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学的名义盲从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与焦虑性...
- 我把自己的安全和尊严寄托在棒球...
- 父亲角色缺位引发的危机与思考
- 父亲角色缺位引发的危机与思考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
- 撒尿、喝水、搭肩膀与安全感
- 撒尿、喝水、搭肩膀与安全感
-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君子”和“...
-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君子”和“...
- 我们所处时代的悲剧:商业利益强...
- 我们所处时代的悲剧:商业利益强...
- 你会把自己的鸡蛋放在别人的篮子...
- 你会把自己的鸡蛋放在别人的篮子...
- “杯弓蛇影”与精神病性症状形成...
- “杯弓蛇影”与精神病性症状形成...
- 把孩子当“宠物”养的家长养出了...
- 人类不切实际的“趋利避害”愿望...
- 人类不切实际的“趋利避害”愿望...
- 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时代...
- 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时代...
- 精神科医生说文解字之一:见识
- 精神科医生说文解字之一:见识
- 一个医生在自己人生十字路口的苦...
- 一个医生在自己人生十字路口的苦...
- 沉痛悼念遭受非正常死亡的医护人...
- 沉痛悼念遭受非正常死亡的医护人...
- 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启...
- 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启...
- 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给我们的...
- 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给我们的...
- 心理或观念性厌恶与强迫症
- 心理或观念性厌恶与强迫症
- 赌博行为的是是非非与病理性赌博
- 赌博行为的是是非非与病理性赌博
- 对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精神科医生尴...
- 对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精神科医生尴...
- 一个精神科医生对“被精神病”事...
- 一个精神科医生对“被精神病”事...
- 如何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
- 如何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
- 在人生或职场培养应对挫折能力的...
- 在人生或职场培养应对挫折能力的...
- 少见多怪、大惊小怪、见怪不怪与...
- 少见多怪、大惊小怪、见怪不怪与...
- 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几点要...
- 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几点要...
- 请问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该怎样治...
- 请问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该怎样治...
- 被误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儿...
- 被误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儿...
- “治病”与“治命”
- “治病”与“治命”
- 强迫症与行为治疗
- 强迫症与行为治疗
- 社交恐惧症
- 社交恐惧症
- 冲动控制障碍——病理性赌博
- 病理性赌博
- 现代迷信掩盖着的儿童强迫症
- 现代迷信掩盖着的儿童强迫症
- 我所认识的“林小枫”
- 我所认识的“林小枫”
- 从迈克尔•杰克逊的...
- 从迈克尔•杰克逊的...
-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 抑郁症
- 抑郁症
- 惊恐发作
- 惊恐发作
- 从“洁净癖”认识强迫症
- 从“洁净癖”认识强迫症
- 强迫症
- 强迫症
- 强迫性手淫
- 强迫性手淫
- 广泛性焦虑
- 广泛性焦虑
- 场所恐惧症
- 场所恐惧症
- 变相露阴癖
- 变相露阴癖
- 明星偷窃为哪般?
- 明星偷窃为哪般?
- 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是预防抑郁症...
- 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是预防抑郁症...
- 把孩子当“宠物”养的家长养出了什么?
- 作者:苗国栋|发布时间:2013-02-17|浏览量:857次
最近,我在一次查房过程中发现,某个患者的家长对患了精神疾病的孩子言听计从,对住院治疗的环境也觉得使其受了“恶性刺激”。因此,向医生提出出院的要求,声称“我们宁可不治病,也不能让孩子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刺激”。当时,我突然对这件事情有一个联想,随口就说出了一个概念:“这是把孩子当作宠物养”,其害无穷。广州市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苗国栋
按照一般规律,在饲养宠物的过程中,主人们首先将宠物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具有独占的特征。把孩子当作宠物养的第一要素是对孩子采取占有性姿态,例如“你是我儿子,要听我的话”,或者“你是我女儿,我一定会给你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你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我们对你的爱”。当然,既然是占有,就一定会追求对孩子的控制权,例如安排孩子上早教班、逼迫孩子学习钢琴或逼迫孩子参加某种体育训练。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权还体现在为孩子设计和规划未来,例如为孩子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甚至选择配偶。基于占有而形成的控制权只是父母按照自己人生经验为孩子成长做出的选择,而根本不会考虑孩子本人的愿望或者天分如何。这些父母往往会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为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只有孩子长大以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认为,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是为了他们的长远利益,尽管这确实是相当一部分父母的真实心态,但也确有一些父母深层次的心理背景包含着自私的目的,他们会将孩子日后的成功形象作为自己教子有方的炫耀资本。其实,对于丧失了快乐童年的人来说,日后所谓的精彩生活并没有父母们想象的那么重要,那只是父母一厢情愿饲养程序的一部分而已。
除了前述的自私和占有特征之外,把孩子当作宠物养还有诸多不利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父母把孩子当作宠物养的过程一定会违背自然规律,弱化其子女的适应能力。
父母把孩子当作宠物养的过程中一定会为孩子设定相应的成长或者生存环境,这样的环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父母标准设定的“无害化”。无害化成长环境固然避免了其子女受到伤害的可能,但也隔绝了其子女对世界的全面认识,显然会形成偏性认知。例如,这样的父母会限制或禁止子女从事任何他们认为有危险的行为或活动,限制或禁止子女与他们认为是“坏孩子”的同龄人接触和交往。前者会使其子女对这类有危险的活动形成错误认知,以为这样的活动和行为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因父母的恐吓阻止使用的夸大言语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失去探索的机会,也失去正确评价这类风险的学习机会。后者则使受限制的子女们丧失了解其他人心理和行为的机会,也丧失了学习与不同人相处和交往能力的机会。最终结果就是,在无害化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能够适应纷繁多变的世界,不能与社会中的其他个体建立起友谊和合作关系,也就丧失了在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当然,这些孩子也可能在智力上非常出色,但这种出色也仅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是“书本知识的巨人”和“社会实践的侏儒”,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复杂环境。
父母设定的“无害化”环境还因为缺乏竞争对手而使其子女不能处在本应存在激烈竞争的生存活动,对生存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复杂程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一旦在生活或工作中让他们处于存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活动就容易出现因对竞争的恐惧、不适应而出现焦虑或其他负性情绪。此时,他们最有可能会出现回避和退缩行为,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向父母求助,既可能祈求父母出面替他们“排忧解难”,也可能用“发脾气、闹情绪”这样的方式拒绝面对挫折和压力,最终逃避开自己难以应付的局面。如果勉强其坚持,这样的孩子就会因持续的焦虑和不快而发展为病态的情绪状态即抑郁发作或焦虑发作。如果频繁地体验到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受挫,这样的青少年极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崩溃反应,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全面“退行”,以低于自己实际年龄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模式作为固定的反应模式。例如,他们可能以儿童式的撒娇、痴迷网络游戏、痴迷网络电视节目等退行行为来缓解自己当前的不良情绪,并以此作为自己逃避压力和挫折的唯一手段。
父母设定的“无害化”环境还使得其子女缺乏平等的伙伴。在父母面前,这样的孩子既接受着父母的完全控制,也充分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宠物”待遇。在心理上,他们是父母的奴隶,但在生活方面父母则成为他们忠实的仆人。因此,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不能与父母平等相处,要么是逆来顺受的“乖乖仔”或“乖乖女”,要么就会成为桀骜不驯的“暴徒”或“逆子”,基本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父母把子女当作宠物养的过程中,父母在控制子女的手段方面,既可能使用和风细雨或温馨甜蜜的“胡萝卜”,也可能使用蛮横霸道的“大棒”。在孩子违反父母的管理或挑战了父母的管理权威时,很多父母也可能采用极端手段如打骂、体罚等,让他们的子女不敢越雷池一步。正是这种强硬的管理模式,使他们的子女在具有了反抗意识和实力的时候,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采取暴力或攻击模式来对抗父母的管理。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会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多数会以向孩子屈服而告终。如果这样的情形不断出现,这些孩子就掌握了控制父母的“尚方宝剑”,并无往而不胜,最后父母成为被孩子无条件控制着的“俘虏”和“奴隶”,任其异常行为不受任何节制地发展下去。
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是表达了一种政治立场,即对为恶政权的对抗和反击、对善良民众的同情与热爱,这种政治立场是正确而人性化的,也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这样的诗句如果表达的是对后代的养育方法,则近乎本文所说的吧孩子当作宠物养的做法,危害无穷。如果父母把自己定位于无条件、无原则地做子女的老黄牛,显然使自己一直处于被子女控制或支使的地位,使子女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从属平等更过分的是,一些患者的家长在孩子患病前就已经是孩子的忠实佣人,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在孩子患病后出现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时,他们更容易成为“逆来顺受”的奴隶,唯恐惹怒孩子而招致无妄之灾。在这种“无害化”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子女之间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平等交流的对象。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在与伙伴相处过程中也会“学以致用”,对处于强势地位的伙伴采取逆来顺受的姿态,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伙伴则习惯于颐指气使,难以在伙伴中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更难建立起基于平等伙伴关系之上的友谊,在群体中往往是心理孤立的“孤家寡人”。
在把孩子作为宠物饲养的过程中,由于父母乐于随时随地满足子女的任何欲望,这些孩子很少有当时得不到满足的渴望,当然也就不会有相应的延迟满足。其实,孩子对父母提出的要求中,从有利于个体成长的角度分析,很多是不合理的。但不少父母并没有从实际需要或有利于子女成长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反而唯恐让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和挫折。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求父母为其购置高档手机和电脑,尽管手机和电脑对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时候是用来炫耀的玩具,但这样的父母从宠爱孩子的立场出发,根本不会拒绝为其子女购置此类玩具,甚至会提供超出其子女要求的手机和电脑。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星星父母不敢给月亮。这样做的弊端首先就是没有让孩子经受一些有益的挫折训练并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也就不会体恤父母为满足其欲望的付出。从心理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来看,经受挫折、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是心理成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某些诱惑当前时,节制欲望、抵御诱惑是个体成熟的阶梯,只有能够节制欲望并抵御诱惑的人,才有可能在人生的目标上有持之以恒的追求,也才能最终获得相应的成就和犒赏。同样,在人生成长和心理成熟的过程中,延迟满足的训练也是必修课之一。只有当个体有一个长时间渴望并始终如一地追逐的目标,当这个目标达到时才会获得最大程度的欣喜,也才有足够强烈的成就感,也会更佳珍惜自己获得的成就和进步。如果个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合理、适度且可以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追求而实现的渴求中的目标,那么这个个体在达到这个目标都会获得一次自我肯定的机会,也会逐渐成为有自信和能自制的个体,最终成为一个达到充分社会化的成熟个体。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把孩子当作宠物养只能使孩子丧失了独立选择的能力、丧失了适应复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丧失了参与积极竞争并取胜的能力、丧失了获得伙伴信任和友谊的能力、丧失了自我节制欲望的能力,而得到的是和父母之间“生生死死在一起”的“绑定关系”或依存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离开人世之时,很可能就是其子女殉葬之日,因为他们失去了所有的依靠,难以独立在世界上生存下去。这与宠物的命运何其相似乃尔:主人离世,宠物失宠,只能冻饿而死,再难独立生存。把孩子当作宠物养的父母,正是造就了其子女与宠物相同命运的始作俑者。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