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七. 教您在家量血压
- 十二. 长期透析,三度房室传导...
- 胸痛是不是就是严重的心脏病?
- 雨季如何祛“湿”
- 血脂异常病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
- 胸闷、憋气?“春困”作怪
-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6).乌梅食疗治常见病
- (5).乌梅煲粥治胃炎
- 小便也晕厥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五)红酒益心脏,少量喝喝又何...
- 感冒后心悸 或是病毒“入心”
- 灰霾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
- 六. 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性福”...
- 五. 您的血压达标了吗?
- 四. 为什么要作24小时血压监...
- 由中年教师猝死的悲剧说起
- (四)“上火”后如何清火
- (4)石决明--不单单是清肝明...
- 冠心病的治疗
- 冠心病心绞痛健康知识宣教
- 十一. 惠州市博罗重度贫血痛风...
- 十. 四川遂宁患者:急性右冠闭...
- (3). 田七:心血管疾病的克...
- (2). 支架术后的饮食调理
- (1).蒲公英巧治痛风
- (三) 正确量血压
- 九. 59岁安徽亳州人:急性心...
- 八. 广州黄埔区75岁梅毒患者...
- (二)“春夏养阳”治冬病
- 二. 自测血压要注意的问题
- 七. 北京患者:出差广州饮酒后...
- 3. 走近闽东畲族“青草医”
- (一) 心脏病人冬季宜吃什么水...
- 18. 结尾篇:告别泉州
- 17. 海滩边的“香姑娘”--...
- 15. 默默守护阶前的麦门冬
- 14. “栀子花 白花瓣”
- 14. 南少林寺边艾叶香
- 六 38岁湖南省邵阳打工仔:急...
- 五 新疆阿勒泰矽肺患者:双支病...
- 四 叙利亚高度肥胖患者:右冠后...
- 12. 九莲山下寻贯众
- 13. 梅妃故里荔满城
- 11. 生生不息的野菜??鱼腥...
- 10. 峭壁上的金樱子
- 9. 枇杷满城报春来
- 三. 广东韶关乐昌患者:急性心...
- 8. “兴化桂元甲天下”
- 7.青梅煮酒话乌梅
- 心衰的液体管理
- 二. 深圳患者:以气促,肺部感...
- 6. 董奉草堂杏林春
- 5.“天生天养”话牡蛎
- 4. 山上的植物海金沙
- 2. 东吾洋上石决明
- 博士一封信 县长动容拨出救命...
- 一. 广州芳村患者:急性心肌梗...
- 1.“芳草寻源”福建行--随亚...
- 下乡去 为了那山那人
- 寒冷 提防心梗
- 让管理扎根基层
- 作者:李松|发布时间:2012-12-14|浏览量:340次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2日医药经济报 2006.12.22
褚忠华:一年挂职 两大颠覆
回归,断不了的关注情怀
一年前的他不会想到从五华县回来后还会那么牵肠挂肚,这与外表五大三粗而思维严谨的医学博士形象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李松
他自己也承认,现在已经安心回归本职岗位了,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和同事一起做了几个小时的实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牵挂愁绪,并不是因为五华县挂职副院长的身份,而是一年来,他的用心付出和智力贡献刚开始有些成效,他却要回来了。有遗憾,但更多的还是成就感。褚忠华觉得,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又多了一份心思,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会对山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给予持续的关注,这已经成为他心中最美好的情怀。
在说起与五华县人民医院的同事告别时,褚忠华的双眼中分明有隐隐的泪光,在记者的眼里,他是一个谦逊、坦诚、感性而富有强烈责任心的人。褚忠华说:“我的人生追求不高,就是要做一名病人心里的‘好医生’”。
构建医疗安全控制体系
挂职到任以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淡漠完全出乎褚忠华的意料。于是,他意识到,构建医疗安全控制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防范意识迫在眉睫。
其实也正是一次医疗过失坚定了褚忠华要在五华县人民医院构建医疗安全防范意识的决心。当时,该院一位医生的朋友的母亲左肩肿痛,找这位医生诊断治疗。这位医生为了给朋友省钱,没有做任何辅助检查而直接判断是“血肿”所致,并为朋友的母亲实施血肿清除手术,谁知切口越切越深,血肿并未找到,患者的切口创伤出血却越来越多,情急之下,这位医生想到了新来的医学专家褚忠华。通过及时处理以及重新诊断,褚忠华根据患者的检查报告和临床表现,诊断为“骨肉瘤”!
因为患者与这位医生很熟,只是私下让医院给赔了一点钱而没有告医院,但是医生擅自处理病人并差点造成医疗过错的事实非常清楚。于是,褚忠华与医院管理层借这起事件,结合中山二院在医疗风险防范中已经探索出来的经验,着手在手术前的措施规范、手术室的管理规章制度、科主任负责制等方面整理出成文性的材料,同时组织医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手术室和外科的医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教育。这一做法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彻底颠覆了该院职工医疗风险防范方面的淡漠意识,大大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也得到了全院职工的支持和称赞。
一年晋升10个副高
褚忠华最为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今年五华县人民医院一下子有10人顺利晋升副高职称,这是五华县人民医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于褚忠华而言,这得益于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规划管理。
初进这家医院,人才现状让褚忠华惊讶不已:一个县级人民医院,六七百名正式职工,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竟然只有区区20来个人,而且都已临近退休。那些已经在中级职称上工作多年的医生,却因为没有整理出临床病案,没有科研项目而难以晋升。
为此,褚忠华以挂职副院长的特殊身份向该县的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为该院符合晋升的医务人员申请科研项目。与此同时,他亲自指导这些医务人员完成项目的标书设计以及科研论文的修改。在此期间,褚忠华根据医院现有人才职称分布情况,专门制定出一套人才培养计划。根据这份计划,五华县人民医院可以在几年之内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副高医生数十人以上。从此,他在业务范围之外又多了一份职责,就是亲自指导医生进行项目标书制作、论文开题和职称申报工作。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经坐在广州市中山二院办公室里的褚忠华还接到了来自五华县人民医院医生关于论文修改的电话,而他仍无一丝疲倦和不满,在电话中悉心指点。
李松:特色技术激活县中医院
人生无法重复的宝贵体验
坐在流淌着舒缓钢琴曲的咖啡屋里,李松博士的表情非常放松,伴随着非常好听的男中音,他缓缓地说道:“当时选择支医的冲动,就是想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确信,这一年我体验到了,而且也是我人生无法重复的宝贵体验,如果还有机会,我还愿意去。”
这位刚刚四十出头的医学博士,有着非常丰富的读书和从业经历,由中医到西医最后又折回中医的学习过程,以及留学国外的经历,让人很难想象他会在一个贫乏得令他无所适从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那还能有什么情调和作为?!令人感叹的是,他依旧做得很棒。在离开的前一天,他请全院的医务人员吃饭,后来他喝醉了,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发现同事们竟齐刷刷地在饭店外面的院子里静静地守候着,直至他醒来,带着尊重、依依不舍的神情;深夜出诊,车陷京珠高速的“死亡之路”而得以生存时,他体会到了那种极度恐惧而又极度庆幸的心情;为救治先天性心脏病女孩而不顾一切地向县长发出求救信,结果被有些人当成作秀,作秀就作秀吧,只要能把孩子的病治好就行。
关于职业,他说“职业状态”是他最向往的追求。所谓的“职业状态”,就是先要成为这个行业里的精英,然后享受这份职业给自己带来的无上荣誉感和快乐。只是现在修炼得还不够,要走的路还很多。“努力吧,人生需要更多的体验。”李松说。
李松给记者的名片很有意思。名片正面印着“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加州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等头衔,一看就知是知名专家。但是稍加留意,名片的另一面则是“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专业以及乳源县中医院门诊时间”等内容。他说,乳源县很多老百姓就是通过这张名片才知道他以及他的专业,“暂时还不想换掉,我肯定还要和他们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的”。
李松承认,当他到乳源县后,县中医院的软、硬件设施之差出乎他的意料:30张开放式床位,90多名医护人员,一年200万元左右的收入,医护人员的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少有中高级职称医生,最简单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都开展不起来,医院辅助诊断所需的医疗器械有些早该被淘汰了。按照这个医院的规模和建制,无非就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乡镇卫生院而已,相对于乳源县20多万人口来说,这样的医疗条件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条件太差,让这个有很深造诣的博士很是郁闷,他担心自己的专业在这里用不上,不过,他是不会打退堂鼓的。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将来总要让人看到能拿得出手的成绩。李松和县中医院的其他管理者一致认为,“中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非常不好,正是因为收入太低,可以做的事情太少,工作平台太小,积极性自然难以提高”。要想改变现状,就要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收入,拉开收入差距,刺激大家振作。而实现这一目标,无法靠政府财政补贴,只能自找门路。
传统疗法让门诊量大增
当时,乳源县中医院是县级中医医疗机构,但是基本上没有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为此,李松和医院其他管理者商议,决定将在广东省中医院开展得非常成熟而且效果很好的中医传统疗法中心模式搬到乳源县中医院来。传统疗法中心主要是指中医传统的“针灸、推拿按摩、熏蒸、腹针”等疗法,这些传统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简、便、效、廉”。此外,乳源县老百姓有爱喝酒、口味偏重的饮食习惯,致使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同时根据李松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其做过的一些实地调查,他预见,中医传统疗法中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诊疗效果,甚至由此带来经济效益。
在县中医院其他领导的大力配合下,乳源县中医院建起了“传统疗法中心”,在李松和广东省中医院的直接支持下,县中医院选派了几名医护人员到广东省中医院跟随腹针创始人薄织云教授学习。随后,李松又在县中医院开起了其他几项传统疗法的培训班,有数十名医护人员参加学习并直接进入传统疗法中心坐诊。后来的统计表明,县中医院的传统疗法中心为医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医院门诊量大增,特别是在乳源县城第一次举行的“天灸”治疗,盛况空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明显,这也更坚定了县中医院领导和李松要将这个中心做下去的决心。
在李松的直接帮助下,乳源县中医院与广东省中医院结成帮扶对子,乳源县中医院定期派医生到广东省中医院进修,相关进修费用全免。这当然是基层医疗机构梦寐以求的事。李松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尊敬和信赖。
师带徒”传承技术
县级中医院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有技术人才匮乏。在不能迅速引进人才的前提下,除了进修学习之外,李松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在县中医院医务人员中挑选了几个比较有潜质的年轻人做徒弟,他还建立起了“春杏工程”,由广东省中医院的中青年专家手把手地教徒弟们相关的专业技术,形成“师带徒”制度。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带教的最大影响就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据李松介绍,乳源县中医院由于诊疗水平不足,过去一些稍微重症一点的病人都不敢收。他到位以后,将一些重症病人的抢救方法和诊疗程序手把手地教给徒弟,他们在掌握了基本的诊疗程序和方法之后,也变得“胆大”起来,对于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心衰、心肌梗塞病人,不仅现在敢收治了,而且还处理得很不错,诊疗意识明显增强。
用李春雷自己的话说:“这是我第一次下基层,在此之前我实在不知道基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李春雷从陆河县回到广州已经两个星期了,与记者谈起在陆河这一年的感受,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说:“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大医院的行政管理和基层的卫生行政管理差异很大,我去那里也可以积累经验。不过下去之后,那里简陋的条件让我很惊讶,同时也让我决心踏实地做点事情,否则会不安心。”
透过他简单的描述,记者相信,在基层这一年,他不仅积累了经验,也让他的管理品质和理念在工作中发挥了作用,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在那里建起了比较高端的口腔门诊。基层卫生行政工作复杂难做,短短一年,能有这些成绩,实属不易。有时候他也会有一些感慨,“基层卫生行政工作还有一个很大的束缚是没有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郁闷,但这是大环境,我们也只能努力创造机会把工作做好,期待政府在这方面能有更大的支持力度。”说这些的时候,他已颇有些局长之风了。
在基层,你无法不踏实工作
李春雷:基层医政管理润物有声
介入医院督导管理
初到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工作,李春雷被安排做医政管理工作。当时“医院管理年”活动还在继续,他借此契机,迅速介入医院管理的督导。李春雷制定了医院管理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同时对一些不符合医院管理年行动要求的医疗机构提出了需要整改的书面意见和要求,在医疗机构的行政管理、临床、药学服务以及收费管理等方面设置明确、科学的评定标准,同时结合卫生部对这项专项活动方案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对督导的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摸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这项工作让李春雷很快找到了融入集体的感觉。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督导和摸查,李春雷也发现,乡镇卫生院等一级医疗机构目前的状况还无法达到卫生部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因此,他不得不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整改,并尽量不给医院出难以处理的难题。“正确面对现状的心态,是从事基层卫生行政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李春雷说。
做好医患调解人
卫生行政部门的任务除了做好各项宏观政策的落实、抓好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政管理以及细化本区域内的卫生规划以外,作为政府机构之一,基层卫生行政部门还要担负起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调解人的角色。
李春雷遇到过一起医疗纠纷,一位高血压患者长期以来在一家乡镇卫生院开药、输液治疗。有一次,患者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可回家后3天,患者发生脑出血并最终死亡了,患者家属怀疑是医院用药不当所致,医院则认为家属的质疑没有道理,于是封存病历并查看,结果发现竟然有一天的诊疗和用药病历记录没有了。家属正好抓住这个问题不放,并直接找到卫生局要求处理。
在基层,老百姓认为卫生局是能够秉公处理的。为此,李春雷和其他领导一致坚持调解处理,事情后来也被成功调解。这一案例让一直做医务工作的李春雷非常有感触。在大的医疗机构,医务科也会经常面临各种医疗投诉和纠纷,医务科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要努力维护医院和医生的权益。但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官员是不能有偏向性的,就算调解,也一定要秉公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因为群众的不满而引发更大的事件性纠纷,带来很坏的社会影响,这也是卫生行政部门最为担忧的问题。意识到这一点,李春雷不止一次地提出卫生行政部门今后在调解纠纷时要注意身份,明确态度,努力做到公正,不可偏袒,并为此专门成文列出规定,以示警醒。这个做法也得到了卫生局其他领导和同事的认同。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