治未病”)也是我责无旁贷的职责之一。由于我认为当代人们在安全感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可能与抑郁症发生有关,所以写下上述文字作为对公众的一个劝导或提醒,也算是尽一份医生的职责。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