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接触过的西晋太康二年古琴“...
-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
- 令人“头痛”的头痛??《中老年...
- 内功针刺治疗经筋病(二)
- 关于“穴位”一词英文翻译的一点...
- 胥荣东的博客地址http://...
- 鄙人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筋...
- 本人新书《筋柔百病消》可在线阅...
- 胥荣东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
- 贵州卫视将播放鄙人主讲的养生节...
- 方舟子说经期性生活不影响健康也...
- 鄙人从本周一开始在北京卫视《养...
- 我曾接触过的西晋太康二年古琴“...
- 内功针刺治疗经筋病(一)
- 令人“头痛”的头痛??《中老年...
- 伤寒论中的方言土语(转载)
- 养生,从“上守神”开始《中老年...
- 话说中医
-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关于李小龙与大成拳
- [精] 实习心得
- [精] 上守机
- 欲灭中医先灭汉字
- 针灸名医黄石屏(转载)
- 祝针灸万岁!-------毛泽...
- [精] 何谓导师
- 附子 锁谈 (转载)
- 王婆卖瓜一下
-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
- 记住这位网友的话
- 批评笔者的文章
- “信不信中医”是个假话题!
- [精] 近期即将发表的论文:《...
- [精] 近期即将发表的论文:“...
- 《大成拳养生功法》内容提要
- [精] 《伤寒论》的药物剂量问...
-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
-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武术
- 郭云深的半步崩拳
- 我的习拳之路
- 转载:意拳.大成拳文章汇编目录...
- 《黄帝内经》针法探秘
- [精] 大道无门
- 《转贴》站桩悟道
- 针刺治神与导引行气
- 说说中风
- 与疼痛说再见--带状疱疹的防治
- 何谓“刺家不诊”
-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释疑
- “谷气来也徐而和”析疑
- “以经取之”释义
- “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的真实含...
- 《九针十二原篇》说些什么(草稿...
- 带状疱疹可针灸治疗吗?
- [精] “陷脉”“中脉”释疑
- [精] 阿是穴释义
- 趣谈阿是穴
- “上守机”释义??2
- [精] “上守机”释义??1
- 拳道中枢(大成拳论) 转载
- 内功针刺点穴疗法
- 《禅拳合一的中国武术---大成...
- 侠骨佛心??纪念王选杰先生
- 神奇的灸疗!
- 桩法
- 试 力
- 试力形式
- 大成拳里的步法练习
- [精] 《灵枢》释疑四则
- 作者:胥荣东|发布时间:2009-09-27|浏览量:1385次
编号:05-09-0169 已发表于《上海针灸》杂志
《灵枢》释疑四则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胥荣东
胥荣东1 张军伟2 张义帅3
(1、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 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3、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100011)
[摘要]:《灵枢》中的“血独动”、“强食生肉”、“神乎神客在门”、“上守机”等语句,目前的通行解释多失其本意。
[主题词]:翻译;灵枢;上守神;上守机
《灵枢》一书中有些关键语句,后世的解释已经失去了其本来含意,有的甚至到了荒谬的程度。根据程门雪和裘沛然等前辈的治学经验,学习经典著作要专读白文,取原书的条文前后印证,同时还应结合临床实践来理解分析,方可避免断章取义。
1 “血独动矣”释疑
在《灵枢?癫狂》有如下记载:“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对此,杨上善解释说:“病有过者,视其络脉病过之处,刺取病血盛之瓠壶中,至其发时血自动。”张志聪则说:“置其血于壶中,发时而血独动者,气相感召也。” [1]
盛在瓠壶中的血怎么会“至其发时”“自动”呢?用“气相感召”来解释显然是不妥的。刺“动脉”出血的治疗方法在《黄帝内经》中是很常用的[2],因为古人一般放血比较多,之所以要“置其血于瓠壶之中”,其目的很简单,主要为的是方便估计放血量,以及出于卫生清洁等方面的考虑。“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过是对“血脉”之“有过者”的具体说明而已。
试比较《灵枢?癫狂》原文各个段落中类似的句子:“有过者”者“泻之”;“不动”则“灸穷骨二十壮”。“脉满”者“刺之”;“不满”则“灸之”。“动脉之盛者”者“取之”;“不盛”则“释之”。“动脉”之“盛者”“见血”;“不已”则“灸骶骨二十壮”。对于这种文字体例,清代语言学家王引之在《经义述闻》写道:“经文数句平列,义多相类,如其类以解之,则较若化一,否则上下参差,而失其本指矣。” [3]
由此可见,“灸之”的适应症是“不动”、“不满”和“不已”;“泻之”“尽刺之出血”“取之”“见血”的适应症则是“有过者”“脉满”“脉之盛者”“动脉”之“盛者”。“不动”与“不满”指的都是血脉的安静与不饱满状态;“有过者”“脉满”“脉之盛者”“动脉”之“盛者”指的是与此相反的血脉饱满充盈及异常波动状态,也就是“血独动”。所以说“血独动矣”实际上就是“血脉独动矣”一语的略称(此处或有脱简)。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灵枢?癫狂》最后的这段文字:“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骶骨二十壮。”“以法取之”是指依前法取之,也就是开始引文中对于“不动”的治疗方法。由此也可以看出,“血独动矣”指的就是“动脉”之“盛者”,其治疗自然也是“见血”。
2 “强食生肉”释疑
在《灵枢?经脉》有如下论述:“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是为骨厥……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
对于文中的“灸则强食生肉”杨上善注曰:“肾有虚风冷病,故强令人生食豕肉,温中补虚,腰脚轻健。”如此解释过于牵强附会。关于上文中提到的“骨厥”,在该篇的后半部分有着详尽的解释:“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骨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像这样虚衰的患者,本来就“饥不欲食”,还要“生食豕肉”、“扶大杖,着重履。”这几乎是不可能实行的,即便勉强行之,其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该文的真正语意应该是:“灸之则可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此处原文省略了宾语“之”,属于古汉语语法中的宾语省略。其本意讲的是应用灸法之后所产生的疗效,也就是在应用一段时间灸法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好转,其主要的症状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强食”是指食欲增强,可以吃很多东西;“生肉”是指肌肉的生长发育;“缓带披发”是指舒适放松的身心状态;“大杖重履而步”是指喜欢使用大的手杖,说明健康状态良好,步履稳健厚重。这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描述的身心状态相似:“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在更早的医学文献《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其在足少阴肾脉“所产”病之后,有如下记载:“少阴之脉,久(灸)则强食产肉……久(灸)几息则病已矣。” [4] 由此可见,“灸则强食生肉”中的“生肉”也就是“产肉”。
3 “神乎神客在门”释疑
《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云:“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关于其中的“神乎神客在门”,目前针灸书籍多将其句读为“神乎,神客在门”。实际上,在两汉、春秋及其以前的文章尤其是韵文当中,极少会有这种拗口的文字出现,更何况这样句读于文理医理反倒不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迷信古人的结果。其根据是《灵枢?小针解》:“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
“上守神”指的是有内功素养的针灸医师在临症之时精神能够高度集中的良好状态[5],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论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灵枢?终始》:“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不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与此相反的状态就是“粗守形”。
关于上文中的“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在《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有明确清晰的解释:“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日神。”从文中可以看出,在这里“神乎神”三个字是连在一起的,并且与“形乎形”并列提出,可见“神乎神”与“上守神”中的“神”,其含义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与“形”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正气。
4 “上守机” 释疑
《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云:“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 《灵枢? 小针解》及其后世医家则多以引申义来解释“机”字及本篇文字含义,如《灵枢? 小针解》解释道:“上守机者,知守气也。”但如果从“机”的本意来解释本篇文字的话,则更容易理解体会原文的语境和语意。
“机”字,《说文》注曰:“机,主发谓之机。从木,?声。”其本意是指“弩机”。用弩机来比喻政事及学术观点的做法,由来已久,如《尚书?太甲》云:“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 由弩机延伸开来,后来将触发式捕兽器也称为“机”,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带有“机”字的词汇基本上都是从其本意引申而来的。“上守机”中的“机”字的本意指的就是“弩机”,是以弓弩射取猎物来比喻针刺疗法。此外,在该篇中还有“去如弦绝”之语,用来形容出针之速。类似的比喻还见于《素问?宝命全形论》:“至其当发,间不容?……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关”的本意是指门闩,《说文》中解释为“以木横持门户也”,另外引弓的动作也叫“关弓”。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关”是与“机”相对提出的,“粗守关”是与“上守机”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不懂得“守机”,也就是“不知机道”,所以才“叩之不发”。文中的“小针”指的是九针,而九针中的“?针”恰恰就是模仿箭簇的形状,正如丹波元简所云:“?,音时,又音低,镝也,箭簇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的大意是说,针刺的关键就在于下针时机的把握,与射猎的道理是一样的。“微”字,《荀子?解蔽》论述道:“未可谓微也。”杨?注曰:“微者精妙也。”“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是说弩机(悬刀)的活动范围很小,不会离开其所在的空间,在未扣动它之前,是很清静的,不能随便触碰它,如果扣动的话,这个动作也是很微小的,但发射出去的箭镞的力量却很大,用此形容针刺的动微而功著。在《尚书?舜典》写道:“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伏生在《尚书大传》注曰:“旋机者,何也?传曰:旋者还也,机者几也,微也。其变几微,而所动者大,谓之旋机。”
“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是将邪气比作猎物,其在弓弩的有效杀伤范围之内出现的时间极短。上工能够做到“知其往来,要与之期。”而粗工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说“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这种“候气而刺之”的针法,在《素问?离合真邪论》有详尽的论述:“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总之,“扣椎”也好,“守关”也好,都是与“守机”相对而言的,指的都是“不知机者”的粗工水平。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十分频繁,习武射箭是很平常之事。我们现在常用的“短”字,就和弓箭有关,在《说文》中解释道:“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说明弓箭在当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东西,以至于用箭长作为衡量物体长度的标准,所以当时的业医者很容易体会“上守机”的具体语境。民国名医“神针黄石屏”疗效之所以出众,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平时就刻苦练功习武,因而在针刺临症之时能够做到“上守神”和“上守机” [6]著名针灸家承淡安先生,也十分强调练功的重要性:“以前的针灸家在修习针术时,最主要的就是练气和练指力,这几乎要占去三分之二的学习时间。” “神针黄石屏衣钵弟子与我神交多年……承叶君告以魏君每天练拳术与气功,及以针钻捻泥壁,历久不断,修练相当艰苦,成效也很巨大。”[7]
作为针灸医师,最好能够练功习武,有条件的话,应常习射弓弩。以体会“上守机”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这对理解《灵枢?九针十二原》乃至《黄帝内经》相关文献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对自身针灸临床水平的提高也会有所裨益。
以上为蠡测之见,限于笔者学识,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前辈及同道不吝赐教。
5 参考文献
1、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97
2、胥荣东,张军伟.“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的真实含义.中国针灸,2004;24(增刊):116~118
3、何少初.骨伤针灸医古文.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23`
4、赵京生.针灸经典理论阐释.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50
5、胥荣东.大成拳养生功法.第二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92~98
6、胥荣东.禅拳合一的中国武术?大成拳.第二版,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631~632
7、承为奋,谢永光,梅焕慈.承淡安针灸选集.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33
作者简介: 胥荣东,男,1962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阿是穴与内功针刺疗法。
联系电话:13020037482。E-mail:xurd@yahoo.com.cn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