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癌症看吃饭就能知道?医生:身...
- 小儿湿热痢(三阳合病下痢)
- 见皮治皮永无期??李可学术思维...
- 如何预测格列卫(Gleevec...
- 2013年 五运六气(转载)
- 癌症专家处理小伤口不当患癌去世...
- 食道癌险死还生的治疗经过??李...
- #小儿疹病#
- 第三医学--养生祛病!(转)
- 关于排病反应(转)
- 恢复仲景用药特色,攻克世界医学...
- 柴胡重剂应用探讨(转)
- 食道癌险死还生的治疗经过??李...
- 浅谈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运用
- 升陷汤
- 吴佩衡临床运用潜阳封髓丹
- 论引火归原 - 李可学术思想探...
- 黄煌先生论五苓散猪苓汤区别!
- 放生与治病!(转)
- 中医将亡于药(转)
- 胃肠癌易复发 术后标准治疗生存...
- 李可弟子郭博信谈中医人才培养
- (转) 海外经方家倪海厦医师3...
- 常用肿瘤标志物意义及其选择和优...
- 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 刘伟胜教授辨治癌痛经验介绍
- 治喘专方定喘汤
- 养生之道!
- 坏情绪是也能导致诸多疾病!
- 柴银石膏退热汤介绍
- 叶天士奇术治暴盲!
- [转]论精方与围方
- 李可中医流派甘肃传承基地揭牌
- 杏苏散
- 参苏饮(表里之剂)
- 姚荷生运用连梅汤经验介绍
- (行医见闻)死亡:一段新旅程的...
- 附子汤
- 麻疹后遗证之哮喘案(唐步祺)
- 乌头,天雄,附子功效辨析解
- 乌头汤巧治风心病、小青龙妙解肺...
- 病机十九条
- 伤寒用药赋(二)
- EML4-ALK融合基因:肺癌...
- 中医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一例!
- 饮食改变体质,酸性体质易致癌!
- 附子、半夏配伍临床应用举隅!
- IB期肺癌患者术后是否要化疗?
- 60岁男性,右肺低分化腺癌IB...
- 李可老中医谈伤寒论!
- 跟师李可老师心得(广东省中医院...
- 李可给弟子的推荐读书
- 肝癌食疗十二方
- 陈潮祖先生用葛根汤验案
- 李可部分徒弟所在医院或诊所!
- 中医脊梁李可率团南方医院义诊 ...
- 世界纠结排行榜,真的好纠结!
- 五运六气概说(3)
- 2011年(辛卯年)气候特点和...
- 钱伯文治癌辨证用药法
- 于尔辛教授治疗肝癌经验
- 少 阴 咽痛
- 少 阴 头 痛
- 小儿伤寒病并肠出血危证
- 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二)
- 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一)
- 伤寒病少阴寒化证
- 阴证误下救逆案
- 寒 疟
- 燥 咳
- 秋 燥
- 小儿湿热痢(三阳合病下痢)
- 小儿时疫痢(小儿志贺氏杆菌性痢...
- 赤 痢
- 暑 证(二)
- 暑 证(一)
- 春温病冷水治愈案
- 春温病少阴热化证
- 春温病阳明经热证
- 春温病表寒里热证
- 瘟疫病战汗
- 瘟疫病狂汗
- 瘟疫病小儿热极抽风证
- 瘟疫病误治变证转阳极似阴证
- 瘟疫病热深厥深阳极似阴证
- 瘟疫病热盛逼阴证
- 瘟疫病阳明急下证
- 瘟疫病阳明燥实证
- 瘟疫病燥热内结证
- 太阳病炙甘草汤证
- 太阳少阴两感于寒证
- 小儿慢惊风
- 小儿急惊风(二)(风寒误治救逆...
- 小儿急惊风(一)
- 太阳伤寒表实证
- 少阴病苦酒汤证
- 少阴病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
- 少阴病真武汤证
- 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
- 少阴病大承气汤证
- 厥阴病提纲及意义
- 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
- 厥阴病乌梅丸证
- 厥阴病白头翁汤证
- 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膏汤...
- 温病遗方
- 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
- 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精春...
- 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
- 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
- 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
- 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
- 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 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
- 厥阴病白虎汤证
- 梅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王三虎治疗肺癌脑转移经验(海白...
- 肿瘤患者饮食康复手册(5):肿...
- 肿瘤患者饮食康复手册(1)
- 中医妙谚语佳句名言集锦!
- 附子是通阳药还是温阳药?
- 糖尿病治验2则(孔乐凯)
- 中药治疗小儿哮喘: 让哮喘患儿...
- 【转】 伤寒论的时间规律 阳数...
- 中医不是慢郎中:中药治疗一例急...
- 风伤卫寒伤荣辩
- 明医堂方解(吕英师姐)
- 丹溪“倒仓法”
- 肿瘤特效验例闻见记《邹孟城三十...
- 睡眠与疾病!
- 《黄帝内经》中的认识论(刘明武...
- 李可老中医之攻癌夺命汤介绍
- 附子中毒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 师父教我的是悟 师父给我的是...
- 思路与方法(李可)
- 名医附子运用经验荟萃!
- 年龄54岁,女,特别容易出汗,...
- 肿瘤的化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 风痰痹阻瘫痪一例治验分享(转)...
- 中医十不治之人??转自医者佛的...
- 医生介绍八种方法可检测心脏早衰...
- 吕英师姐的无限奉献:四季方、五...
- 选奇汤《兰室秘藏》加味治疗丛集...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声带肥厚...
-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 2010年是天刑之年 气克...
- 沉痛悼念王正龙老师!!!
- 小儿高热怎么办,善用中药解危难...
- 医学三字经目录
- 大续命汤
- 三生饮
- 李可回答有关大小续命汤的问题
-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弟子孔...
- 阳气虚结块成肿瘤,急化疗病人丢...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及各种分级和...
-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
-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
- 田原: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
- 日常补肾养生方法
- 小儿咳嗽。
- 少阴病桃花汤证!
- 张大昌医文选:汤液经法拟补
- 姜春华谈《伤寒论》的学习
- 《辅行诀》
- 李翰卿语录220则
- 乌梅丸应用
- 奔豚气
- 保健养生?十二时辰养生介绍
- 真心求好医生帮忙:老年人身体虚...
- 甘草泻心汤的功效及应用
-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大觉者...
- 王凤仪嘉言录4
- 王凤仪性理养生法
- 王凤仪嘉言录2
- 王凤仪嘉言录1
-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
- 陈潮祖经验方(转帖)
- 直肠癌放疗
- 乙肝肝硬化肝癌
- 刘力红谈附子??第二届扶阳论坛...
- 肿瘤病人的饮食需知!!
- 乳腺癌HER-2/neu基因扩...
- 小太阳与健康
- 李可老中医关于中医药预防甲型H...
- 生姜各家论述!
- 赫赛汀靶向治疗将成为新的胃癌标...
- 首个肺癌靶向药物在欧盟上市
- 晚期肺癌患者选择靶向药物治疗优...
- 分子靶向治疗成果是“同病异治”...
- 把肿瘤当作慢性疾病调治--加味...
- 李可老中医经治疑难慢性病及虚弱...
- 小儿扁桃体反复发炎小偏方!
- 中医名家李可:谈中医养生~!
- 健康生活方式将患癌率降低三成~...
- 胰腺癌晚期中医怎么治疗?
- 脑胶质瘤因母亲年纪大,身体弱,...
- 发现左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可能...
- 结肠癌术后怎么进行中医食疗?
- 泰道(替莫唑胺-进口)治疗脑胶...
- 蒂清胶囊(替莫唑胺胶囊)】治疗...
- 盘点2008: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 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的小妙方!...
-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 百病从寒生,养生始于足下~
- 中医以“和”为贵 !!
- 宝宝排石汤,有肾结石的宝宝可以...
- 茯苓丸治上臂抬举无力验案分享!...
- 鱼腥草-清热解毒的良药!
- 饿了不能吃的11种食品 !!
- 不用吃药,也可治失眠!!
- 刘伟胜教授治疗脑瘤的经验浅谈!
- 我国传统养生保健功法!!!
- 日常保健之小妙招“五心养生法”
- 再谈“五行蔬菜汤”功效~
- 健康养生食疗方:神奇五行蔬菜汤...
- 抗癌小妙方,可长期服用~
- 海藻食疗方 !!!
- 软组织肉瘤的食疗方!!
- 治疗肝癌常用单验方!!
- 肝癌腹水的民间土单方有哪些?
- 阳气为本,治病、养生应当固护人...
- 早上喝生姜汤的好处!!
- 伤寒论的时间规律 阳数七阴数六(一)转
- 作者:邓宏|发布时间:2010-12-30|浏览量:725次
第九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六经病都有“欲解时”,所谓欲解时,就是这一经的病,如果要在这一天好的话,那么什么时间容易好,这就叫做“欲解时”。在这里我们顺便谈一下六经病的欲解时,少阳病的欲解时是从凌晨三点到上午九点,这段时间正是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少阳的阳气呢,在这个时候也是最旺的时候,所以少阳病的加重在这个时间也是比较重,你看少阳病的病人,清晨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发,少阳的阳气呢,也开始壮盛,这个时候正邪斗争激烈,所以口苦、咽干、头晕也加重,如果少阳有邪气的话,你比方说,特别是一些少阳气虚的人,早晨阳气该升的时候升不起来,所以情绪低落,精神忧郁,也是在早晨加重,但是对于一个少阳病来说,什么时间容易好?比方说,七天以后,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它该好了,那么在清晨自然界阳气生发、少阳的阳气也开始生发,少阳阳气旺盛,正邪斗争激烈,在这个时间,要该好的话,就为正气驱邪外出创造了有利的时机,所以少阳病的欲解时就在清晨,少阳病正邪斗争最激烈的时间也是在清晨。中午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是三阳,所以人体太阳的阳气也在中午最旺盛,对于太阳病来说,当第七天要自己好的时候,什么时间容易出现汗出、热退呢?就在中午这段时间里,在中午前后这段时间,太阳病容易出现汗出、热退;阳明病,大家都知道它的加重的时间是在下午,日晡所发潮热,从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这段时间阳明经的阳气最旺盛,如果这个病今天不该好,不到好的这个时间,那么今天到了下午会高热,这就是日晡所发潮热,会谵语,会腹满痛,会绕脐痛,如果这个阳明病,你用过泻下药,什么时间容易好呢?那就是在下午这段当阳明经气旺盛的时候,再配合上你的药物,最容易发生正气驱邪外出的这种机转,所以阳明经的欲解时是在下午;三阴病都是阴证,三阴病大都是阳气虚衰的证候,阴证也罢,血分证也罢,都是在夜里加重,夜里当阴尽阳生的时候,特别是子时以后,阴盛到了极点,特别是子时以后,阴盛到了极点,就意味着阴气要转衰,阳气虚到了极点,就意味着阳气要转复,所以三阴证,在夜间最重,同时在夜间伴随着阳气的开始生发,三阴病要该好的时候它是夜间好,比方说一个拉肚子的太阴病的病人夜里可能拉得很厉害,而到了这一天夜里了,他不拉了,那就意味着阳气恢复了,阴寒退却了,这个病就好了。六经病的欲解时,实际上和六经病加重的时间是一致的,道理就是说,在这个时间这个经的阳气旺盛,正邪斗争激烈,病要不好的时候,那么症状就加重,病要好的时候,当它这一经的阳气旺盛的时候,就为它驱邪外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个东西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用呢?我们想一想,少阳病我们就早晨多用一些药,你看我们治疗忧郁症的病人,有些抗忧郁药,我们就建议他早晨来用,太阳病中午好的话,我们就让他上午九、十点钟吃药,这就便于他中午汗出热退;而对阳明病来说,我们在中午稍稍过后给他用药,这就便于清热,便于泻下;对于三阴病来说,我们晚上、傍晚的时候用一些温里散寒的药,这就是时间治疗学。但是,话又说回来,那么这种时间节律,人体的时间生理节律也罢,时间病理节律也罢,这是基于这个人和大自然的节律处于同步的状态,可是我们现代的人呢?常常和大自然不同步,常常有夜生活,什么跳舞,一宿两宿不困,喝酒三天四天不醉,打牌五宿六宿不累等等,你说这样的生活,他和大自然的节律不同步了,你还按照这个固有的节律去给他治疗,那就可能出现疗效并不理想的情况,所以有的同学搞子午流注,他观察了两三年之后,把观察报告拿来给我,他说“老师啊,我发现子午流注在临床上的疗效还不如辩证用体针疗效好,你能不能给我解释这是什么道理,是子午流注这个学说不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子午流注这个学说是好的,它是按照大自然的时间节律来计算的,问题是这个人,他的时间节律和大自然的不同步,这样的话,你还按照固定的节律去开穴,这个人已经和大自然不同步了,当然它的疗效就差。”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邓宏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7日愈,发愈阴者6日愈。”“太阳病头痛至7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所谓行其经尽,是指一个外感病的自然病程。大量的病例说明,病理的7日节律是客观存在的。有人说,不要去拘泥于张仲景的这一机械的说法。但我们要说那是东汉大自然没有被污染的时候,张仲景观察到的实际的具体情况。这就和我们今天写病例,写“尿频尿急尿痛2小时”是一个道理。若干年后,别人说你这个时间是估算的,你会认可吗?不会。因为,你是实际的时间啊。伤寒病的时间也是张仲景实际观察而来的。
前面讲到,一个太阳病自愈的时间是6.7天,一个太阳病要好的话,“欲解时”是在中午前后。这是一般情况。有没有特殊体质的人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呢?有。我们看看第10条:“风家表解不了了者,12日愈”。风家是特别容易患太阳中风的人。这类人大多平时表阳就比较虚,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患病。这种病人的自然病程和一般病人的自然病程相比,比较长一些。一般的病人自然病程是7天,邪气解除。容易患太阳中风的人,表证解除了,表证解除需要7天。“不了了”。《方言》:“南楚疾愈,或谓之差,或谓之了。”“差”和“了”都是病愈的意思。不了了,就是病没完全好的意思。身上还觉得不爽快。不舒服。就是表邪已经解了,发烧已经退了,头项强痛已经缓解了,但是身上还不舒服。这是虚人外感,7天病邪退了,但人体正气没有恢复。因为人的五脏系统,五天一候。调养五天,加上前面的7天,合起来是12天。这是指体质比较虚弱的人,发烧退了之后,还需要五天的时间调理,才能完全恢复。
第7.8.9.10条,就是讲太阳证,中风还是伤寒,自然病程是7天,要好的这一天,它的“欲解时”,是在中午前后。而平素体质比较差的人,太阳证解除了,他的正气还需要5天的恢复,一共是12天才能完全康复。
太阳病如果不能自愈,可能邪气就要传入他经。传与不传,其依据就是《伤寒论》的4.5条。
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第5条:“伤寒2.、3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
“伤寒一日”是外感病的第一天,太阳感受了邪气,如果脉静,脉静就是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指中风见到了浮缓脉,伤寒见到了浮紧脉。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表示脉证相符,脉证相应。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 就提示邪气不会传其它经。颇欲吐,颇字从皮从页,《说文解字》说,是“偏头”,头往一边偏。所以颇字在古代就具有相反的2个意思。一个是很、甚的意思,一个是稍、稍微的意思。这里颇欲吐,是很想吐。在“霍乱病篇”有一条,它是讲述一个胃家虚寒的病人,当胃阳逐渐恢复的时候,它由不能食到颇能食,到能食。胃阳不足,不能受纳,腐熟无权,所以不能食。胃阳渐渐恢复,就稍微能食。完全恢复了,就能食。这个颇,是稍微的意思。和颇欲吐的颇,意思相反。颇欲吐,就是很想吐,标志着邪气传入少阳。因为少阳病,是一个胆热气郁的证侯。胆热气郁,胆火内郁,最容易犯胃。所以少阳病 的临床特征,有心烦喜呕,这个喜呕不是喜欢,是多呕,善呕。因此在《伤寒论》中,常常以呕吐的存在与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与不存在。这个以后我们会遇到多条。(如)
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样一个肢体躁动不宁的病人,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这样一个肢体躁动不宁的病人,会不会是少阳病的心烦呢?会不会是阳明病的心烦呢?会不会是太阳病寒邪闭表的以后阳郁化热的心烦呢?张仲景在61条里以“不呕”除外了少阳病,以“不渴”除外了阳明病,以无表证除外了寒邪闭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的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所以《伤寒论》中,,常常以呕吐的存在与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与不存在。
这里的“颇欲吐”,就提示了邪传少阳。
“若躁烦”,如果从字面上讲,躁烦强调了肢体躁动不宁,这是三阴重证的一种临床表现。可是,如果我们和第5条结合看,“阳明少阳证不见者”,这2条是连着的,如果说“颇欲吐”是少阳证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若躁烦”中的“躁烦”理解为烦躁。那就可以把它当成阳明病来对待。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出现了烦躁,大承气汤适应症有“烦不解,腹满痛”甚至可以有“心中懊恼”心中烦郁到无可奈何的地步。所以“若躁烦”在这里如果和第5 条结合起来看的话,它指的阳明病,里热,里实,上扰心神的烦躁。
“脉数急”是和前面的“脉静”相对而言的。脉静是说太阳中风,见浮缓脉,太阳伤寒见浮紧脉,脉证相应,脉象没什么变化。脉数急是指脉象变了,又数又快。这提示了脉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提示了临床症状、临床脉证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邪气就要传经。那么,第4条:“伤寒一日”,只要脉证发生了变化,邪气就会传经。第5条:“伤寒2.、3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尽管一个外感病,它过了二、三天,只要没有阳明少阳证,它就不传。由此提示一个什么问题呢?辨传经不传经的依据不在于病程天数的多少,而在于临床脉证是不是有所变化。第一天有传的,第二三天有不传的。不是病程日数的多少,而在于临床脉证是不是有所变化。
以上是张仲景为太阳病篇所写的总论。
我们不妨来回忆一下,第一条讲的太阳病的总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3.6条,讲的是太阳病的分类提纲。有中风、有伤寒、有温病,有风温。随后讲了太阳病的自然病程。中风7天,伤寒6天。讲了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是因为6.7天就行其经尽。它的自然病程病就结束了。如果这个病程要进入第二个7天的话,那么,不管是病在太阳,还是病传其它经,统统的针刺足太阳的足三里穴,就有截断病程,预防邪气传经,或者预防病程,进入第二个病程的效果。当然对于一个虚人所得的外感,它的自愈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另外,病人的欲解时是指对太阳病来说,一般在中午前后,容易汗出热退。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在用药的时候,尽可能在中午前给他吃解表药,这就有利于借助太阳阳气在中午前后正旺盛的时候达到去邪外出的效果。太阳有邪,如果不能自愈,常常容易传其他经。我们应该观察临床脉证,如果脉证有变化,就可能传其他经。脉证没变化,就不传。而不在于病程天数的多少。这就是张仲景在太阳篇所写的概念。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