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手册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强直性脊柱...
-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饮食
- 红斑狼疮病人为何不能晒太阳
- 如何正确选择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系统性红斑...
- 通知:本人门诊概况及时间
- 不断完善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 痛风的饮食
- 痛风防治 重在饮食
- 强直性脊柱炎用常用药及生物制剂...
- 如何分辨“风湿”还是“类风湿”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指南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学习疾病相关...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指南
- 什么样的风湿病患者难康复
- 早期诊断硬皮病
- 风湿性多肌痛(PMR)最新诊断...
-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现状
- RA患者,早期治疗是关键
- 风湿病治疗中激素应用的10点建...
- 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的指标...
- 关节炎患者如何运动
- 临床医生必须知道的150个知识...
- 2009年最新类风湿性关节炎(...
- 治痛风用药的误区
- 哪些药物会引起痛风发作
- EULAR 2009 类风湿性...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趋势
- 什么是免疫抑制剂?在风湿性疾病...
- 为什么用柳氮磺胺吡啶来治疗风湿...
- 如何合理使用氨甲喋呤?
- 氯喹是抗疟药,为什么也用来治疗...
- 什么是结节性红斑?
-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 什么是雷诺氏现象?
- 糖皮质激素(GC)类药物在各学...
- TNF-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
- 什么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 风湿热和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
- 什么是骨关节炎/骨质增生/退行...
- 无症状高尿酸症是否需要治疗
- 西药联合中药治疗风湿病的目的
- 类风湿该使用什么治疗方案?
- 为什么氨甲喋呤作为一种抗肿瘤药...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为什么出现贫...
- 强直性脊柱炎应做哪些检查
- 重视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的早...
- 什么是回纹型风湿症?
- 强直性脊柱炎手册??诊断和治疗
- 类风湿性关节炎手册??诊断和治...
- 痛风手册-诊断和治疗
-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的选择和应用
- 什么是风湿病
- 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治好吗?-栗占...
- 多发性肌炎的治疗方案及原则是什...
-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如...
- 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须知
- 甲氨蝶呤在风湿病治疗中的专家共...
- 痛风病人能否喝鹿鞭酒?
- 痛风该怎么治疗?
-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只吃中药调节...
- 类风湿15年现活动期疼痛难忍怎...
- 莱福米特对将来生育会又影响吗?...
- 产后风湿如何诊断及治疗?
- 红斑狼疮患者须知
- 类风湿治疗念好“三字经”,走好...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晨僵有何临床...
- 青少年腰痛不容忽视-强直性脊柱...
- 强直性脊柱炎为什么会侵犯骶髂关...
- 防止强直性脊柱炎走向残废
- 生物制剂联手传统疗法治疗类风湿...
- 激素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最新建议?...
- 2008美国风湿病年会快讯-干...
- 2008美国风湿病年会快讯-系...
- 2008美国风湿病年会快讯-类...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
- 如何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良药-...
- 说说激素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地位-...
- 青少年慎用雷公藤,为什么?
- 风湿病的心理治疗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显微镜...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大动脉...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混合性...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风湿性...
- 风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在风湿病治疗中...
- 类风湿性关节炎游走性疼痛有何特...
- 肩周炎的诊断及治疗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治...
- 风湿病常用检查方法有哪些?
- 骨关节炎病人该如何防护?
-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要不要“忌口”
- 红斑狼疮患者的忌口
-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
- 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方法(转载)
- 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
- 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疑问小问...
- 如何判断红斑狼疮活动?
- 我国红斑狼疮诊断标准是什么?
- 系统性红斑狼疮知识小问答
- 红斑狼疮病人应如何自我保健?
-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 什么人易患强直性脊柱炎?
-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受损有哪些特点...
-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能结婚、生育...
- 如何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是否为活动...
- 类风湿关节炎为什么会发生关节畸...
- 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要早期治疗?
- 类风湿关节炎能根治吗?
- 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临床分型?
-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如何?
- 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要定期到...
- 颈椎病的诊治与康复指南
-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的...
- 激素的副作用主要有哪些?
- 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何长治久安
- 临床医生诊断精短警句(转载)
-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什么是痹证?
- 系统性红斑狼疮科普知识(二)
- 风湿病的护理
- 什么是风湿寒性关节痛?
- 痛风病人的饮食
-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中医是医学艺术-转载于中国健康...
- 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类风湿关节...
- 类风湿患者,不再做“迷途羔羊”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多发性肌炎...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赖特综合征...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银屑病关节...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白塞病诊疗...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成人Sti...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风湿热诊疗...
- 风湿病的常见症状有那些?
- 类风湿治疗 请患者谨防“医托”
- 风湿病的冬病夏治
- 古代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关...
-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误区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注意什么?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系统性硬化
- 关节炎患者如何运动?
- 千万别忽视产后风湿病
- 关节炎患者的常规注意事项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骨性关...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干燥综合征
- 正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性
- 如何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 阴天下雨关节痛一定是风湿性关节...
- 中华风湿病诊治指南-原发性痛风
- 类风湿关节炎的目标治疗策略
- 作者:孙国民|发布时间:2011-05-19|浏览量:1193次
??早期强化治疗、密切随访、评估病情和个体化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张文
严密控制的治疗策略要求临床医生给予患者早期强化治疗、密切随诊并应用合理的评估体系进行病情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孙国民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策略已被风湿界广泛接受,在病程早期及时给予抗风湿药物(DMARD)治疗可减少骨质侵蚀并保护关节功能。目前,国外提出RA治疗的两个新概念,即目标治疗原则和严密控制策略。
因此,RA的治疗应采用严密控制的治疗策略,即早期使用有效的DMARD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应用合理的病情检测指标评价疾病活动度,并依此调整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改善RA患者的预后。与传统治疗策略比较,严密控制策略强调遵循个体化原则、早期强化治疗、缩短随访间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以疾病活动度为依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早期强化治疗
RA治疗指南建议,最好在开始治疗后3个月内,最多在6个月内使RA患者达到或基本达到治疗目标。因此,一旦诊断RA,应尽早应用强有力的DMARD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和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采用单药或治疗机制不同的DMARD联合治疗或生物制剂与传统DMARD联合治疗等。
一般来说,联合方案较单药疗效更佳。作为RA治疗的基石药物,甲氨蝶呤应为DMARD的首选,且在联合治疗方案中也应作为核心药物与其他DMARD或生物制剂联合。如甲氨蝶呤禁忌或不能耐受,其他可作为首选的药物包括柳氮磺吡啶(SASP)、来氟米特等。
目前,国内外有循证医学证据、应用较多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甲氨蝶呤+羟氯喹,甲氨蝶呤+SASP,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SASP+羟氯喹和甲氨蝶呤+SASP+羟氯喹等。当然,在我国雷公藤与甲氨蝶呤或其他DMARD药物联合的方案也很常用,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也不失为较好的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在追求尽早达到临床缓解时,还应尽量减少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使受益和风险比达最理想水平。
密切随访
所谓密切随访,即增加随访频率,并在每次随访时对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相应调整治疗方案。在患者未达到和刚达到临床缓解期间应密切随访,参考有效的病情评价体系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尽快达到临床缓解并保持缓解状态。欧洲指南推荐:在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之前,对于高度或中度活动的患者应每月随访,低度活动者可每1~3个月随诊1次,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包括现有药物剂量的调整或更换药物。对于已经达到临床缓解或低活动性的患者,可以每3~6个月进行随访和评估1次。
评估病情
正确评估疾病状态是调整治疗的前提。目前,国际通用的RA评价体系有多种,包括疾病活动性评分、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和放射学评分。疾病活动评估常用的有疾病活动评分(DAS,DAS28<2.6或3.2为缓解或低度活动)、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等;关节功能评分主要用健康评估问卷(HAQ),放射学评分一般使用Sharp评分等。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需要和可操作性进行选择。
个体化治疗
RA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疾病,患者病情轻重不一,药物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依照指南治疗的同时,对不同患者应充分考虑个体化治疗,结合患者年龄、病情、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药物耐受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等进行相应治疗,以最大程度使患者达到临床缓解。
保持缓解状态。欧洲指南推荐:在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之前,对于高度或中度活动的患者应每月随访,低度活动者可每1~3个月随诊1次,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包括现有药物剂量的调整或更换药物。对于已经达到临床缓解或低活动性的患者,可以每3~6个月进行随访和评估1次。
评估病情
正确评估疾病状态是调整治疗的前提。目前,国际通用的RA评价体系有多种,包括疾病活动性评分、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和放射学评分。疾病活动评估常用的有疾病活动评分(DAS,DAS28<2.6或3.2为缓解或低度活动)、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数(CDAI)等;关节功能评分主要用健康评估问卷(HAQ),放射学评分一般使用Sharp评分等。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需要和可操作性进行选择。
个体化治疗
RA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疾病,患者病情轻重不一,药物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依照指南治疗的同时,对不同患者应充分考虑个体化治疗,结合患者年龄、病情、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药物耐受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等进行相应治疗,以最大程度使患者达到临床缓解。
--转载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