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室传导阻滞与临床
- 中国第七届复杂疑难心电图高层阅...
- 学术活动内容
- 2012年北京无创心电学大会主...
- 心电图临床应用110年纪念大会...
- 心电图临床应用110年纪念大会...
- 高血压的四个伙伴
-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正常血压是多少,什么是高血压
- 血压与血液循环知识
- 学会看检查报告单
- 学会测量血压 确定自己是否...
- 我的室性早搏如何治疗?
- 农村远程心脏监测技术和服务模式...
- 中国远程心脏监测网网络体系的构...
- 大会组委会、学术委员会名单
- 快速心电图学习班
- 心电图学习班通知
- 房室传导阻滞与临床
- 高血压防治指南即将出版
- 抗高血压药知识介绍(1)--抗...
- 简明起搏心电图学及图谱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2)
- 重视健康,保护未来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十三...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十二...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十一...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十)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九)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八)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七)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六)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五)
- β-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四)
-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三)
-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二)
-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一)
- 吃肉和蔬菜的正确顺序
- 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
- 第二十九期 全国心电图培训班《...
- 第二十八期国家级心电学继续教育...
- 第二十七期 国家级心电学继续...
- 第二十六期 国家级心电学继续教...
- 室性早搏如何治疗?
- 心 肌 桥
- 科学的应用量子共振检测
- 常见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选择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治疗
- 扩张型心肌病
- 心肌炎
-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 心房颤动或扑动的治疗
-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 心律失常的诊断
- 心律失常的分类
- 肥厚型心肌病
-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 高血压病
- 回答218.59.21.---...
- 我的著作--------卷首寄...
- 什么情况下需要按装起搏器?
- 改变你的饮食习惯,预防高血压的...
- 如何正确的治疗室性早搏?
- 小儿早搏,无器质性心脏病能否不...
- 高血压引起右眼失明该如何治疗?
- 室性早搏能找到病因吗?
- 我是冠脉痉挛冠心病吗?
- 高血压的治疗问题
- 频发性房性早博该怎么治疗?
- 房性早搏怎么治疗?
- 冠状动脉造影术适应症是什么?
- 我是心肌缺血吗?应该吃些什么药...
- 请问我这是“阵发性房颤吗”?该...
- 造影发现我母亲先天右冠状动脉没...
- 女性,23岁,T波改变影响日后...
-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治...
-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及预测
-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酗酒、嗜酒、...
- 科学饮水
- 一位猝死壮年给我们的警示!!!
- 健康真言
- 吃素不能预防冠心病!
- 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 什么是冠心病?
- 老年高血压患者 瞄准目标去降压
- 室性过早搏动过度治疗普遍!应注...
- 心律失常分哪几类?
- 什么是心律失常?
- 抗高血压药的副作用及预防
-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 抗高血压药分几类
- 春节将至 谈谈节日病
- 8种人春节期间不宜长时间打牌
- 谨防春节心理病
- 春节健康警示(六)--春节聚餐...
- 春运期间谨防五种病
- 老年人的节日健康纪律
- 春节健康警示(五)--老年人春...
- 春节健康警示(四)老年人春节保...
- 春节健康警示(三)
- 春节健康警示(二)
- 量子共振检测仪的主要功能
- 量子共振检测诊断疾病的原理
- 量子医学的诞生
- 高血压病人要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
- 个体化治疗是应用降压药物的主要...
- 高血压病人的运动
-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膳食
- 对高血压病人的几点忠告
- 如何预防青春期高血压
- 瘦人也要警惕高血压
- 糖尿病高血压??高度危险
- 打鼾与高血压
- 药物引起高血压不可忽视
- 什么是青春期高血压
- 易被忽视的小儿高血压病
- 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误区
- 抵抗性高血压
-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如何...
-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如何...
-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如何选...
-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心衰如何选药
-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如何选药
-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如何选药
-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如何选药
-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如何选药
- 老年人高血压疗效差的原因
- 高龄老人如何平稳降压
- 老年高血压病人在用药中应注意什...
- 降低脉压的重要性和五点措施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怎样用药
- 联合用药方案
- 老年人高血压如何选用降压药
- 老年高血压降压药使用原则
-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23个问题
- 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
- 中心动脉压在心血管事件中的意义
- 中心动脉压测量方法
- 中心动脉压---降压质量的重要...
-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
- 心房纤颤的诊断治疗(1)
- 高血压病人要注意的药物
- 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
- 高血压用药十忌
- 降压药您用的合理吗?
- 老年人降压不必求正常
- 高血压的控制目标
- 何谓高血压前期?
- 高血压病人应作哪些常规检查?
- 高血压诊断标准?
- 关于血压的测量问题
- 清晨是高血压病人最危险的时刻
- (一)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 健康生活方式
- 崇尚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疾病困...
- 四、哪些高血压病人处于“高度危...
- 三、测定一下您的高血压有多危险...
- 二、高血压的四个伙伴和高血压的...
- 一、高血压?您了解多少?
- 八、糖尿病的科学饮食
- 七、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
- 六、糖尿病的诊断
- 五、糖尿病的危害有多大
- 四、血糖增高的八大因素
- 三、您会得糖尿病吗?----告...
- 二、 [糖尿病?您了解多少?]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1)
- 作者:陈清启|发布时间:2010-04-18|浏览量:374次
主要危险因素
(一)血脂代谢紊乱 目前认为脂代谢异常与AS关系最为密切,较公认与AS有关的是:高胆固醇、高LDL及低HDL,甘油三脂可能也对AS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而最近较多的研究揭示Lp(a)也是AS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近年有关研究的最大进展是:不仅证实血脂异常的危害,大量研究还证实降脂的确切效益,如有名的4s试验,普伐它汀试验等。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清启
1.LDL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LDL胆固醇是与AS危险性最强烈相关的一个因素,LDL每1%的差异可导致AS危险性的2%~3%的变化。LDL通过参与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参与AS形成。NECPATPⅡ将LDL危险性分类为:高危LDL≥160mg/dl(≥4.14mmol/L),临界升高LDL.130~159mg/dl(3.37~4.12mmol/L),理想值应<130mg/dl(<3.37mmol/L)。LDL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及高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而增加,LDL受体活性的缺乏可致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该类病人血胆固醇水平可几倍于正常人且有早年即发生的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某些apoB和apoE变异体对LDL受体亲和力下降也可致高胆固醇血症。严重的遗传代谢缺陷所致高胆固醇血症较少,脂代谢异常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阻塞性肝病,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衰竭,但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仍与生活方式有关。降低LDL,尤其是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他汀类药物的良好效益,可能尚有降脂以外的机制。
2.HDL HDL胆固醇与AS危险成强烈负相关,HDL每下降1mg/dl(0.03mmol/L),冠心病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3%,且这种关系无性别差异。在无症状的人和已确定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之间也无差异。HDL与胆固醇由循环向肝脏逆转运有关,从而具有抗粥样硬化作用。HDL-胆固醇水平<35mg/dl(<0.91mmol/L)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CHD的危险因素。HDL主要受家族史和某些生活方式的影响(吸烟,肥胖,少活动),由于改善脂代谢药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常同时影响多种脂质,因而要证明单独升高HDL能独立降低CHD危险是比较困难的,目前通过药物干预的方法来升高HDL,没有出现人们所希望的那样降低CHD的风险。
3.甘油三脂 甘油三脂与AS的关系尚未取得公认一致的看法,由于甘油三脂的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影响了二者关系的观察。(1)甘油三脂的测定重复性差;(2)甘油三脂与HDL代谢的密切相关性可能导致在多变量分析中,对甘油三脂与AS关系的低估。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甘油三脂对冠状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促进作用,高甘油三脂血症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参与CHD的发病:①增加凝血活性;②餐后脂血症;③降低HDL; ④致向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⑤增加小分子LDL。总的来看甘油三脂对AS的影响可能是条件性的。
4.LP(a) 近年多个研究发现LP(a)与CHD发病有关。Baldassarre等发现增高的LP(a)是使颈动脉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继而也增加脑血管事件的危险。Durrington认为LP(a)与CVD发生危险性增加有关,且独立于其它脂蛋白及危险因素。不同种族中血LP(a)差异较大,LP(a)>25~30mg/dl(>250~300mg/L)被认为是明显的CVD危险因素,但同一个体其一生的血中浓度非常稳定,在生理状态下和血管内皮及其他组织损伤修复有关。LP(a)与血纤维蛋白溶酶原高度同源,因而可通过竞争性抑制纤维而促进AS形成[8]。LP(a)也显示出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纤溶活性。
(二)高血压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相关因素,可加速AS的形成,使CHD危险增加2~3倍。循环系统的高压力可能是AS形成的始动环节,它使动脉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进而血脂成份及其它致AS的物质沉积于血管内皮下,AS得以形成和发展。1990年Macmahon等发现舒张压力(DBP)>105mmHg危险性增加4倍,而MRFIT研究则更强调收缩压(SBP)较DBP与CHD、中风和死亡的关系更密切。高血压可促发所有重要的心血管病的发生,包括心力衰竭、脑卒中、CHD、肾衰和周围动脉病。而CHD是高血压最常见最致命的后果之一。高血压与CVD的关系是明显的持续的,血压越高,危险越大。目前并无证据表明DBP对心血管的影响大于SBP,且在DBP不超过90mmHg的人群,所有年龄组CVD的危险均随SBP升高而升高。在Framinghan研究中,所有年龄的男性,CHD、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在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均高于纯舒张期高血压组。收缩期高血压和舒张期高血压共存时,其危险性仅较纯收缩期高血压有边缘性增高。同时血压的波动及脉压也与AS关系密切。目前对普通人群降压的目标值是小于140/90mmHg,而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损害者其目标值是130/80mmHg。
(三)糖尿病 研究显示糖尿病(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率比糖尿病患者高2~3倍,高血糖与CVD的风险之间有连续性关系,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男性糖尿病患者的CVD的风险就增高2~3倍,而女性则增高3~5倍,目前还不清楚女性糖尿病患者CVD风险高于男性的原因。空腹血糖升高和餐后血糖升高对CVD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后者对大中动脉的AS影响可能更大。因单纯糖尿病患者其十年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与冠心病者相同,而称其为冠心病的等危症,若同时合并冠心病其预后更差。其机理主要是:①脂蛋白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高脂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达20-90%,以VLDL增高为常见。②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增高,可能与血小板中血检素A2(TXA2)的增多有关。TXA2还有促使血管痉挛的作用,易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突然发作;③动脉壁代谢障碍,糖尿病患者血管壁中前列环素(PGI2)减少,失去了对抗TXA2的作用,血糖浓度升高及胰岛素又均有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④胰岛素抵抗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影响。糖尿病对AS及CVD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血糖升高仅仅是其一个因素,同时DM常伴有高血压及血脂代谢紊乱,因而DM的控制应该是综合的,即血糖、血压及血脂等。
(四)吸烟 吸烟使缺血性中风危险性加倍,并与其它危险因素有协同作用,增加CHD的危险。研究分析显示:主动吸烟和AS之间具有相关性,且AS也与目前和过去暴露于吸烟环境有关;被动吸烟已被许多实验证实与CVD有关。Howard等研究表明吸烟与AS的发展有关,在3年随访期间,50%吸烟者AS有所发展。吸烟可增加动脉瘤,特别是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吸烟可使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从而增加血小板反应性,诱发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增加血粘度。同时吸烟可降低HDL,LDL暴露于烟中的自由基,可促进LDL氧化,长期吸烟也损伤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
(五)肥胖 证据表明体重指数(BMI)<21的妇女可最大程度降低CHD的死亡率,腰部肥胖或腰-臀比例可预测肥胖者联合发病率和死亡率。肥胖不仅与AS形成有关,而且是独立的预测因子。BMI即使轻度增加,这种危险也存在。在一个随访14年的前瞻研究中,BMI>23<25的中年妇女,其致命或非致命CHD发生率增加50%。
(六)半胱氨酸 90年代以来,几个大群体研究发现高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脂血症、吸烟和高血压相比是一个强有力、独立的致AS的危险因素。Graham等人研究发现,高半胱氨酸血症者CVD相对危险度为2.2,有明显浓度依赖性,且与吸烟和高血压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校正apoB和高血压影响后,总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强烈相关。相对危险度为2.9。Nygard等报告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病人587例,随访4.6年,血总半胱氨酸≥15μmol/L,死亡率为25%,而<9μmol/L者死亡率为4%,血总半胱氨酸>15μmol/L和<10μmol/L比较,在校正其它危险因素后,相对危险度为1.4,这一结果类似于将血胆固醇从7.1mmol/L降至4.9mmol/L所产生的作用。半胱氨酸通过直接影响动脉壁细胞和组织而致AS斑块,最近有研究证实半胱氨酸可损伤培养中的内皮细胞,刺激培养中平滑肌细胞生长,半胱氨酸对血管的损害可能与过度氧化,释放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使NO失活,抑制谷胱苷肽过氧化酶的活性和合成有关。高半胱氨酸血症还促使血栓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它作用于包括血小板,组织因子,活化的蛋白C及Ⅴ,Ⅶ,Ⅸ等多种凝血因子有关,,半胱氨酸硫内酯(thiolactone),可改变LDL增加小而致密的LDL颗粒,后者自行聚集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导致内膜损害、LDL氧化、胆固醇和脂质沉着、血栓形成,结缔组织改变而形成粥样斑块,有关它的形成及防治正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