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七. 教您在家量血压
- 十二. 长期透析,三度房室传导...
- 胸痛是不是就是严重的心脏病?
- 雨季如何祛“湿”
- 血脂异常病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
- 胸闷、憋气?“春困”作怪
- 春季咽痛需防风湿热
- (6).乌梅食疗治常见病
- (5).乌梅煲粥治胃炎
- 小便也晕厥
-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
- (五)红酒益心脏,少量喝喝又何...
- 感冒后心悸 或是病毒“入心”
- 灰霾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
- 六. 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性福”...
- 五. 您的血压达标了吗?
- 四. 为什么要作24小时血压监...
- 由中年教师猝死的悲剧说起
- (四)“上火”后如何清火
- (4)石决明--不单单是清肝明...
- 冠心病的治疗
- 冠心病心绞痛健康知识宣教
- 十一. 惠州市博罗重度贫血痛风...
- 十. 四川遂宁患者:急性右冠闭...
- (3). 田七:心血管疾病的克...
- (2). 支架术后的饮食调理
- (1).蒲公英巧治痛风
- (三) 正确量血压
- 九. 59岁安徽亳州人:急性心...
- 八. 广州黄埔区75岁梅毒患者...
- 二. 自测血压要注意的问题
- 七. 北京患者:出差广州饮酒后...
- 3. 走近闽东畲族“青草医”
- (一) 心脏病人冬季宜吃什么水...
- 18. 结尾篇:告别泉州
- 17. 海滩边的“香姑娘”--...
- 15. 默默守护阶前的麦门冬
- 14. “栀子花 白花瓣”
- 14. 南少林寺边艾叶香
- 六 38岁湖南省邵阳打工仔:急...
- 五 新疆阿勒泰矽肺患者:双支病...
- 四 叙利亚高度肥胖患者:右冠后...
- 12. 九莲山下寻贯众
- 13. 梅妃故里荔满城
- 11. 生生不息的野菜??鱼腥...
- 10. 峭壁上的金樱子
- 9. 枇杷满城报春来
- 三. 广东韶关乐昌患者:急性心...
- 8. “兴化桂元甲天下”
- 7.青梅煮酒话乌梅
- 心衰的液体管理
- 二. 深圳患者:以气促,肺部感...
- 6. 董奉草堂杏林春
- 5.“天生天养”话牡蛎
- 4. 山上的植物海金沙
- 2. 东吾洋上石决明
- 让管理扎根基层
- 博士一封信 县长动容拨出救命...
- 一. 广州芳村患者:急性心肌梗...
- 1.“芳草寻源”福建行--随亚...
- 下乡去 为了那山那人
- 寒冷 提防心梗
- (二)“春夏养阳”治冬病
- 作者:李松|发布时间:2012-12-26|浏览量:301次
??“‘春夏养阳’治冬病” 《羊城晚报》 2008.7.4(天天健康-保健B6版)
一到夏天,很多医院又开始了伏天的“天灸”或其它一些治疗方法,那些有颈椎病的,冬天常发关节炎的,还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在医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种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选用某些中药在伏天进行穴位的贴敷、针刺、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治疗其实是运用了中医“冬病夏治”理疗。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李松
中医讲的“冬病夏治”是非常有科学根据的。所谓“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在夏天对冬季常见的一些比较难治的、具有寒邪特性的慢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因为在冬季,阴气上升,人体容易受到寒邪侵袭,积聚日久导致内寒,在冬天往往难愈,而到夏季,气温升高,人体阳气上升,利用这一有利的时机进行治疗,能最有效地驱风祛寒,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减轻症状,并预防复发的目的。
“冬病”一般是指那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冻疮、慢性腹泻、虚寒性的妇科疾病,还有肾虚引起的腰痛等等,它们都具有中医所讲的脾胃虚寒、肾气虚的特点。
其实,除了上面所讲的“天灸”、穴注、拔罐、刮痧等外治方法,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不同的中药内服或食物疗法也能起到温经散寒、驱除宿邪、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例如可以针对个体体质差异,以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来提高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老慢支的患者一般与肺脾两虚、肾气不足有关,因此这些病人在夏季一般多选用黄芪、冬虫夏草、胡桃肉、淮山、山萸肉等具有健脾益气、补益肺肾的中药,而食疗上多选用乌鸡、老鸭、猪肺、白萝卜等与上述部分药材煲汤或粥。老胃炎的患者则多半有脾胃虚寒、经脉运行不畅的特点,所以临床多选用山楂、炒麦芽、茯苓、淮山、红枣、当归等具有健脾益气、温经散寒的药材煲粥来达到和胃健脾,消积除胀,行气镇痛的功效。冻疮则多选用当归、红花、川芎具有散寒止痛、活血祛瘀功效的药材,与温阳的食物如羊肉、花椒、生姜、甚至白酒等搭配,煲粥煲汤都可以各取所需。
不过,夏天由于天气炎热,一般慎用或少用过于温热的药物,否则会出现发热、出血、疮疡肿毒等病变。夏季出汗多,也不宜用具有过度发汗作用的药物,否则会丧失津液,反而耗伤人体阳气。另外,过度使用补益之品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反而碍胃而出现腹胀、纳差等症状。在饮食上,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要多吃杂粮。也不可过食川菜、湘菜等辛辣食物等,以免内热过重。口味重的饮食则易生痰生湿生热,也是要避免的。生冷瓜果也应适可而止,以免损伤脾胃,进一步耗伤正气。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