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癌症看吃饭就能知道?医生:身...
- 小儿湿热痢(三阳合病下痢)
- 见皮治皮永无期??李可学术思维...
- 如何预测格列卫(Gleevec...
- 2013年 五运六气(转载)
- 癌症专家处理小伤口不当患癌去世...
- 食道癌险死还生的治疗经过??李...
- #小儿疹病#
- 第三医学--养生祛病!(转)
- 关于排病反应(转)
- 恢复仲景用药特色,攻克世界医学...
- 柴胡重剂应用探讨(转)
- 食道癌险死还生的治疗经过??李...
- 浅谈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运用
- 升陷汤
- 吴佩衡临床运用潜阳封髓丹
- 论引火归原 - 李可学术思想探...
- 黄煌先生论五苓散猪苓汤区别!
- 放生与治病!(转)
- 中医将亡于药(转)
- 胃肠癌易复发 术后标准治疗生存...
- 李可弟子郭博信谈中医人才培养
- (转) 海外经方家倪海厦医师3...
- 常用肿瘤标志物意义及其选择和优...
- 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 刘伟胜教授辨治癌痛经验介绍
- 治喘专方定喘汤
- 养生之道!
- 坏情绪是也能导致诸多疾病!
- 柴银石膏退热汤介绍
- 叶天士奇术治暴盲!
- [转]论精方与围方
- 李可中医流派甘肃传承基地揭牌
- 杏苏散
- 参苏饮(表里之剂)
- (行医见闻)死亡:一段新旅程的...
- 附子汤
- 麻疹后遗证之哮喘案(唐步祺)
- 乌头,天雄,附子功效辨析解
- 乌头汤巧治风心病、小青龙妙解肺...
- 病机十九条
- 伤寒用药赋(二)
- EML4-ALK融合基因:肺癌...
- 中医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一例!
- 饮食改变体质,酸性体质易致癌!
- 附子、半夏配伍临床应用举隅!
- IB期肺癌患者术后是否要化疗?
- 60岁男性,右肺低分化腺癌IB...
- 李可老中医谈伤寒论!
- 跟师李可老师心得(广东省中医院...
- 李可给弟子的推荐读书
- 肝癌食疗十二方
- 陈潮祖先生用葛根汤验案
- 李可部分徒弟所在医院或诊所!
- 中医脊梁李可率团南方医院义诊 ...
- 世界纠结排行榜,真的好纠结!
- 五运六气概说(3)
- 2011年(辛卯年)气候特点和...
- 钱伯文治癌辨证用药法
- 于尔辛教授治疗肝癌经验
- 少 阴 咽痛
- 少 阴 头 痛
- 小儿伤寒病并肠出血危证
- 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二)
- 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一)
- 伤寒病少阴寒化证
- 阴证误下救逆案
- 寒 疟
- 燥 咳
- 秋 燥
- 小儿湿热痢(三阳合病下痢)
- 小儿时疫痢(小儿志贺氏杆菌性痢...
- 赤 痢
- 暑 证(二)
- 暑 证(一)
- 春温病冷水治愈案
- 春温病少阴热化证
- 春温病阳明经热证
- 春温病表寒里热证
- 瘟疫病战汗
- 瘟疫病狂汗
- 瘟疫病小儿热极抽风证
- 瘟疫病误治变证转阳极似阴证
- 瘟疫病热深厥深阳极似阴证
- 瘟疫病热盛逼阴证
- 瘟疫病阳明急下证
- 瘟疫病阳明燥实证
- 瘟疫病燥热内结证
- 太阳病炙甘草汤证
- 太阳少阴两感于寒证
- 小儿慢惊风
- 小儿急惊风(二)(风寒误治救逆...
- 小儿急惊风(一)
- 太阳伤寒表实证
- 少阴病苦酒汤证
- 少阴病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
- 少阴病真武汤证
- 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
- 少阴病大承气汤证
- 厥阴病提纲及意义
- 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
- 厥阴病乌梅丸证
- 厥阴病白头翁汤证
- 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膏汤...
- 温病遗方
- 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
- 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冬不藏精春...
- 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
- 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
- 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
- 论革脉之形状及治法
- 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 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
- 厥阴病白虎汤证
- 梅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王三虎治疗肺癌脑转移经验(海白...
- 肿瘤患者饮食康复手册(5):肿...
- 肿瘤患者饮食康复手册(1)
- 中医妙谚语佳句名言集锦!
- 附子是通阳药还是温阳药?
- 糖尿病治验2则(孔乐凯)
- 中药治疗小儿哮喘: 让哮喘患儿...
- 【转】 伤寒论的时间规律 阳数...
- 伤寒论的时间规律 阳数七阴数六...
- 中医不是慢郎中:中药治疗一例急...
- 风伤卫寒伤荣辩
- 明医堂方解(吕英师姐)
- 丹溪“倒仓法”
- 肿瘤特效验例闻见记《邹孟城三十...
- 睡眠与疾病!
- 《黄帝内经》中的认识论(刘明武...
- 李可老中医之攻癌夺命汤介绍
- 附子中毒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 师父教我的是悟 师父给我的是...
- 思路与方法(李可)
- 名医附子运用经验荟萃!
- 年龄54岁,女,特别容易出汗,...
- 肿瘤的化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 风痰痹阻瘫痪一例治验分享(转)...
- 中医十不治之人??转自医者佛的...
- 医生介绍八种方法可检测心脏早衰...
- 吕英师姐的无限奉献:四季方、五...
- 选奇汤《兰室秘藏》加味治疗丛集...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声带肥厚...
- 李可老中医常用方剂!
- 2010年是天刑之年 气克...
- 沉痛悼念王正龙老师!!!
- 小儿高热怎么办,善用中药解危难...
- 医学三字经目录
- 大续命汤
- 三生饮
- 李可回答有关大小续命汤的问题
-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弟子孔...
- 阳气虚结块成肿瘤,急化疗病人丢...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及各种分级和...
-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
-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
- 田原: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
- 日常补肾养生方法
- 小儿咳嗽。
- 少阴病桃花汤证!
- 张大昌医文选:汤液经法拟补
- 姜春华谈《伤寒论》的学习
- 《辅行诀》
- 李翰卿语录220则
- 乌梅丸应用
- 奔豚气
- 保健养生?十二时辰养生介绍
- 真心求好医生帮忙:老年人身体虚...
- 甘草泻心汤的功效及应用
-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大觉者...
- 王凤仪嘉言录4
- 王凤仪性理养生法
- 王凤仪嘉言录2
- 王凤仪嘉言录1
-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
- 陈潮祖经验方(转帖)
- 直肠癌放疗
- 乙肝肝硬化肝癌
- 刘力红谈附子??第二届扶阳论坛...
- 肿瘤病人的饮食需知!!
- 乳腺癌HER-2/neu基因扩...
- 小太阳与健康
- 李可老中医关于中医药预防甲型H...
- 生姜各家论述!
- 赫赛汀靶向治疗将成为新的胃癌标...
- 首个肺癌靶向药物在欧盟上市
- 晚期肺癌患者选择靶向药物治疗优...
- 分子靶向治疗成果是“同病异治”...
- 把肿瘤当作慢性疾病调治--加味...
- 李可老中医经治疑难慢性病及虚弱...
- 小儿扁桃体反复发炎小偏方!
- 中医名家李可:谈中医养生~!
- 健康生活方式将患癌率降低三成~...
- 胰腺癌晚期中医怎么治疗?
- 脑胶质瘤因母亲年纪大,身体弱,...
- 发现左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可能...
- 结肠癌术后怎么进行中医食疗?
- 泰道(替莫唑胺-进口)治疗脑胶...
- 蒂清胶囊(替莫唑胺胶囊)】治疗...
- 盘点2008: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 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的小妙方!...
-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 百病从寒生,养生始于足下~
- 中医以“和”为贵 !!
- 宝宝排石汤,有肾结石的宝宝可以...
- 茯苓丸治上臂抬举无力验案分享!...
- 鱼腥草-清热解毒的良药!
- 饿了不能吃的11种食品 !!
- 不用吃药,也可治失眠!!
- 刘伟胜教授治疗脑瘤的经验浅谈!
- 我国传统养生保健功法!!!
- 日常保健之小妙招“五心养生法”
- 再谈“五行蔬菜汤”功效~
- 健康养生食疗方:神奇五行蔬菜汤...
- 抗癌小妙方,可长期服用~
- 海藻食疗方 !!!
- 软组织肉瘤的食疗方!!
- 治疗肝癌常用单验方!!
- 肝癌腹水的民间土单方有哪些?
- 阳气为本,治病、养生应当固护人...
- 早上喝生姜汤的好处!!
- 姚荷生运用连梅汤经验介绍
- 作者:邓宏|发布时间:2011-10-31|浏览量:1359次
本文转自网络: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33373-1-1.html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邓宏
提要江西名医姚荷生先生自拟连梅饮,用以治疗厥阴病变阴阳错杂而虚热偏重者,疗效显著。刘英锋根据姚先生制方配伍特点,将连梅饮灵活运用于杂病,亦收到良效。文中举述4则验案以佐证。
我院已故名誉院长姚荷生先生,以《温病条辨》连梅汤为基础,联系乌梅丸的厥阴治法,化裁一方--连梅饮(乌梅、黄连、炮姜、生地、党参、阿胶、麦冬),用以治疗厥阴阴阳错杂而虚热偏重者,疗效斐然。我院刘英锋老师,根据姚先生的这一学术创见,将连梅饮灵活地运用于杂病,亦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下文就他们在这方面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1 连梅饮的制方基础
刘老师认为,厥阴为病以阴阳错杂、虚风同挟寒热而内扰脏腑是其主证的发病特点,但若撇开外因的影响,就厥阴本经固有的特点来说,其阴阳错杂之中,不应以阳气偏虚为主,而是以阴血偏亏为主;其寒热同挟之中,不应以挟寒偏重,而是以挟热偏重。因为厥阴肝脏本主风木,厥阴心包又禀心火之余气,手足同经,风火相煽。故二经一气,强弱从化之后,尽管以风为主气,但到底含火较多。更何况厥阴中见少阳,通于相火,故厥阴风动,虽可同时挟寒热,但更易从火化热。又因为肝主藏血,体阴用阳,病则阴血易亏,阳气易亢;心包亦与血脉相络,病则易伤血分。更何况厥阴之经阴尽阳生,火热易长而阴血难平,因此厥阴风动更易以阴血亏虚为前提。所以验之临床,伤寒病变传至厥阴,因为外寒作用,伤阳较重,而诱导寒化相对较多,故而才有典型的乌梅丸证的形成(即阴阳错杂、虚风挟寒较重者)。但从其寒邪为病,也会动火而挟热、伤气而及血的特点上,仍可看出其中风火相煽、伤阴耗血的内在倾向;至于温热病传至厥阴,内外合热,则不只是挟热伤阴较重,简直就会热走极端,以致表现为纯阳无阴的连梅汤证(见《温病条辨》),故阴阳错杂已较少见。唯于杂病中,不因外寒外热的主导影响,才较多地显示厥阴阴阳错杂而虚风挟热较重的固有特点,如内科之消渴、心悸,妇科之崩漏、郁冒等。若其属寒热虚实夹杂者,多与此证有关,连梅饮正是适此而生,且能在内、妇科杂病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2 连梅饮的立法配伍
连梅饮是由《温病条辨?下焦篇》的连梅汤重用乌梅,加党参、炮姜化裁而成。其基本方为:乌梅18-24g,黄连6-10g,炮姜3-6g,生地12g,党参12g,阿胶9g(另烊),麦冬9g。
全方配伍,遵循《金匮要略》第一篇关于肝虚证“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以调之”的治则,重用乌梅为君药,取其味酸,既能补其本体之脏,且又能酸敛熄风;生地、阿胶、麦冬甘凉咸润叠进,重补阴血;黄连苦寒,合乌梅则酸苦泻热;炮姜性温味焦苦,既能驱寒,又能监制养阴血药之滋腻;党参味甘益气,培土以制木,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意。全方配合,其酸敛熄风、酸苦坚阴、辛甘助阳虽与乌梅丸同,但其侧重酸苦泻热、甘润养阴,则非乌梅丸所能及。
其与《温病条辨》的连梅汤比较,连梅汤酸苦泻热、酸甘化阴虽然同样可补乌梅丸之不及,但因缺少辛甘化阳之力,故仅能适用于暑热深入少阴、厥阴而纯属虚热的“消渴”、“麻痹”之证,若用于杂病之同挟虚寒者,则嫌其寒凉碍中。而连梅饮于酸甘之中佐以辛甘,大剂凉药之中辅以微温之品,则有养阴而不碍阳,清热兼能制寒,这是本方又一独到之处。另外,其用乌梅,贵在重用,这也与连梅汤大有不同,所谓酸药轻用生津,重用乃能熄风。故二万之差异已不仅是药味之多少,而实有立法之分别。
3 连梅饮的运用举例
3.1 厥阴风消 王某,女,52岁。1989年12月9日初诊。
患“糖尿病”近10年,服多种西药,血糖及症状仍不能控制,现仍口渴多饮,小便频数,易饥而又不欲食,大便不结反溏,舌嫩红、苔薄净,脉弦细,左寸旺。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10余年,常有头晕,视物略觉旋转,易发胸闷心慌,间有耳鸣,西药治疗均不理想。以连梅饮加苍术、淮山药、夏枯草。7剂后口渴大减,食欲恢复,头晕、心慌发作也见稀疏。继守上法,调治30余剂,症状消失,血糖控制,其余病情也渐趋稳定。
按:消渴一症,虽以肺、胃、肾三脏阴虚燥热为其常例,而关乎肝风者也非少见。《内经》早有“风消”之名,而《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一条就以厥阴提纲立论,可见风性鼓动,亦可消耗津液而成消渴。本例即是“厥阴风消”的一个典型病变。其消渴,心悸(即气上撞心的表现之一),饥而不欲食,即显示了厥阴提纲虚风内动,横逆脾胃,上扰心包的发病特点,头晕耳鸣、小便频数也是肝风上冲下迫的应有表现,舌之嫩红、脉弦细,则是其阴血先亏的本质特征,而大便反溏、阵发胸闷,又是其阳气兼虚初露的苗头。综合全证,乃厥阴阴阳错杂之中,虚风挟热偏重。治法即当予酸苦坚阴之中,侧重酸收熄风,酸苦泻热,酸甘化阴。故方选连梅饮加减即可适中而效。
3.2 肝风心悸 张某,女,65岁。1989年10月28日初诊。
近几年来,患者常发心慌心悸,情志不畅则发作更频。发作之时,自觉伴有热气上冲面背,继而汗出。西医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药曾服养血安神之品,效果不显。最近更觉易疲劳,口较渴,但欲饮水而并不择凉择热,胃脘常有饥饿感,纳食尚可,时有头昏,舌质红稍暗、苔薄净,脉弦细而沉。既往病史:素有轻度高血压病史10余年,间发眩晕,若不及时住院用西药控制,则会继发呕吐泄泻,血压进一步升高。辨证为厥阴虚风内动,上攻心包,热多寒少。以连梅饮加牡蛎、丹参治之。7剂后,胃饥饿感大减,心慌心悸亦随之减轻,仍乏力、多汗。继以上方加五味子,服至20余剂,诸症渐平,血压稳定而基本告愈。
按:心悸一证,虽为心所主,但亦有它脏所及者,厥阴肝风内动,即可因手足同经关系而上扰心包,发为心悸。不过其心悸的表现,正如厥阴提纲所言,有“气上撞心”的自觉特点。本例即是因于厥阴阴血偏亏,虚风挟热偏重,上冲心包而发为心悸。故其不仅有热气上冲心胸以至头面的特点,而且伴有渴欲饮水、嘈杂易饥等风消中土之症,期间眩晕、呕吐、泄泻的既往病史,也无不与其风动较盛而上攻下迫有关。不过本病到底以虚风为主,其扰动范围,以内脏为主,并不象实风内动那样能外达周身肢末,出现四肢抽搐、头项强直、角弓反张的外动显症,故辨证之时更须紧扣厥阴提纲,详问病人之自觉症状,才能于错综复杂的内症中,发现其“内动”之风象。治疗之中,也不宜过分重镇滋腻,一味寒凉,再损其已伤之中土,故选连梅饮为主方,酸敛熄风而能开胃,酸甘化阴而不碍阳,稍佐甘温而能扶脾,则养阴熄风与扶土抑木,互相兼顾各得其所,取效方能有益而无弊。
3.3 肝虚嘈杂 苏某,女,44岁。1997年8月6日初诊。
素有心下嘈杂似饥,按之则舒,但不欲食,局部反喜热敷,睡眠素差,半夜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夜卧则下肢觉灼热而不欲盖被,昼日则神倦少气,大便时溏时硬,舌略红而尖甚、苔薄净,脉细左寸旺,余部沉,尺部按之弦。曾服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虽嘈杂略减,睡眠见好,但胃脘则饱胀,便溏则益甚,食欲则更差。即考虑为肝血素亏,虚风同时挟寒热袭扰于心胃之间,予连梅饮加酸枣仁,加减调治月余,诸症见退,饮食恢复而告愈。
按:本例嘈杂失眠更为虚热所致,但从其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夜寐不安而昼日倦怠,大便时结时溏,灼热与喜热敷同显等表现中,也流露出虚寒的存在,故一味地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不免有损气碍胃之弊。故从厥阴阴阳两虚,风热偏重立论,以连梅饮酸苦、酸甘为主,稍佐辛甘、甘温,则治疗能够兼顾寒热而无顾此失彼之虑。
3.4 乌梅丸后遗证 张某,女,35岁。1987年3月12日初诊。
素有“胃病史”,近来发作频繁,发时心下阵痛灼热,渴欲热饮不欲食,稍食则呕恶欲吐,身恶塞,痛剧则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略黄,脉沉弦略数。请姚荷生先生会诊,按厥阴阴阳错杂证投以乌梅丸意(改汤),服3剂后心下疼痛大减,肢厥亦除,知饥欲食,脉沉见起,但续发身微热,肌肤起痒疹,面红,头昏痛,口苦,咽微痛。姚先生提示:此为厥阴阳进阴退,阳复太过而风热偏盛,改投连梅饮合金铃子散加减,服5剂,诸症渐平。
按:乌梅丸与连梅饮同主厥阴阴阳错杂、虚风内扰之证,但由于错杂之中,阴阳不仅有消长之偏,且有进退之变,故运用二方,不仅要根据虚风挟寒挟热之偏重,阴血阳气之偏盛偏虚加以对待选择,也要注意从寒热偏重之转化,阴阳偏虚之缓急中加以联系变通,尤其对厥阴阴阳错杂而有厥热进退变化者,此二方更是交替选用的基本方对。从本病例阴阳错杂证用乌梅丸,后阳复太过而须以连梅饮善后处,也可看出厥阴病变阴阳动荡善变的证治特点。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