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 外阴阴道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
- 外阴疣状癌
- 28岁,女,可能得了宫外孕,应...
- 美国妇产科学院盆腔器官脱垂临床...
- 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共识
- 医生与病人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腹腔镜...
- 腹腔镜技术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
-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指南
- 2012 NCCN卵巢癌包括输...
- 2012 NCCN卵巢癌包括输...
- 《2012 年宫颈癌临床实践指...
-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 巧克力囊肿怎么治疗
- 抗磷脂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转自李...
- 腹腔镜卵巢癌手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研究现状与...
-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研究现状与进...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及其诊治
- 子宫动静脉瘘
- 外阴阴道黑色素瘤研究进展(转)
- 产科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
- 来曲唑在促排卵中的应用
- 宫颈抹片反应性炎症细胞改变是否...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
- 代谢综合征的历史演变及对相关疾...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 《2010年NCCN卵巢癌临床...
- 来曲唑促排卵研究进展
- 客观评价盆底重建新术式
-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锥切)相关问...
- 外阴疣状癌(verrucous...
- 子宫肌瘤与妊娠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
- 对宫颈糜烂的重新认识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
- 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历史
- 卵巢Brenner 瘤
- 原发性卵巢肉瘤
- 可吸收薄膜在整形外科术后防粘连...
- 腹膜假黏液瘤的诊治进展
- 《2009 NCCN卵巢癌临床...
-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子宫...
- 卵巢囊肿的手术指证
- 请你不要给我送红包
- 《2009 NCCN子宫肿瘤临...
-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新进展
- 《2009 NCCN 宫颈癌临...
- 阴道微生态环境与女性生殖道健康
- 皮肌炎
- 家族性卵巢癌综合征
- 10个破坏免疫力的“魔鬼”(转...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多长时间可以怀...
- 细菌何罪?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你的卵巢时钟几点了?
- What is Anti Mu...
- 壳聚糖
- 巴氏腺血肿?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
- 疫苗与妊娠
- 胸壁浅表血栓性静脉炎一例
-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颈癌
- 葡萄胎清宫前发生肺转移一例
- 未成熟畸胎瘤3A期一例
-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一...
- 未成熟畸胎瘤Ⅰ级一例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代谢综合征的再认识:皇帝的新装
- 作者:孙宝治|发布时间:2010-09-17|浏览量:349次
代谢综合征(MS)是以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型肥胖等多种主要疾病或危险因素在个体聚集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尽管现在对MS的本质和起因还了解不深,但对它的危害性医学界已取得共识:与代谢有关的多种疾病或致病因素同时出现在单个个体身上,它们互相协同作用,产生了比单一病因作用强得多的致病(主要是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作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青岛市立医院妇科孙宝治
MS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概括为下列方面:
1 定义混乱
MS 的定义比较混乱。从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MS工作定义以来,各国有关研究机构相继提出了10余种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的共同点是认为MS是代谢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个体的聚集。但对MS的组成成分及其致病强度各家看法不一致,因此各家提出的MS定义和诊断标准不一致。这给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对比性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了困难。
2 前景尚待评估
开展MS研究能不能对心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提供比传统的(即单个危险因素及其组合的致病作用)研究得到更有价值的结果?Greenland认为要明确这一点需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有三个关键性的问题:
①MS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AS)的中间环节还是根本原因?从病因-疾病的因果链看,MS与AS之间联系的强度低于单个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组合与AS之间的联系。现有的关于MS与AS之间联系的证据远没有达到流行病学中关于证明因果关系的8条标准。因此目前尚不能证明采用MS的概念在认识病因和发病机制上优于单个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组合的概念。
②采用MS概念能否提高对心血管病的预测呢?过去研究结果的答案是不能。现在的一致看法是用弗莱明翰模型(量表)或其他类似模型预测心血管病事件明显优于用MS来预测。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模型是根据长期的前瞻研究结果得到的,而用MS预测心血管病事件的前瞻研究尚未开展。另外,至少有5项在不同人群中开展的研究表明,MS本身并不能提供比综合各种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更多的信息。
③临床医生采用MS概念诊治病人是否能取得比采用其他认定和处理CVD危险的方法更好的效果,并能进一步改善病人的转归?答案是目前还没有研究结果可以证明采用MS概念诊治病人比用现有的CVD发病危险量表(包括危险分层)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 临床价值受质疑
根据以上分析,最近以Richard Kahn为代表一组研究者对MS是否存在和有没有必要采用MS的概念提出了一系列质疑,主要有:
①代谢综合征不符合医学上关于“综合征”的条件;
②MS的诊断缺乏生物学基础;
③MS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预测价值不高;
④“总体”的作用比不上各组成部分相加总和的作用;
⑤MS的临床应用没有科学证据;⑥给某人诊断为MS会给医生和病人带来很多误解。因此,他们把MS比作“皇帝”穿了一件看不见、摸不着(即没有实际意义)的“新衣”。
4 仍有希望
尽管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卫生决策机构都对MS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已发表了不少文章,希望在掌握了MS的规律后我们就可以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现在看来还为时过早,因为将MS的概念用于指导CVD临床治疗和人群预防还十分缺乏循证依据。另外,从病因角度看,非代谢性的心血管病的病因比代谢性的病因多得多。他们的致病作用也十分强,尤其是吸烟、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在特定的情况下这些非代谢性的因素起着关键性的致病作用。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和防治的任务更为艰巨。而这些因素在MS的概念中根本没有涉及。因此即使MS的问题得到全部阐明和解决,人类征服心血管病的目标仍然遥远。因此,国际上有远见的专家认为,与其耗费精力翻来复去地讨论各式各样的定义,还不如停止有关孰优孰劣的争论,把精力集中于探讨危险因素(经典的和新发现的)及其组合的致心血管病的机制和作用。尤其不要忘记对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非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致病作用的研究。我们认为,MS的提出加深了对危险因素聚集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关于以下几点现在医学界已达到了共识:
①某些“代谢性”危险因素倾向于共同存在并非是机遇所致;
②这些危险因素单个或多个联合作用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发病危险;
③现在还没有针MS本身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治疗只能针对组成MS的各个危险因素;
④在发现一种危险因素存在时要主动寻找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对于并存的危险因素必须关注并予以更积极的治疗。因此MS的提出和研究对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不过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它优于其他概念的不可替代性,但也没有证据证明它毫无价值。
5 征途漫漫
MS的提出加深了对危险因素聚集重要性的认识,但并非是医学上的革命性创举,而只是人类在征服心血管病和代谢疾病征程中的一次重要努力。人类征服心血管病的路程还十分遥远,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并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作者:吴兆苏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