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七. 教您在家量血压
- 十二. 长期透析,三度房室传导...
- 胸痛是不是就是严重的心脏病?
- 雨季如何祛“湿”
- 血脂异常病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
- 胸闷、憋气?“春困”作怪
-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6).乌梅食疗治常见病
- (5).乌梅煲粥治胃炎
- 小便也晕厥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五)红酒益心脏,少量喝喝又何...
- 感冒后心悸 或是病毒“入心”
- 灰霾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
- 六. 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性福”...
- 五. 您的血压达标了吗?
- 四. 为什么要作24小时血压监...
- 由中年教师猝死的悲剧说起
- (四)“上火”后如何清火
- (4)石决明--不单单是清肝明...
- 冠心病的治疗
- 冠心病心绞痛健康知识宣教
- 十一. 惠州市博罗重度贫血痛风...
- 十. 四川遂宁患者:急性右冠闭...
- (3). 田七:心血管疾病的克...
- (2). 支架术后的饮食调理
- (1).蒲公英巧治痛风
- (三) 正确量血压
- 九. 59岁安徽亳州人:急性心...
- 八. 广州黄埔区75岁梅毒患者...
- (二)“春夏养阳”治冬病
- 二. 自测血压要注意的问题
- 七. 北京患者:出差广州饮酒后...
- 3. 走近闽东畲族“青草医”
- (一) 心脏病人冬季宜吃什么水...
- 18. 结尾篇:告别泉州
- 17. 海滩边的“香姑娘”--...
- 15. 默默守护阶前的麦门冬
- 14. “栀子花 白花瓣”
- 14. 南少林寺边艾叶香
- 六 38岁湖南省邵阳打工仔:急...
- 五 新疆阿勒泰矽肺患者:双支病...
- 四 叙利亚高度肥胖患者:右冠后...
- 12. 九莲山下寻贯众
- 11. 生生不息的野菜??鱼腥...
- 10. 峭壁上的金樱子
- 9. 枇杷满城报春来
- 三. 广东韶关乐昌患者:急性心...
- 8. “兴化桂元甲天下”
- 7.青梅煮酒话乌梅
- 心衰的液体管理
- 二. 深圳患者:以气促,肺部感...
- 6. 董奉草堂杏林春
- 5.“天生天养”话牡蛎
- 4. 山上的植物海金沙
- 2. 东吾洋上石决明
- 让管理扎根基层
- 博士一封信 县长动容拨出救命...
- 一. 广州芳村患者:急性心肌梗...
- 1.“芳草寻源”福建行--随亚...
- 下乡去 为了那山那人
- 寒冷 提防心梗
- 13. 梅妃故里荔满城
- 作者:李松|发布时间:2012-12-21|浏览量:419次
13. 梅妃故里荔满城
李松
莆田荔枝始于唐代,明代起莆田荔枝就进贡帝京,远销国外。宋朝蔡襄在《荔枝谱》(1059年)记载:“闽中荔枝、惟四郡有之,福、兴、漳、泉而兴化郡最为奇特”。莆田地处亚热带,地势上来说,山区、沿海、平原皆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植树栽果,故莆田荔枝以品种多、果粒大、果色艳红、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气浓郁,质量优而名扬海内外。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李松
荔枝成熟季节是七月中、下旬,我们来到时正是四月中旬,所以我们并没有目睹郭沫若老曾经到此时题下的“荔城无处不荔枝”盛况。我们来到莆田荔枝主要种植地之一的荔城区西天尾镇,意外地发现一处非常适合拍摄的地方:一条河流蜿蜒从我们面前经过,河流两岸满是郁郁葱葱的荔枝树,树木掩映下错落着不少具有闽越特色的古民居,这些建筑色泽鲜艳,小巷幽深,河流之上一段唐代遗留下来的石板桥横卧。
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刚好是午后,细雨纷纷,站在西天尾镇古澄渚桥头,不由得不想起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唐玄宗的宠妃梅妃就出生在这里,传说她小时候经常在自家门前河边的荔枝树下照镜子,后来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种上荔枝树,希望女儿好象梅妃那样美丽动人。
梅妃原名江采苹,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江采苹是家中独生女,聪慧灵秀,能诗能文,江父便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为其名,年将及笄,更出落得楚楚动人。江采苹天性爱梅,入宫后所居阑槛,种有许多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作赋,留连忘返,玄宗遂为其亭署名梅亭,又戏称她为“梅精”,号为“梅妃”。多才多艺的江采苹,不仅娇俏美丽,气质不凡,还通乐器,善歌舞,尤长于诗文,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她写的《一斛珠》流传至今:
柳叶双眉久不描,
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伫立在梅妃故里午后细雨中的荔枝树下,一边拍摄我们的《方草寻源》节目,一边也深深地怀念起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
荔枝为百果之王,荔枝成熟后可加工成荔枝干、罐头、蜜饯、荔枝酒等,并可入药。据《本草纲目》所载,它的果实“能止渴,益人颜色……通种、益智、健气”;壳能治“痘疮出发不爽快……又解荔枝热”;花和皮根能治“喉痹肿痛”。尤其是荔枝核能治“脾痛不止,妇人血气,疝气颓肿,阴肾肿痛,肾肿如斗”。
中药材常用的荔枝核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植物荔枝树(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种子。6~7月当果实成熟时采摘,去净皮肉,取出种子,洗净,晒干,用时捣碎,或盐水炒用。
荔枝核性甘温、涩,归肝、胃经,具有理气止痛,祛寒散滞作用,常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等证,也可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胃脘久痛,以及妇女气滞血瘀所致的经前腹痛或产后腹痛等证。
民间常用来:
1. 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
2. 治疝气疼痛:可用荔枝核15克,焙干研末,空腹时用开水送服。或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克,研末,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克。或荔枝核49 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糊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
3. 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4. 治肋间神经痛: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取6克,加广木香6克,水煎服;
5. 治癣:荔枝核研末,调醋搽患处。
荔枝核《本草从新》认为:“无寒湿滞气者勿服生。”而对于荔枝,体虚弱、或病后津液不良者、或胃寒痛者,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食品,但荔枝含有叶酸、柠檬酸,且性甘温,虚火旺者不宜多食。所以民间“一个荔枝三把火”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若吃太多,会出现口腔溃疡、粘膜发炎、流鼻血,甚至腹泻、胃部不适,特别对于糖尿病者或便秘老人少吃甚至不要吃为宜。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