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接触过的西晋太康二年古琴“...
-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
- 令人“头痛”的头痛??《中老年...
- 内功针刺治疗经筋病(二)
- 关于“穴位”一词英文翻译的一点...
- 胥荣东的博客地址http://...
- 鄙人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筋...
- 本人新书《筋柔百病消》可在线阅...
- 胥荣东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
- 贵州卫视将播放鄙人主讲的养生节...
- 方舟子说经期性生活不影响健康也...
- 鄙人从本周一开始在北京卫视《养...
- 我曾接触过的西晋太康二年古琴“...
- 内功针刺治疗经筋病(一)
- 令人“头痛”的头痛??《中老年...
- 伤寒论中的方言土语(转载)
- 养生,从“上守神”开始《中老年...
- 话说中医
-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山东卫视-《大成拳养生术》视频...
- 关于李小龙与大成拳
- [精] 实习心得
- [精] 上守机
- 欲灭中医先灭汉字
- 针灸名医黄石屏(转载)
- 祝针灸万岁!-------毛泽...
- [精] 何谓导师
- 附子 锁谈 (转载)
- 王婆卖瓜一下
- 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
- 记住这位网友的话
- 批评笔者的文章
- “信不信中医”是个假话题!
- [精] 近期即将发表的论文:《...
- 《大成拳养生功法》内容提要
- [精] 《伤寒论》的药物剂量问...
-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
-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武术
- 郭云深的半步崩拳
- 我的习拳之路
- 转载:意拳.大成拳文章汇编目录...
- 《黄帝内经》针法探秘
- [精] 大道无门
- 《转贴》站桩悟道
- 针刺治神与导引行气
- 说说中风
- 与疼痛说再见--带状疱疹的防治
- 何谓“刺家不诊”
-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释疑
- “谷气来也徐而和”析疑
- “以经取之”释义
- “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的真实含...
- 《九针十二原篇》说些什么(草稿...
- 带状疱疹可针灸治疗吗?
- [精] “陷脉”“中脉”释疑
- [精] 阿是穴释义
- [精] 《灵枢》释疑四则
- 趣谈阿是穴
- “上守机”释义??2
- [精] “上守机”释义??1
- 拳道中枢(大成拳论) 转载
- 内功针刺点穴疗法
- 《禅拳合一的中国武术---大成...
- 侠骨佛心??纪念王选杰先生
- 神奇的灸疗!
- 桩法
- 试 力
- 试力形式
- 大成拳里的步法练习
- [精] 近期即将发表的论文:“中气穴则针游于巷”释义
- 作者:胥荣东|发布时间:2009-09-27|浏览量:1924次
胥荣东 张永旺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胥荣东
(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 100029 )
在1997年的高考语文题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可能绝大多数考生都会作出肯定的判断,其结果就是因此丢了3分,其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词典多将“万人空巷”中的“巷”字解释成为了街巷。现将各个词典对“万人空巷”的解释列举如下,《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指众多的人都出来了,致使小巷都空了”。《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街道空荡荡的”。《辞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不过在《汉语大字典》中对于“巷”字的解释,还是保留了住宅的含义,并举《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为例。
正是因为这种误导,使得我们在理解“中气穴则针游于巷”时出现了偏差。“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出自于《灵枢?邪气脏府病形》:“黄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著,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文中的“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在河北医学院的《灵枢经校释》中注释道:“ 是形容针刺得当,刺中穴位后,针感即沿经脉巡行路线出现。”许多针灸教材及经络研究论著,都将其作为有关针感传导现象的最早记述而引用。但事实上,“针游于巷”的原意与针感传导是毫无关联的。比如杨上善注释道:“以下行针法也。中于肉者,不著分肉之间,不针骨穴之内,皆不游于巷也。巷,谓街巷,空穴之处也。” 明确地说明了此语针感传导与无关。但是,将“巷”解释为“街巷”,与“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原文语义亦有矛盾之处,“中气穴”本来应该是“针游于气穴”或简称为“针游于穴”,怎么成了游于“街巷”了呢?
在商务印书馆1989年出版的《辞源》一书中,“穴”字有以下几种含义:土室、孔洞、动物的巢穴、圹穴(墓穴)、人体可进行针灸的部位、洞穿。可以看出,除“洞穿”一词为动词外,其余均为名词。在古汉语中,“穴”字多指上古时代先人所居住的洞窟,如《易经》:“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黄帝内经》中也有将“穴”字作为屋室的用法,如《灵枢?贼风》:“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空穴之中,卒然病者,非必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
关于“气穴”一词的含义,吴昆的注释非常精辟:“人身孔穴,皆气所居,故曰气穴。由此可见,“气穴”可以理解成“气”的“屋室”、“居处”。正如《灵枢?官能篇》所论述:“是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明于调气,补泻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处。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在此文中“气之所在”显系指的是“气穴”,而只有“屋室”、“居处”、“室穴”才会有“门”。还要“盖其外门”这里分明将“穴”当作“室穴”来比喻,也就是“气穴”的本意。《素问?气穴论》的“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是对“中气穴则针游于巷”最直接的诠释。既然“气穴之处”便是“游针之居”自然“中气穴则针游于居”也就是“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了。
关于“游”字,《说文》注曰:“游,旌旗之流也。”《汉语大字典》注释道:指在水中浮行或潜泳,也指游览、嬉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道:游字有在水中漂浮之意,泳字有在水中潜行之意在。“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应取水中浮行或潜泳之意,即中气穴后针下要有象物体在水中浮行的感觉。而非患者主观感知的针感传导。
关于“巷”字,《汉语大字典》注释道:指街里中的道路:胡同。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另外,“巷”字还指住宅:《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这里的 “负”是指背负,在这里引申为背靠着,“郭”是指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席”是很破的席子,陈平早年所住的“巷”,是紧靠在城外加筑的城墙边上的一所简陋房屋,门是用“?席”做的,类似于今天的违章建筑,门外很可能根本没有所谓的“街巷。另外,《论语?雍也》有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有人将文中的“陋巷”理解为简陋的街巷,并到处去寻找颜回居住过的所谓“陋巷”。其实,我们从《论语》原文中也可以看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然后是“在陋巷”。也就是说,“陋巷”是他饮食的处所,而一个读书人是不可能在街巷里用餐的。事实上,颜回虽然比较清贫,但还是有田地的,只不过是他住的房子差些。所以说“在陋巷”也就是“在陋室”的意思。
此外,在《战国策?秦策?苏秦始将连横》中这样写道:“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文中的“特”是只不过的意思,穷巷等于说陋室。掘门是指抉墙为门,另外,“掘”还通“窟”是“窟穴”的意思。桑户是指以桑木作门扇。?枢是以弯曲的木条作户枢。文中的门、户和枢指的都是房屋的构成部分,所以这里的“巷”字指的应该是房屋,而不应该是街巷。可见苏秦当年的境况和陈平早年差不多,住的都是“穷巷”,不过苏秦的条件相对会好一些,因为他家的门是用桑木做的,而陈平家的门是用“?席”作的。实际上,桑木的材质还是比较致密的,但“桑”的发音接近“丧”,古人是比较忌讳的,所以说只有穷人家才会用。这和古代的神话传说有关,在《搜神记》卷十四记载:“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径至父所……(父)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后经数曰,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
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对“巷”的解释比较中肯,其文如下:古谓里中道为巷,亦谓所居之宅为巷,故《广雅》曰:“?,?也。”?今通作居。?、巷古字通。《后汉书?延笃传》:“笃以病免归,教授家巷。”家巷谓所居之宅也。汉司隶校尉鲁峻碑:“休神家?。”《论语?雍也篇》:“在陋巷。”陋巷谓隘狭之居,《说文》:“陋,??也。”今作隘狭。即《儒行》所云“一亩之宫,环堵之室”也,故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孟子?离娄篇》亦言“颜子居于陋巷”也。曹植《谏取诸国士息表》曰:“蓬户茅牖,原宪之室也;陋巷箪瓢,颜子之居也。”应璩《与尚书诸郎书》曰:“陋巷之居,无高密之宇;壁立之室,无旬朔之资。”则陋巷为隘狭之居明矣。《庄子?列御寇篇》:“处穷闾?巷。”闾亦居也,《广雅》:“闾,居也。”《让王篇》曰:“颜阖守陋闾。”故穷闾或曰穷巷。《秦策》曰:“穷巷堀门、桑户?枢之士。”《楚策》曰:“堀穴穷巷。”《韩诗外传》曰:“穷巷白屋。”’《史记?陈丞相世家》曰:“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则巷为所居之宅又明矣。今之说《论语》者以陋巷为街巷之巷,非也。
汪少华先生在《论“万人空巷”的古今义及其规范》一文中论述道:《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郑玄笺:“叔往田,国人注心于叔,似如无人处。”孔颖达疏:“言叔之往田猎也,里巷之内全似无复居人。”说“巷无居人”,则巷为人所居处可知。尽管孔颖达释“巷”为“里内之途道”,但此处以“里巷”对应“巷”,不无启发。《南史?羊欣传》:“屏居里巷十余年。”《后汉书?延笃传》:“笃以病免归,教授家巷。”《宋书?颜延之传》:“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梁书?郑绍叔传》:“高祖将临其殡,绍叔宅巷狭陋,不容舆驾,乃止。”里巷、家巷、室巷、宅巷,均是连文同义。《礼记?祭义》郑玄注:“巷犹闾也。”《庄子?列御寇》:“处穷闾?巷。”闾、巷对文同义。《韩诗外传》卷五:“彼大儒者,虽隐居穷巷陋室,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矣。” 室、巷对文同义。《礼记?曲礼上》:“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里、巷变文同义。《广雅?释诂二》:“闾,居也。”《说文解字》:“里,居也。”则“巷”亦居也。
“街巷”的含义比较接近“经隧”中“隧”的概念。《灵枢?脉度》:“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 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隧”字在《辞源》中注为:地道、道路、钟上受击而磨光处、旋转等。另外还表示“深”,通“邃”字,如《周礼?考工记?舆人》记载:“参分车广,去一以为隧”注:“郑司农(众)云:隧谓车舆深也”。“道”是指道路,如《诗经?小雅?大东》有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隧道”则是指地下通道,古多指墓道。如《南史?豫章文献王嶷传》记载:“上数幸嶷第,宋长宁陵隧道出第前路,上曰:‘我便是入他家墓内寻人。’” 在《汉语大字典》中,“隧”字除以上含以外,还指“人体血气津液等运行分泌的通道”,并引《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加以说明。所以说,《灵枢?邪气脏府病形》在“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如果想用“巷”表达“街巷”含义的话,就会使用“经隧”的“隧”字了,而不会使用表示住宅的“巷”字。
从针灸临床的角度讲,多数“气穴”的针刺手法是以直刺为多,所以“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不应理解为“中气穴则针游于街巷”(也就是“中气穴则针游于经隧”),因为后者只适合于解释透穴针法等特殊针法。
综上所述,“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不仅与针感传导无关,而且将其中的“巷”解释为“街巷”也是不妥的。在此语中,“巷”与“穴”的概念是相同的,其本意指的都是人所居住的处所,“气穴”也就是“气” 所居之处,也可称之为“气巷”,“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实质上也就是“中气穴则针游于穴”,不过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开讲,“中气穴则针游于巷”的语感会更好些。
以上为蠡测之见,限于笔者学识,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前辈及同道不吝赐教。
(备注∶文中所有引自《灵枢》的原文均出于: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明?赵府居敬堂刊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引自《素问》的原文则出于: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