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七. 教您在家量血压
- 十二. 长期透析,三度房室传导...
- 胸痛是不是就是严重的心脏病?
- 雨季如何祛“湿”
- 血脂异常病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
- 胸闷、憋气?“春困”作怪
-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6).乌梅食疗治常见病
- (5).乌梅煲粥治胃炎
- 小便也晕厥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五)红酒益心脏,少量喝喝又何...
- 感冒后心悸 或是病毒“入心”
- 灰霾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
- 六. 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性福”...
- 五. 您的血压达标了吗?
- 由中年教师猝死的悲剧说起
- (四)“上火”后如何清火
- (4)石决明--不单单是清肝明...
- 冠心病的治疗
- 冠心病心绞痛健康知识宣教
- 十一. 惠州市博罗重度贫血痛风...
- 十. 四川遂宁患者:急性右冠闭...
- (3). 田七:心血管疾病的克...
- (2). 支架术后的饮食调理
- (1).蒲公英巧治痛风
- (三) 正确量血压
- 九. 59岁安徽亳州人:急性心...
- 八. 广州黄埔区75岁梅毒患者...
- (二)“春夏养阳”治冬病
- 二. 自测血压要注意的问题
- 七. 北京患者:出差广州饮酒后...
- 3. 走近闽东畲族“青草医”
- (一) 心脏病人冬季宜吃什么水...
- 18. 结尾篇:告别泉州
- 17. 海滩边的“香姑娘”--...
- 15. 默默守护阶前的麦门冬
- 14. “栀子花 白花瓣”
- 14. 南少林寺边艾叶香
- 六 38岁湖南省邵阳打工仔:急...
- 五 新疆阿勒泰矽肺患者:双支病...
- 四 叙利亚高度肥胖患者:右冠后...
- 12. 九莲山下寻贯众
- 13. 梅妃故里荔满城
- 11. 生生不息的野菜??鱼腥...
- 10. 峭壁上的金樱子
- 9. 枇杷满城报春来
- 三. 广东韶关乐昌患者:急性心...
- 8. “兴化桂元甲天下”
- 7.青梅煮酒话乌梅
- 心衰的液体管理
- 二. 深圳患者:以气促,肺部感...
- 6. 董奉草堂杏林春
- 5.“天生天养”话牡蛎
- 4. 山上的植物海金沙
- 2. 东吾洋上石决明
- 让管理扎根基层
- 博士一封信 县长动容拨出救命...
- 一. 广州芳村患者:急性心肌梗...
- 1.“芳草寻源”福建行--随亚...
- 下乡去 为了那山那人
- 寒冷 提防心梗
- 四. 为什么要作24小时血压监测?
- 作者:李松|发布时间:2013-01-25|浏览量:477次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这种方法称偶测血压。偶测血压在发现高血压患者,指导高血压的治疗、评价患者的预后及在进行预防保健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偶测血压还有一下不足,比如说,有的病人在医师诊室偶测血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而病人仍然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也有的病人在医师诊室血压很高但病人并未出现心脑肾的损害,这就使得很多高血压患者感到困惑。除此之外,偶测血压的不足还包括: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李松
1.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只是某些时间升高而容易延误诊断;
2.从血压值上不能提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区别要点;
3.无法根据血压波动的高峰时间合理用药;
因为不能更准确地评价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所以不能更有效地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或心血管疾病。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医学专家采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以掌握血压变化的规律。多年的医学实践证明,应用24小时血压监测就能克服目前偶测血压存在的上述问题。广大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有关24小时血压监测的基本知识及其临床意义,对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有实际意义,因此在高血压诊断治疗的实践中应充分使用24小时血压监测这一科学技术。
所谓24小时血压监测,就是将一种特定的动态血压记录仪佩带在受检对象的上肢和胸部,仪器自动定时记录受检者24小时血压,发现受检者日常活动(如运动、锻炼、工作、生活、休息和睡眠)中的血压变化。
医学研究证明,人的血压是有波动的,而波动是有规律的,有70%高血压患者呈两个高峰和低谷,即所谓的“勺形血压”。早晨8点左右为第一个高峰,之后血压开始下降,由于中午午休,正午12点至下午1点常常出现白天血压低谷;下午2点后血压又开始上升,在下午6点左右血压是一个大的高峰;然后血压开始下降,在深夜12点出现最低点,过后血压上升,到第二天再次出现高峰。有25%的病人只有下午一个高峰而没有早晨的高峰。特别是少数(5%)的高血压患者只有早晨一个高峰,而白昼和下午没有高峰。
因此,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对上述两方面的例子都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而且,做24小时血压监测能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和发现“白大衣高血压”,还能协助鉴别继发性高血压。
部分高血压患者仅在上午6~8点或下午6~8点血压升高,如果仅在上班时间(上午8点至下午5点)依靠偶测血压较易漏诊。故对可疑高血压患者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在两个血压高峰时间测量血压,以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
还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由于心理因素或情绪紧张,在医师诊室检测时发现高血压,甚至接受几种药物治疗后血压也难以控制,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特点。如果让这些病人在家里自己观察血压并不高,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仅在医院时血压高,而离开医院后血压完全正常,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这类病人一经了解自己血压高的原因之后,就会消除紧张急躁情绪,主动配合医师治疗。及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调整其生活方式和适当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会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对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实际意义。
众所周知,在未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发生一系列病变,如左心室肥厚、心功能衰竭、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这些病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血压值高度密切相关,特别是与24小时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的关系更加密切,即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越高,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越严重。有研究显示,平均动态血压值低于120/80 mmHg者很少见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平均动态血压值超过160/100 mmHg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夜间血压升高比偶然血压增高的患者心脑肾的影响更为严重。例如,夜间血压升高的病人容易发生左心室肥厚,而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和及时发现并逆转左心室肥厚是近年抗高血压治疗的重要进展。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夜间血压升高者,应做好左心室肥厚的预防和逆转工作,以便进一步预防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及心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发展。
在夜间血压下降率大于20%的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对老年人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评价和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并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措施,对保护老年人健康长寿是很重要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协助诊断继发性高血压疾病,使所有高血压病人能及时而合理的治疗。对于2、3级(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及时测量24小时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血压波动范围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及时采取以控制血压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就能预防心、脑、肾有关疾病的发生。
将运动中或血压波动高峰时的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应充分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价药物和抗高血压治疗方案,特别是老年人或2、3级及顽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案后,最好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价疗效。
??“为什么要作24小时血压监测?”《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4.12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