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癌症看吃饭就能知道?医生:身...
- 小儿湿热痢(三阳合病下痢)
- 见皮治皮永无期??李可学术思维...
- 如何预测格列卫(Gleevec...
- 2013年 五运六气(转载)
- 癌症专家处理小伤口不当患癌去世...
- 食道癌险死还生的治疗经过??李...
- #小儿疹病#
- 第三医学--养生祛病!(转)
- 关于排病反应(转)
- 恢复仲景用药特色,攻克世界医学...
- 柴胡重剂应用探讨(转)
- 食道癌险死还生的治疗经过??李...
- 浅谈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运用
- 升陷汤
- 论引火归原 - 李可学术思想探...
- 黄煌先生论五苓散猪苓汤区别!
- 放生与治病!(转)
- 中医将亡于药(转)
- 胃肠癌易复发 术后标准治疗生存...
- 李可弟子郭博信谈中医人才培养
- (转) 海外经方家倪海厦医师3...
- 常用肿瘤标志物意义及其选择和优...
- 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 刘伟胜教授辨治癌痛经验介绍
- 治喘专方定喘汤
- 养生之道!
- 坏情绪是也能导致诸多疾病!
- 柴银石膏退热汤介绍
- 叶天士奇术治暴盲!
- [转]论精方与围方
- 李可中医流派甘肃传承基地揭牌
- 杏苏散
- 参苏饮(表里之剂)
- 姚荷生运用连梅汤经验介绍
- (行医见闻)死亡:一段新旅程的...
- 附子汤
- 麻疹后遗证之哮喘案(唐步祺)
- 乌头,天雄,附子功效辨析解
- 乌头汤巧治风心病、小青龙妙解肺...
- 病机十九条
- 伤寒用药赋(二)
- EML4-ALK融合基因:肺癌...
- 中医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一例!
- 饮食改变体质,酸性体质易致癌!
- 附子、半夏配伍临床应用举隅!
- IB期肺癌患者术后是否要化疗?
- 60岁男性,右肺低分化腺癌IB...
- 李可老中医谈伤寒论!
- 跟师李可老师心得(广东省中医院...
- 李可给弟子的推荐读书
- 肝癌食疗十二方
- 陈潮祖先生用葛根汤验案
- 李可部分徒弟所在医院或诊所!
- 中医脊梁李可率团南方医院义诊 ...
- 世界纠结排行榜,真的好纠结!
- 五运六气概说(3)
- 2011年(辛卯年)气候特点和...
- 钱伯文治癌辨证用药法
- 于尔辛教授治疗肝癌经验
- 少 阴 咽痛
- 少 阴 头 痛
- 小儿伤寒病并肠出血危证
- 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二)
- 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一)
- 伤寒病少阴寒化证
- 阴证误下救逆案
- 寒 疟
- 燥 咳
- 秋 燥
- 小儿湿热痢(三阳合病下痢)
- 小儿时疫痢(小儿志贺氏杆菌性痢...
- 赤 痢
- 暑 证(二)
- 暑 证(一)
- 春温病冷水治愈案
- 春温病少阴热化证
- 春温病阳明经热证
- 春温病表寒里热证
- 瘟疫病战汗
- 瘟疫病狂汗
- 瘟疫病小儿热极抽风证
- 瘟疫病误治变证转阳极似阴证
- 瘟疫病热深厥深阳极似阴证
- 瘟疫病热盛逼阴证
- 瘟疫病阳明急下证
- 瘟疫病阳明燥实证
- 瘟疫病燥热内结证
- 太阳病炙甘草汤证
- 太阳少阴两感于寒证
- 小儿慢惊风
- 小儿急惊风(二)(风寒误治救逆...
- 小儿急惊风(一)
- 太阳伤寒表实证
- 少阴病苦酒汤证
- 少阴病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
- 少阴病真武汤证
- 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
- 少阴病大承气汤证
- 厥阴病提纲及意义
- 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
- 厥阴病乌梅丸证
- 厥阴病白头翁汤证
- 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膏汤...
- 温病遗方
- 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
- 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精春...
- 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
- 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
- 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
- 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
- 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 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
- 厥阴病白虎汤证
- 梅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王三虎治疗肺癌脑转移经验(海白...
- 肿瘤患者饮食康复手册(5):肿...
- 肿瘤患者饮食康复手册(1)
- 中医妙谚语佳句名言集锦!
- 附子是通阳药还是温阳药?
- 糖尿病治验2则(孔乐凯)
- 中药治疗小儿哮喘: 让哮喘患儿...
- 【转】 伤寒论的时间规律 阳数...
- 伤寒论的时间规律 阳数七阴数六...
- 中医不是慢郎中:中药治疗一例急...
- 风伤卫寒伤荣辩
- 明医堂方解(吕英师姐)
- 丹溪“倒仓法”
- 肿瘤特效验例闻见记《邹孟城三十...
- 睡眠与疾病!
- 《黄帝内经》中的认识论(刘明武...
- 李可老中医之攻癌夺命汤介绍
- 附子中毒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 师父教我的是悟 师父给我的是...
- 思路与方法(李可)
- 名医附子运用经验荟萃!
- 年龄54岁,女,特别容易出汗,...
- 肿瘤的化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 风痰痹阻瘫痪一例治验分享(转)...
- 中医十不治之人??转自医者佛的...
- 医生介绍八种方法可检测心脏早衰...
- 吕英师姐的无限奉献:四季方、五...
- 选奇汤《兰室秘藏》加味治疗丛集...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声带肥厚...
-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 2010年是天刑之年 气克...
- 沉痛悼念王正龙老师!!!
- 小儿高热怎么办,善用中药解危难...
- 医学三字经目录
- 大续命汤
- 三生饮
- 李可回答有关大小续命汤的问题
-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弟子孔...
- 阳气虚结块成肿瘤,急化疗病人丢...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及各种分级和...
-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
-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
- 田原: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
- 日常补肾养生方法
- 小儿咳嗽。
- 少阴病桃花汤证!
- 张大昌医文选:汤液经法拟补
- 姜春华谈《伤寒论》的学习
- 《辅行诀》
- 李翰卿语录220则
- 乌梅丸应用
- 奔豚气
- 保健养生?十二时辰养生介绍
- 真心求好医生帮忙:老年人身体虚...
- 甘草泻心汤的功效及应用
-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大觉者...
- 王凤仪嘉言录4
- 王凤仪性理养生法
- 王凤仪嘉言录2
- 王凤仪嘉言录1
-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
- 陈潮祖经验方(转帖)
- 直肠癌放疗
- 乙肝肝硬化肝癌
- 刘力红谈附子??第二届扶阳论坛...
- 肿瘤病人的饮食需知!!
- 乳腺癌HER-2/neu基因扩...
- 小太阳与健康
- 李可老中医关于中医药预防甲型H...
- 生姜各家论述!
- 赫赛汀靶向治疗将成为新的胃癌标...
- 首个肺癌靶向药物在欧盟上市
- 晚期肺癌患者选择靶向药物治疗优...
- 分子靶向治疗成果是“同病异治”...
- 把肿瘤当作慢性疾病调治--加味...
- 李可老中医经治疑难慢性病及虚弱...
- 小儿扁桃体反复发炎小偏方!
- 中医名家李可:谈中医养生~!
- 健康生活方式将患癌率降低三成~...
- 胰腺癌晚期中医怎么治疗?
- 脑胶质瘤因母亲年纪大,身体弱,...
- 发现左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可能...
- 结肠癌术后怎么进行中医食疗?
- 泰道(替莫唑胺-进口)治疗脑胶...
- 蒂清胶囊(替莫唑胺胶囊)】治疗...
- 盘点2008: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 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的小妙方!...
-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 百病从寒生,养生始于足下~
- 中医以“和”为贵 !!
- 宝宝排石汤,有肾结石的宝宝可以...
- 茯苓丸治上臂抬举无力验案分享!...
- 鱼腥草-清热解毒的良药!
- 饿了不能吃的11种食品 !!
- 不用吃药,也可治失眠!!
- 刘伟胜教授治疗脑瘤的经验浅谈!
- 我国传统养生保健功法!!!
- 日常保健之小妙招“五心养生法”
- 再谈“五行蔬菜汤”功效~
- 健康养生食疗方:神奇五行蔬菜汤...
- 抗癌小妙方,可长期服用~
- 海藻食疗方 !!!
- 软组织肉瘤的食疗方!!
- 治疗肝癌常用单验方!!
- 肝癌腹水的民间土单方有哪些?
- 阳气为本,治病、养生应当固护人...
- 早上喝生姜汤的好处!!
- 吴佩衡临床运用潜阳封髓丹
- 作者:邓宏|发布时间:2012-08-14|浏览量:3689次
在李杲的《医学发明》中,记载着具有道家色彩的“三才封髓丹”,“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在方中就是天冬、熟地和人参,再加黄柏、砂仁、炙甘草。这个方子当时用来降心火和滋肾水,治疗虚火上炎导致的遗精滑精。从它的名称和其中的“三才”来看,似乎可以想像,它就是现在“潜阳封髓丹”的鼻祖,但是,三才封髓丹治疗的情况恰恰相反:是阴虚引起的,所以,“潜阳封髓丹”并不出自补土派的创始者,而是来自郑钦安的两个方子:原来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邓宏
前者“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郑钦安是这样解释的∶“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
后者“封髓丹”也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郑钦安写道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在阅读《医理真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方剂经常用来治疗上火的现象,这类现象也被作者叫做“元气不纳”、“元气外越”、“真火沸腾”、“肾气不纳”、“气不归源”、“孤阳上浮”或者“虚火上冲”,意思都是一样的,指上身的一些症状∶面肿,目病,鼻病,耳痒,口臭,咽痛,咳嗽,面红等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郑钦安还是用龙来做比喻∶“若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故经云:阴盛者,阳必衰,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 ”。可见这里形容的虚火都是由阳虚阴盛造成的。因此,虚火也可以来自两个互相对立的因素,象《内经》所说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简单而深刻地描写了世间万物都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要素构成的,这个对立统一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虚火的来源∶或者阴或者阳。火神派当代的另外一位优秀代表李可老中医在他所写的《李可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辑》中说∶“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
吴佩衡先生在临床上把这两个方剂结合起来使用,使潜阳丹和封髓丹的临床应用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一个降虚火、一个温肾阳的功效同时发挥了作用。下面是吴佩衡先生的一个医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吴先生在继承郑钦安临床思路的同时,又进一步调动出这两个方剂的潜力,把传统用活,为病人服务。
吴佩衡医案∶
病人男,三十二岁,患龈缝出血己久,牙床被烂,龈肉萎缩,齿摇松动,且痛而痒,服滋阴降火之品罔效。余诊之,脉息沉弱无力,舌质淡,苔白滑,不思水饮。此系脾肾气虚,无力统摄血液以归其经。齿为骨之余,属肾,肾气虚则齿枯而动摇。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气虚而不能生养肌肉,则龈肉破烂而萎缩。气者,阳也。血者阴也。阳气虚则阴不能潜藏而上浮,阴血失守而妄行于血脉之外。法当扶阳以镇阴,固气以摄血,俾阴阳调和则血自归经而不外溢矣。拟方潜阳封髓丹加黑姜,肉桂治之。
附片60克 西砂仁20克 (研)炮黑姜 26 克 上肉桂 10 克(研末泡水兑入)焦黄柏 6 克 炙甘草 10 克 龟板13克(酥,打碎)
服一剂稍效,三剂血全止,四剂后痛痒若失。连服十剂,牙肉己长丰满,诸证全愈。
按:附子,肉桂温补下焦命门真火,扶少火而生气,砂仁纳气归肾,龟板、黄柏敛阴以潜阳,黑姜、炙甘草温中益脾,伏火互根,并能引血归经,故此方能治之而愈。余遇此等病症,屡治屡效,如见脉数饮冷,阴虚有热者,又须禁服也。
潜阳封髓丹的使用根据临床的需要不断发展,又不断地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这些调整是从吴佩衡先生开始的,经他的孙子吴荣祖老师的临床实践延续了下来。起初,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两味药∶骨碎补和细辛。关于前者,《本草求真》写道∶“味苦而温,功专入肾补骨,且能入心破血。是以肾虚耳鸣、久泻、跌仆损伤、骨痛、牙痛出血、无不用此调治”。《药性论》中更是指出骨碎补可以治上热下冷的病情。关于后者,《本草备要》中说∶“细辛之辛能行水气以润之(《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虽手少阴引经,乃足少阴本药”。细辛善于温散太阳少阴两经之寒。到了这个阶段,潜阳封髓丹的组成有八味药,但吴荣祖老师总是习惯再加上三味药∶
1-龙骨。《本草经读》中说∶“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 ”;
2-牡蛎。起潜阳的作用。通过郑钦安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味药的应用,在它们的收敛潜镇的基础上,作者这样解释说∶“取龙、牡有情之物,龙禀阳之灵,牡禀阴之灵,二物合而为一,取阴阳互根之意,加附子者,取其助真火以壮君火也 ”;
3-炒白术。炒白术和甘草巧妙的配合充分体现了补土伏火(火无土不潜藏)的道理。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吴老师喜欢用乡间烧火的方法做例子:寒冬的夜晚,农民们上床以前,在炉床里堆上一些土或者灰,既能保温,又不让火烧得太快。第二天起来一吹,便又能把火吹旺。郑钦安在“附伏火说”里解释道∶“如今之人将火煽红,而不覆之以灰,虽焰不久即灭,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药,立一方,皆有深义。”他认为附子合甘草不但有“先后并补之义”,而且有“伏火之义”。补土伏火法也通过龙的形象反映出来∶“如坎卦之龙,初生之龙也,养于坤土之中,故曰:‘见龙在田’,虽无飞腾之志,而有化育之功。是水也,无土而不停蓄,龙也,无土而不潜藏。故土覆水上,水在地中,水中有龙,而水不至寒极,地得龙潜,而地即能冲和,水土合德,世界大成矣”。这个道理在四逆汤的组方中也体现了出来:附子本身的功用就可以降阳虚引起的虚火,炙甘草则起到了刘力红在《思考中医》里所说的温煦作用,可以避免“遇火即飞,见火即炎”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加减,如加紫石英,《名医别录》中说这味药有“安魂魄,镇下焦”的功效,既有重镇性能又温暖肾脏。还有镇肝潜阳的磁石(这里应用“去性取用”的原则)。这些加减尽管不是最主要的,但吴老师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它们可以发挥收敛命门火的作用。
这里简要地回顾了“潜阳封髓丹”在临床运用中的发展轨迹,它的主要功用是:收敛由于阴寒盛而上浮的命门之火.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方剂来治疗郑钦安叫做“孤阳上浮”的上有假热、下有真寒的证候了。这种病理现象跟生理的金字塔恰恰相反。在中国,老百姓形容咽痛、口腔溃疡、目赤痛、牙龈出血、面红而热等等症状,就用“上火”这个词,但是常常误以为是阴虚、实热造成的,所以吃苦寒的黄连、板蓝根或者滋阴降火的知柏地黄丸,而不知道对这种火不能采取清法或者下法来解决,因为这样会损伤阳气;更不能用滋腻的养阴药,因为那就等于雪上加霜。正确的办法是引火归源。为了让病人更好地理解,吴老师习惯用逆子和贼子来做比喻∶命门火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上炎,就像一个不守规矩、不孝顺的儿子,他导致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对他,当然不能采取扼杀性的惩治,而应该用教育的方法,把他引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就跟引火归宅是一样的道理。对代表实热的“贼子”,应该采取严格的措施,象在中药中的苦寒折热法、釜底抽薪法等。
吴老师在临床上看到过许多因为误诊误治、病情复杂化、长期不愈的患者。误诊误治的原因是一个双重的误区∶1- 以为西医的炎症等于中医的火热;2- 以为上身的热象都是由实热或是阴虚造成的。
下面是吴文笛医生的一个医案,它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中医的思路西医化(这里具体地说:咽痛就被认为是实热、阴虚),这种公式化的看法已经离开了中医的一个基本原则∶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医案∶病人:女,55岁;患化脓性喉炎几年,吃了抗菌素后发生过敏性反应:手足红肿,耳朵痒,恶心,舌麻而肿,最后昏厥。急诊住院,治疗后,过敏现象消失,但病人呈现面唇苍白,咽痛(从小就有),伴有阻塞感,头痛头晕,这些症状晚上加重,烘热,头、手出汗,冬天四肢冰凉,大便干,每天4次,小便黄、气味重,白天10次,夜里5次,梦多,腰痛,疲倦嗜卧,舌青、胖大,苔白、腻,根部淡黄,脉细、沉、寸旺。
诊断:少阴咽痛证
证型:肾阳虚、虚火上炎,中焦湿阻
治法:温肾阳,降虚火,除湿
药方:潜阳封髓丹+苓桂术甘汤+紫石英、射干、桔梗、公丁
病人吃了这个方子三、四天后,病情明显好转,很快就出院了。
分析∶尽管急救阶段已经过去了,但这个过程为我们认识疾病的本质提供了不少珍贵的信息。抗菌素大多数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真正的热毒(实),一般是见效的。但是在这里,用了抗菌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出现了亡阳的反应:1- 肾阳虚脱,耳朵痒;2- 脾阳虚脱,手足(阳之本)、唇红肿;心阳虚脱,舌肿、昏厥。这时,病情的发展已经有了阴阳离绝的倾向了。因此,整个误疗的过程揭示了疾病的本色:水寒(见舌,少阴脉以及尿频,腰痛,疲倦嗜卧),患者有先天不足的基础(母亲有喘证,她本人从童年起就有咽痛)。舌苔表现了中、下焦的湿邪。当然,我们不应该被假热的症状所蒙蔽:烘热、咽痛、大便干。要特别注意的是两点:1- 脉本身在这里反映出病情的过程及本色(但四诊合参是必不可少的):沉细指少阴病、寸旺指虚火上浮。2- 晚上加重的症状反映了阳气一昼夜的变化,象《内经》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描写的那样:“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在这里,“邪气独居于身”所指的就是体内寒盛,寒盛一分,龙也盛一分,寒高一尺,龙也高一尺。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