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学的名义盲从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与焦虑性...
- 我把自己的安全和尊严寄托在棒球...
- 父亲角色缺位引发的危机与思考
- 父亲角色缺位引发的危机与思考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
- 撒尿、喝水、搭肩膀与安全感
- 撒尿、喝水、搭肩膀与安全感
-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君子”和“...
-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君子”和“...
- 我们所处时代的悲剧:商业利益强...
- 你会把自己的鸡蛋放在别人的篮子...
- 你会把自己的鸡蛋放在别人的篮子...
- “杯弓蛇影”与精神病性症状形成...
- “杯弓蛇影”与精神病性症状形成...
- 把孩子当“宠物”养的家长养出了...
- 把孩子当“宠物”养的家长养出了...
- 人类不切实际的“趋利避害”愿望...
- 人类不切实际的“趋利避害”愿望...
- 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时代...
- 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时代...
- 精神科医生说文解字之一:见识
- 精神科医生说文解字之一:见识
- 一个医生在自己人生十字路口的苦...
- 一个医生在自己人生十字路口的苦...
- 沉痛悼念遭受非正常死亡的医护人...
- 沉痛悼念遭受非正常死亡的医护人...
- 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启...
- 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启...
- 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给我们的...
- 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给我们的...
- 心理或观念性厌恶与强迫症
- 心理或观念性厌恶与强迫症
- 赌博行为的是是非非与病理性赌博
- 赌博行为的是是非非与病理性赌博
- 对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精神科医生尴...
- 对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精神科医生尴...
- 一个精神科医生对“被精神病”事...
- 一个精神科医生对“被精神病”事...
- 如何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
- 如何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
- 在人生或职场培养应对挫折能力的...
- 在人生或职场培养应对挫折能力的...
- 少见多怪、大惊小怪、见怪不怪与...
- 少见多怪、大惊小怪、见怪不怪与...
- 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几点要...
- 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几点要...
- 请问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该怎样治...
- 请问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该怎样治...
- 被误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儿...
- 被误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儿...
- “治病”与“治命”
- “治病”与“治命”
- 强迫症与行为治疗
- 强迫症与行为治疗
- 社交恐惧症
- 社交恐惧症
- 冲动控制障碍——病理性赌博
- 病理性赌博
- 现代迷信掩盖着的儿童强迫症
- 现代迷信掩盖着的儿童强迫症
- 我所认识的“林小枫”
- 我所认识的“林小枫”
- 从迈克尔•杰克逊的...
- 从迈克尔•杰克逊的...
-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 抑郁症
- 抑郁症
- 惊恐发作
- 惊恐发作
- 从“洁净癖”认识强迫症
- 从“洁净癖”认识强迫症
- 强迫症
- 强迫症
- 强迫性手淫
- 强迫性手淫
- 广泛性焦虑
- 广泛性焦虑
- 场所恐惧症
- 场所恐惧症
- 变相露阴癖
- 变相露阴癖
- 明星偷窃为哪般?
- 明星偷窃为哪般?
- 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是预防抑郁症...
- 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是预防抑郁症...
- 我们所处时代的悲剧:商业利益强奸了科学知识
- 作者:苗国栋|发布时间:2013-02-21|浏览量:594次
人类进入文明化快车道的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舒适、安全的生活和丰富的物质产品,也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商业利益之上的时代,甚至是商业利益强奸科学知识的时代。君不见,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几乎无孔不入,甚至牙牙学语的儿童都可以如数家珍地复述出一些商业广告用语。在如此众多的商业广告中,有关洗涤用品和消毒用品的广告似乎是最受关注且最具影响力的一类,几乎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有的浴液或香皂的广告称,使用该种洗涤用品可以使孩子皮肤上的细菌无处藏身,言外之意是该浴液具有杀菌效力或免沾染细菌的效力,潜台词则是所有细菌是可以通过皮肤感染儿童甚至成年人而使他们患病,或者是所有细菌都具有致病性,必须拒之于千里之外。广州市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苗国栋
事实果真如此吗?
按照医学基础理论医学微生物学的科学认识,细菌是一类远远早于动物当然也更早于人类的原核单细胞生物,属于植物类,种类繁多,可谓恒河沙数。其中只有极少种类的细菌可能会导致人类或其他动物患病。在医学微生物学中,人们将这些可能导致人类患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即使是这些致病菌,对于人类而言也并非都致病,也并非接触后即可致病。致病菌是否导致人体患病的有关因素可能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包括宿主(即人类个体的机体)的抵抗力、入侵机体致病菌的种类和数量、致病性或毒力的强弱以及入侵机体的途径等因素。
就种类繁多的细菌中极少数的致病菌而言,即便是在人类并不具备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和药物的古代,真正导致人类患严重疾病或致死性疾病的概率也并不高,历史上发生的大范围、高死亡率的瘟疫事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只是几朵小小的浪花。在现代医学发展到具有消毒杀菌意识和方法之后,特别是多种抗生素问世之后,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大大降低。可以这样说,在当代多数情况下,细菌感染性疾病都应该是有惊无险的虚惊。当然,在受染个体体内细菌对抗生素有足够的耐药性,抗生素也可能对这些细菌无可奈何,感染可能会进行性加重;或者个体体内对某些致病菌缺乏应有的抵抗力,即使是数量较小、毒力较弱的致病菌也可能危及其生命。前者如某些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株所致的肺部感染对某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可能成为致死的原因,后者如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即艾滋病)患者对不会导致常人患病的相应数量或毒力的致病菌也可能导致其发生致命性感染。另外,前年发生在德国的由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消化道感染患者发生死亡或许也与受感染者肠道对此类细菌抵抗力低下有关,因为并非所有进食被这类细菌污染过的食物的人都罹患了相应的感染,耳感染者中仅有极少数人因病情重笃而死亡。所以,在现代医学条件下,细菌或其它微生物导致的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极低、由此导致死亡发生的概率极低、受累的个体数目极少。而人类控制这类感染、降低其发生率和致死率的能力也在不断进步着,未来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显然是微乎其微的。如果与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导致的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相比,可以说细菌感染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看待人类和细菌特别是致病性细菌的关系呢?难道这是一种你死我活、有我无他的宿敌关系吗?
我认为,人类和细菌之间的关系是宾主关系。
按照人类和细菌在世界上出现的时间顺序先后排列,细菌是先到者,人类是后来者。套用中国的一句成语“先入为主”,显然对于后来的人类而言,细菌是主人。同样,套用另一句中国成语“客随主便”,显然人类来到细菌这个主人家就应该适应主人的习性才可以做好客人。既然我们人类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来到这个既有好客主人又有不好客主人的家做客,我们人类对细菌是“有备而来”的,甚至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是“来者不善”了。所谓有备而来是指,对于属于并不好客的致病菌,人类也有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主要就是人类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系统。前者就包括我们每个个体与生俱来的皮肤粘膜、唾液中的溶菌酶、胃酸和血液中的补体等,后者则主要是具有吞噬细菌功能的白细胞和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淋巴因子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是穿戴好防范细菌感染的盔甲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当然,我们的盔甲也有破损或脱落的时候,此时致病细菌就可能乘虚而入,使我们的机体受到感染而患病。例如,让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乙肝”病毒,若非机体自身损伤(如生殖器皮肤粘膜破损后的不洁性交、输入受到病毒污染的血液),决不会造成人际间的传播或传染。所谓“来者不善”则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随着人类掌握了抗生素等武器,对于致病菌来说,侵入人的机体极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按照那句歌词“若是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些致病菌既可能因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而被剿灭,也可能因使用抗生素这种所向披靡的“核武器”而被清除。其二则是由于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威力的生物,不仅获得了消灭侵袭我们机体致病菌的能力,而且还在不断地发起主动的进攻,希望拒所有微生物于机体之外,甚至希望将所有的有害的、无害的微生物斩尽杀绝,成为“反客为主”的霸王客。
我觉得更值得担忧的是,当前我们人类正在这条反客为主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着,而且似乎还有着无往而不胜的信心。
人类的这一行为的心理背景就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追求最大程度但却未必合理的安全感这样一种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就具体体现为每个个体都在无限度地追求最大的安全系数,并对所有可能的危及生存安全的事物采取自认为最可靠的防范措施。在人类发展进化到近现代社会后,随着人们对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致病性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尽管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种了解往往是道听途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获取的片面地信息采取过度的防范措施。一个最简单的例证就是人们对乙肝患者甚至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所持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恐惧心态和相应的回避行为。其实,与乙肝患者的一般交往甚至是亲密交往并不会导致受到感染,因为乙肝病毒只能通过活体细胞才能传播。而且,人类为了自己追求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在防范受病原微生物侵袭方面的做法远不止这些,甚至会无所不用其极,对所有的微生物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就如同人们看到一条蛇,无论这条蛇是否属于毒蛇,人们为保证自己的最大程度的安全,第一反应就是将其当作毒蛇,必先扑杀后方可心安。诚然,作为地球上最高等动物的人类,假如有必要,或许有足够的能力将毒蛇乃至无毒蛇都斩尽杀绝。但人类若想将微生物、细菌这些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斩尽杀绝则未必能够如愿。即便人类能够“反客为主”并真地能够将微生物斩草除根,最终也只会危害客人的后代,因为没有主人的客人未必能够单独在这个环境中有足够好的适应能力。况且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都离不开形形色色微生物的帮助。例如,没有酵母菌,我们人类的许多让人馋涎欲滴的美食就成了画饼,更不要说像中国北方人喜爱的老面馒头、南方人喜欢的泡菜、腐乳等常见食品了。就拿人类抵抗致病微生物的第一种强效广谱抗生素??青霉素来说,离开青霉菌就只能是天方夜谭了。行文至此,我觉得我正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当初,我们人类因猛兽攻击危及人类生命而对猛兽采取斩尽杀绝的手段,今天我们为世界上是否还有野生华南虎担忧;那么或许有一天,我们人类是否也会意识到,对细菌的斩尽杀绝的做法可能也是危及人类生存的另一个危险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再来看现代人类生活中,在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某些方面,商业利益是如何强奸科学知识的。
我们就从饮食卫生方面谈起吧。由于一次性餐具生产商的产品需要开发市场,一些并不专业的专家就在所谓餐具卫生方面大肆鼓吹传统餐具的卫生隐患,如宣称传统餐具经一般的洗涤后并不能完全清洗掉附着在其上面的细菌或病毒,使用这样的传统餐具患消化道传染病的机会很高,而使用一次性餐具就可避免这种危险。更有甚者,有些这样的专家甚至宣称即便是使用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洗涤剂洗涤之后,若漂洗不净,餐具上残留的洗涤剂会导致食客患上肿瘤之类的疾病。按照这些专家的观点,只有一次性餐具才既可避免患消化道传染病的危险,又可避免因吞入残留洗涤剂而致肿瘤的可能。绝大多数没有专业知识且未认真思考过其中科学性的受众,基于追求自己生命安全最大系数的心理,必然会选择一次性餐具。但实际上,我们中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们,在物质生产条件较为落后的时代,谁又有条件使用一次性餐具来保证自己的饮食卫生呢?而且在这个足够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又有多少人因为重复使用传统餐具而罹患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于消化道疾病呢?如前所述,在医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患消化道传染病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而因消化道传染病死亡的可能性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冒着因大量生产一次性餐具过度消耗和污染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所产生的对人类健康潜藏着的更大风险,去追求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安全感呢?另外一个以商业利益强奸科学知识的例证,则是近年来国内关于鲜牛奶菌落数国家标准之争中一些人强调更低菌落总数的做法。由于新的国标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个上升到了200万个,不少人认为这样对人们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有损害而群起而攻之。按照这些人的想法,牛奶就应该纯净到无任何微生物的程度。但实际上,人类生产牛奶的技术很难达到这样纯洁的程度固然是调整标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鲜牛奶中有一定数量的菌落是正常现象,特别是鲜牛奶中这些细菌多是对人体无害的种类,甚至有些菌类还有助于人的消化道消化吸收鲜奶中的乳蛋白。强调极低菌落总数标准的人们是否曾经了解过,当年以高于这个总数的标准生产的牛奶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哪些危害?人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要那么纯净的牛奶的好处在哪里?
同样的现象在当代人的个人卫生方面也是屡见不鲜。例如,洗涤用品的销售也同样借助于类似的似是而非的理念,宣称保持身体皮肤洁净乃至无菌对人健康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天洗一次澡似乎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卫生习惯。而且,不少人甚至会在每次洗澡过程中重复使用洗涤剂洗涤身体,以追求身体表面的洁净。但实际上,我们人体表面的很多细菌对机体的健康似有益的。例如,女性会阴部皮肤的乳酸杆菌通过分解汗腺排出汗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产生乳酸,使局部皮肤形成酸性环境,抑制不耐酸的致病菌如霉菌在会阴部以及尿道口的繁殖,起到自洁作用。如果过度洗涤,会阴部皮肤的酸性环境被破坏,就可能给白色念珠菌等霉菌的大量繁殖以可乘之机,使其患上霉菌性阴道炎、尿道炎。在乘坐飞机旅行时,乘客们若上洗手间方便,就会注意到墙壁上有一个盛放坐厕纸垫的盒子。设置这个坐垫盒的本意是让每个使用座厕的乘客在事前都铺上一张,以避免身体皮肤直接接触坐垫,避免传染疾病。但实际上,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坐垫,即便是坐垫上沾附着致病菌,也未必会让接触者感染。因为人体的皮肤粘膜本身就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天然屏障,如果没有新鲜破损,致病菌也难以侵入机体,更何况通过这样接触而沾染上致病菌的数量也往往达不到致病的程度。所以,采取加垫坐垫纸的办法来防范传染病也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
可以说,在我们现代人类生活中,我们追求文明化的过程中,这样的商业利益强奸科学知识的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容忍、默许甚至鼓励商业利益强奸科学知识呢?我想,人们追求不切实际的最大安全系数的心理倾向或许是唯一的罪魁祸首。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