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七. 教您在家量血压
- 十二. 长期透析,三度房室传导...
- 胸痛是不是就是严重的心脏病?
- 雨季如何祛“湿”
- 血脂异常病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
- 胸闷、憋气?“春困”作怪
-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6).乌梅食疗治常见病
- (5).乌梅煲粥治胃炎
- 小便也晕厥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五)红酒益心脏,少量喝喝又何...
- 感冒后心悸 或是病毒“入心”
- 灰霾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
- 六. 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性福”...
- 五. 您的血压达标了吗?
- 四. 为什么要作24小时血压监...
- 由中年教师猝死的悲剧说起
- (四)“上火”后如何清火
- (4)石决明--不单单是清肝明...
- 冠心病的治疗
- 冠心病心绞痛健康知识宣教
- 十一. 惠州市博罗重度贫血痛风...
- 十. 四川遂宁患者:急性右冠闭...
- (3). 田七:心血管疾病的克...
- (2). 支架术后的饮食调理
- (1).蒲公英巧治痛风
- (三) 正确量血压
- 九. 59岁安徽亳州人:急性心...
- 八. 广州黄埔区75岁梅毒患者...
- (二)“春夏养阳”治冬病
- 二. 自测血压要注意的问题
- 七. 北京患者:出差广州饮酒后...
- 3. 走近闽东畲族“青草医”
- (一) 心脏病人冬季宜吃什么水...
- 17. 海滩边的“香姑娘”--...
- 15. 默默守护阶前的麦门冬
- 14. “栀子花 白花瓣”
- 14. 南少林寺边艾叶香
- 六 38岁湖南省邵阳打工仔:急...
- 五 新疆阿勒泰矽肺患者:双支病...
- 四 叙利亚高度肥胖患者:右冠后...
- 12. 九莲山下寻贯众
- 13. 梅妃故里荔满城
- 11. 生生不息的野菜??鱼腥...
- 10. 峭壁上的金樱子
- 9. 枇杷满城报春来
- 三. 广东韶关乐昌患者:急性心...
- 8. “兴化桂元甲天下”
- 7.青梅煮酒话乌梅
- 心衰的液体管理
- 二. 深圳患者:以气促,肺部感...
- 6. 董奉草堂杏林春
- 5.“天生天养”话牡蛎
- 4. 山上的植物海金沙
- 2. 东吾洋上石决明
- 让管理扎根基层
- 博士一封信 县长动容拨出救命...
- 一. 广州芳村患者:急性心肌梗...
- 1.“芳草寻源”福建行--随亚...
- 下乡去 为了那山那人
- 寒冷 提防心梗
- 18. 结尾篇:告别泉州
- 作者:李松|发布时间:2012-12-26|浏览量:376次
泉州是我们”方草寻源”摄制组的最后一站,今天我们就将要从泉州的晋江机场飞回广州了。
泉州因其襟江带海,早在唐代海上交通就很发达,与广州、扬州、交州并称为我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各国商旅、传教士纷至沓来,形成“市井十洲人”。
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李松
我们首先去了泉州的清真寺,也叫伊斯兰教堂。伊斯兰教崇尚干净,处处以莲花作为他们的象征,取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之意。莲花瓣代表着圣洁。我在教堂里看见许多月牙的标志,据说月牙象征新生命的开始。伊斯兰教徒称死亡为“归真”,他们崇尚土葬,但不用棺木。伊斯兰信奉真主阿拉,但他们所信奉的真正却是无形无体的。伊斯兰的经典为《古兰经》。
这座清真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堂,从北宋到现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因唐“安史之乱”,陆路贸易被破坏,于是形成了广州、扬州、杭州、泉州等“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当时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元朝最为鼎盛。在教堂内的奉天堂,我们见到了出“水莲花”香炉,此炉用叶腊石(寿山石)雕刻于宋代,专用于焚香,伊斯兰教徒忌烧香祈祷,他们举行礼拜时焚烧木香来调节空气。这座清真寺是由宋代一位住泉州的波斯人所建,与少林寺、寒山寺、白马寺、灵隐寺、相国寺、卧佛寺、隆兰寺、扎什伦布寺、以及塔尔寺并称中国十大名寺。
寺内大部分都是伊斯兰建筑风格,但在寺内有一间明善堂,这是信徒休息之处,却是一座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全世界呢只有泉州这一家具有这样的特色。
泉州又有“刺桐城”之称,我在清真寺门前见到几株正灼灼盛开的刺桐,很象广州的木棉花。
在清真寺门前的街道上分别有两座很出名的庙宇,一座关岳庙,人称武庙,还有一座孔庙,也称文庙。从伊斯兰教堂出来,步行不到三分钟就到了通淮关岳庙。关岳庙是供奉关公和岳飞的,是忠孝、爱国、仁义的象征,所以,海外的华人和本地市民都经常来拜祭关公和岳飞。在这里善男信女身影如鲫,香火缭绕。烟灰蹁跹中,门联:
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
诡诈奸刁到庙倾城何益
从关岳庙出来,我们又信步来到不远处城中心的后城旅游文化街,这里有一座远近闻名“隐于市”的古厝茶坊。
古厝,一座建于清代末年的三进式宅院。燕尾脊、黑筒瓦、红方砖、镂窗棂,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走进茶坊,无处不是中国特色的元素和细节,如墙角铁丝笼里的鹦鹉、桌上的竹根筒、身边的博古架、竹椅、带大木栓的咯吱作响的沉重的红漆木门、铁观音茶、天井里的丛竹、枇杷、藤萝,还有雕檐画栋,挂在檐下的红灯笼、额匾、对联,还有紫砂壶、盆景和神龛……茶坊在那里安静地散发着一丝不苟的晚清气息,向人们讲述着古厝的旧时光。
穿传统服装的“咨娘”上前来给你演示茶道“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一到晚上,一声响木,便有老者用闽南话为你开讲《三侠五义》的古仔。
绣蚀的黑边锁、悬在檐下的老胡琴、还有“西后厢”的红门牌……这一切历经了多少岁月,见证了怎样的人事,又曾有多少双手将它们抚摸!古厝的每一个细节都意味深长,值得玩味。
下午我们到了旧馆驿古街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小巷的重重叠叠的旧民居上方,远处有两座唐代的石塔楼,保存完好,风姿挺拔隽秀,很有古代京都的风貌。而小巷深处,则又是别有韵致。
小巷的午后是安静的,其实以前这里是非常繁荣昌盛的。泉州开埠较早,曾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可想当年的富贵和繁华!过去的官宦商人在衣锦还乡之后,都要在此修间大宅,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你就知道以前的这条街巷是多么的富裕了。……
匆匆忙忙的十天结束了,一路走来,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让我们留下的难忘的记忆,收获是如此地宝贵,友谊是如此地深厚。
总有一天,我们还要相约再来!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