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接触过的西晋太康二年古琴“...
-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
- 令人“头痛”的头痛??《中老年...
- 内功针刺治疗经筋病(二)
- 关于“穴位”一词英文翻译的一点...
- 胥荣东的博客地址http://...
- 鄙人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筋...
- 本人新书《筋柔百病消》可在线阅...
- 胥荣东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
- 贵州卫视将播放鄙人主讲的养生节...
- 方舟子说经期性生活不影响健康也...
- 鄙人从本周一开始在北京卫视《养...
- 我曾接触过的西晋太康二年古琴“...
- 内功针刺治疗经筋病(一)
- 令人“头痛”的头痛??《中老年...
- 伤寒论中的方言土语(转载)
- 养生,从“上守神”开始《中老年...
- 话说中医
-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关于李小龙与大成拳
- [精] 实习心得
- [精] 上守机
- 欲灭中医先灭汉字
- 针灸名医黄石屏(转载)
- 祝针灸万岁!-------毛泽...
- [精] 何谓导师
- 附子 锁谈 (转载)
- 王婆卖瓜一下
-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
- 记住这位网友的话
- 批评笔者的文章
- “信不信中医”是个假话题!
- [精] 近期即将发表的论文:《...
- [精] 近期即将发表的论文:“...
- 《大成拳养生功法》内容提要
- [精] 《伤寒论》的药物剂量问...
-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
-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武术
- 郭云深的半步崩拳
- 我的习拳之路
- 转载:意拳.大成拳文章汇编目录...
- 《黄帝内经》针法探秘
- [精] 大道无门
- 《转贴》站桩悟道
- 针刺治神与导引行气
- 说说中风
- 与疼痛说再见--带状疱疹的防治
- 何谓“刺家不诊”
-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释疑
- “谷气来也徐而和”析疑
- “以经取之”释义
- “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的真实含...
- 《九针十二原篇》说些什么(草稿...
- 带状疱疹可针灸治疗吗?
- [精] “陷脉”“中脉”释疑
- [精] 阿是穴释义
- [精] 《灵枢》释疑四则
- “上守机”释义??2
- [精] “上守机”释义??1
- 拳道中枢(大成拳论) 转载
- 内功针刺点穴疗法
- 《禅拳合一的中国武术---大成...
- 侠骨佛心??纪念王选杰先生
- 神奇的灸疗!
- 桩法
- 试 力
- 试力形式
- 大成拳里的步法练习
- 趣谈阿是穴
- 作者:胥荣东|发布时间:2009-09-27|浏览量:2437次
胥荣东 李珩
阿是穴,是针灸及推拿医师所经常选取使用的穴位。一般认为,阿是穴即是患病时,机体上出现的压痛点,按揉这些部位,可使局部的气血趋于畅通,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最为常见的解释是,当大夫按压到患者的痛处时,患者会大叫一声“啊!”,其实这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胥荣东
在我们的大学针灸教科书中,对“阿是穴”是这样解释的:就“阿”字而言,《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是“痛”的意思,因其按压痛处,病人会“啊”的一声,故名“阿是”。阿是之称见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有人病痛,即令捏(掐)其上,若里(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因其没有固定的部位,故《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简称《玉龙经》)称“不定穴”,《医学纲目》称“天应穴”。其名虽异,而其意皆同。溯本求源乃始自《内经》所言之“以痛为输”。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处为穴,直接进行针刺或艾灸,有的往往有比较固定位置的效果显著。
很显然,该段释义认为阿是穴与“痛处取穴”密切相关,甚至引用了颜师古的注来证明阿是穴就是“压痛点”。实际上,在《汉书》([汉]班固著 [唐]颜师古注)《东方朔传》中,正文只有三个地方出现了“阿”字:
“臣闻乐太盛则阳溢,哀太盛则阴损,阴阳变则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精神散而邪气及。销忧者莫若酒,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因以止哀也。愚不知忌讳,当死。”
“于是上以为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与待诏能用算者二人,举籍阿城以南……”
“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不胜大愿,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
在这三个“阿”字中,颜公仅对“阿城以南”之“阿”作注:“阿城本秦阿房宫也,以其墙壁崇广,故俗呼为阿城。”此注与“痛”毫无关联。引人注意的另有一处原文“上令倡监榜舍人,舍人不胜痛,呼?。”颜公注曰:“?,自冤痛之声也,舍人榜痛,乃呼去?。令人痛甚,则称阿?, 音步高反。”
由此可见,《腧穴学》中“阿是”之义显然是从“阿?”中转生而来,但此处表“痛”义的为“?”字而非语助词“阿”,故而据此将“阿是”释为呼痛之声是完全错误的。
最早将“阿”字释为“痛”字者,是日本人小阪元佑.他在《经穴纂要》中,错误地将“令人痛甚,则称阿?,音步高反。”错断为“今人痛甚则称阿,?音步高反”。又进一步论述道:“师古唐人,盖当时有此声阿是,乃按而痛甚之处,为是之意也。” 小阪是外国人,不懂古汉语的句读是可以理解的,令人不解的是中国学者竟然沿袭了这个错误。
“阿是穴”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一文中:“凡孔穴在身,皆是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又以肌肉文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有人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成,据明代《普济方》作‘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这段文字说明,阿是穴不一定是“按之疼痛”之处,还包括“按之快然”之处。同时提出了,可以根据病情对阿是穴进行针刺或温灸的治疗方法。其中,“阿是”一词出于吴语,意思是“是否是?可是?”之意,目前南京话的口语中仍然在使用。
基于这个理论,后世医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阿是穴的选取方式及治疗手法作出有益补充,使阿是穴成为临床经常使用,并且疗效显著的重要穴位。当阿是穴应用于肌肉筋骨的痛证治疗时,治疗途径多为针刺、放血等;应用于胃脘痛、腹泻等虚寒性疾病时,则多采用艾灸等方法。
目前认为,阿是穴在机体正常的状况下并不存在,它是一类在机体疾病情况下显示出来的临时性腧穴,且随病情变化而消长变化。机体疾病状态下,循切按压肢体可发现这些“按之疼痛”或“按之快然”的特殊反应点。它们不一定仅存在于经穴或奇穴中,也可以存在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较完善的阿是穴取穴方式应顾及到“面”、“点”、“线”三方面。所谓“面”,指患者病痛之部位,为医者寻找阿是穴的大概区域;所谓“点”指医者在“面”的范围内寻取的并经患者认同的敏感点,其特点是要询问患者:“阿是?”(“是不是?”),如果有“按之快然” 或“按之疼痛”处,这即为阿是穴;所谓“线”,指医者根据患者症状辨该阿是穴之经脉脏腑的络属关系,在相关的经脉上寻取其它的反应点或敏感的经穴奇穴,这亦为阿是穴。
另外,在临床上寻找阿是穴,除首先要询问患者“即得便快或痛”之外,还应注意医者手下的感觉。中医认为,当疾病表现于外时或出现脉坚大、气穴坚满,或出现肌肤柔弱,筋间空虚。比如临床上常用的太阳和风池穴等穴,平时以手按之,会感觉到手下松软且有弹性,并且有明显的凹陷。当出现感冒、头痛、面瘫等疾患时,以手按之,除了会出现舒适的感觉或有些疼痛外,还会感觉到凹陷变浅且手下有坚硬之感,有时还有条索样物出现,这称之为阳性反应和阳性物。所以医者在针刺或灸疗之前,需要“揣穴”和“摸穴”,即以循、扪、切、按等手法,在患者肢体上用心寻找,留意指下结节与条索的变化,体察凹陷处的虚满。如果有拳术的内功基础,则触觉会极为敏感,寻找及按摩阿是穴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当疾患趋于好转或痊愈时,这些阳性反应和阳性物也会同时减轻或消失。另外,除了针灸治疗外,患者自己也可以手揉按之,一般风池穴可以双手拇指揉按,太阳穴可以用中指揉按,以舒适为度,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没有明显疾患的朋友,平日也可时常揉按之,可起到醒神明目的作用。
由此可见,阿是穴是用“阿是之法”所取的一种特殊穴位,医生如果能够充分明确其内涵,并准确取穴,疗效往往非常显著。对于喜爱中医的朋友来说,了解阿是穴的寻找方法,并进行温灸、按摩,也有非常好的治疗保健意义。
特别说明:此文经删改后刊载于《中老年保健》杂志,亲爱的编辑在发表时去掉了关键的一句话“其实这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请参阅:http://www.yiwangtong.com/detanew.asp?id=24938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