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 外阴阴道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 外阴疣状癌
- 28岁,女,可能得了宫外孕,应...
- 美国妇产科学院盆腔器官脱垂临床...
- 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共识
- 医生与病人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腹腔镜...
- 腹腔镜技术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
-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指南
- 2012 NCCN卵巢癌包括输...
- 2012 NCCN卵巢癌包括输...
- 《2012 年宫颈癌临床实践指...
-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 巧克力囊肿怎么治疗
- 抗磷脂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转自李...
- 腹腔镜卵巢癌手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研究现状与...
-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研究现状与进...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及其诊治
- 子宫动静脉瘘
- 外阴阴道黑色素瘤研究进展(转)
- 产科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
- 来曲唑在促排卵中的应用
- 宫颈抹片反应性炎症细胞改变是否...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
- 代谢综合征的历史演变及对相关疾...
- 代谢综合征的再认识:皇帝的新装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 《2010年NCCN卵巢癌临床...
- 来曲唑促排卵研究进展
- 客观评价盆底重建新术式
-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锥切)相关问...
- 外阴疣状癌(verrucous...
- 子宫肌瘤与妊娠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
- 对宫颈糜烂的重新认识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
- 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历史
- 卵巢Brenner 瘤
- 原发性卵巢肉瘤
- 可吸收薄膜在整形外科术后防粘连...
- 腹膜假黏液瘤的诊治进展
- 《2009 NCCN卵巢癌临床...
-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子宫...
- 卵巢囊肿的手术指证
- 请你不要给我送红包
- 《2009 NCCN子宫肿瘤临...
-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新进展
- 《2009 NCCN 宫颈癌临...
- 阴道微生态环境与女性生殖道健康
- 皮肌炎
- 家族性卵巢癌综合征
- 10个破坏免疫力的“魔鬼”(转...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多长时间可以怀...
- 细菌何罪?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你的卵巢时钟几点了?
- What is Anti Mu...
- 壳聚糖
- 巴氏腺血肿?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
- 疫苗与妊娠
- 胸壁浅表血栓性静脉炎一例
-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颈癌
- 葡萄胎清宫前发生肺转移一例
- 未成熟畸胎瘤3A期一例
-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一...
- 未成熟畸胎瘤Ⅰ级一例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时的治疗
- 作者:孙宝治|发布时间:2014-11-07|浏览量:624次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好发于20~40岁生育年龄的女性,而且不影响生育功能,所以ITP合并妊娠者较常见。ITP是妊娠前3个月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占妊娠者的011%,占孕期血小板减少者的510%。根据ITP的发病机制,患者体内有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PAIgG),此抗体不仅可使患者自身血小板遭到破坏而减少,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血小板,引起胎儿血小板减少。因此ITP合并妊娠时的治疗必须同时面对两个患者,即母亲和胎儿。
ITP合并妊娠时母亲的治疗
女性ITP患者一旦妊娠后,血小板会进一步下降,症状会加重。因此原则上ITP女性患者最好暂不妊娠,特别是严重的ITP(血小板<20×109/L)患者,因为妊娠后除病情可以进一步加重外,治疗亦比较困难,这是因为许多治疗不但会增加妊娠合并症,而且对胎儿可能会有影响,致使许多药物不能如同非妊娠时那样应用,常受到许多限制。根据母亲血小板减少程度的不同,处理亦异,介绍如下。
1、轻度ITP(血小板>50×109/L,临床无出血表现)的治疗
患者一般可正常妊娠,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口服氨肽素1g,3次/d,长期服用无副作用。但应注意避免感冒和外伤,平时应有规律地生活和严密观察全身的出血倾向,并定期(1个月左右1次)做血小板计数检查,加重时可按下面的情况治疗。
2、中度ITP〔血小板(20~50)×109/L〕的治疗
患者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对首选治疗尚有争议。糖皮质激素在非妊娠女性虽可首选,但在妊娠后应用会有较多副作用,如可致妊娠糖尿病、骨质疏松、体重增加,也可导致血压升高而增加先兆子痫的危险,尽管对胎儿的致畸作用不肯定,但妊娠前3个月一般不主张应用,妊娠4~6个月可用可不用时应慎重使用,而妊娠后3个月若无其他禁忌证时一般均可应用。此药疗效较好,应用方便,而且便宜,应用方法和剂量与非妊娠者相同,只是体重不能按妊娠时的体重计算,而是按妊娠前的体重计算,当有效后应减量至最低有效维持量。目前对ITP合并妊娠疗效最好而副作用最小的还是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若出血症状较明显时,尽管血小板的数量不太低(可能合并血小板功能异常)仍需应用,用法和用量与非妊娠时相同,只是体重按妊娠前的体重计算,因为丙种球蛋白的半衰期为10天左右,所以为保持有效浓度,必要时可每10天左右静脉再补充10g维持。此药的最大缺点是价钱太贵,若有条件者应列为首选。而非妊娠者可应用的其他药物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丹那唑等均有致胎儿畸形等副作用被列为禁忌。其他一般处理同轻度ITP患者。
3、重度ITP(血小板<20×109/L)的治疗
一般重度ITP患者不应该妊娠,若不小心发生妊娠时,最好应尽早行人工流产,流产前先每天静脉给地塞米松10~20mg,连续3天,第3天输注1个单位的血小板,使血小板>50×109/L,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再按ITP的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若患者坚决要
求继续妊娠,则危险性较大,而且处理困难,应住血液内科病房治疗,妊娠前3个月只能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用法和用量同上;4~6个月开始加用糖皮质激素,用法和用量同上,但应严密观察副作用,若足量治疗1个月以上仍不见效,可权衡利弊后谨慎考虑行脾切除治疗。整个妊娠过程都应在妇产科和血液内科观察和治疗。
4、分娩时的处理
中、重度ITP患者血小板仍低者,一般应于预产期前半个月左右提前入住产科病房,继续接受升高血小板和减轻出血的治疗,并由产科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帮助孕妇分娩,以保证母亲和胎儿的安全。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及其处理
患IT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容易同时患血小板减少,根据文献统计,新生儿血小板≤50×109/L者占10%左右,≤20×109/L者占5%左右。在分娩前检测胎儿血小板或预测血小板的数量均比较困难,但胎儿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能与母亲的PAIgG浓度、胎儿巨核细胞增生情况、胎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血小板的能力有关。因为胎儿血小板减少一般呈自限病程,短期内可自行恢复,所以一般不用治疗,若血小板<20×109/L或有出血者,可静脉给丙种球蛋白,1g·kg-1·d-1,连用1~5天,视血小板减少和出血情况而定,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因其作用较慢,而且易致感染,必要时可静脉输注浓缩血小板。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