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什么样...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什么样...
- 三阴乳腺癌尚无标准方案
- 胰腺癌内科治疗进展
- 转于正洪大夫的科普佳作:一个癌...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共识解...
- 室内污染增加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
- 最新消息:5月5号下午1:40...
- 睡眠影响寿命长短
- 宋勇教授:2012年非小细胞肺...
-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内科治疗...
- 2011版NCCN膀胱癌指南解...
- 2011NCCN肾癌指南解读(...
-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v2...
-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 高发的甲状腺癌:脾气还算温和
- 甲状腺癌:你了解有多少?
-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0(...
- 晚期食管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 肺癌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 你会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吗?
- 阿司匹林抑制癌症转移
- Medscape评出2011年...
- 细说化疗罕见急症(一)
- 原发性肝癌诊断和内科药物治疗规...
- 吸烟者多吃梨能减少癌症发生
- “饿死肿瘤”成癌症治疗新趋势
-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
- 三阴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 预防癌症我们该怎么做?
- 幸福是什么?
- “美人痣”---让人欢喜让人忧
- 似水流年三十载(转成维英同学的...
- 胃癌内科药物治疗规范(2011...
- 乳腺癌内科药物治疗规范(201...
-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0年)
- 食管癌ABC
- 2011健康食物排行榜:木瓜取...
- 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
- 结直肠癌的内科治疗规范(201...
-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规范(201...
- 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规范(2...
- 三阴性乳腺癌:最新进展
- 晚期胃癌的一线药物治疗进展(《...
- 今年世界癌症日主题:癌症是可以...
- 认识癌症患者人性的一面
- CLS生物免疫治疗--肿瘤治疗...
- 五味杂陈??2010年十大医疗...
- 2010年中医药十大新闻发布,...
- 治疗癌症疼痛药品达宁有毒副作用...
- 常用镇痛药的心血管安全性令人担...
- 2010临床肿瘤学领域重大进展
- 生活中你必知的140条健康常识...
- 转博:多吃蔬果少吃肉 不会得癌...
- 冬季八种食物最适合陪你过冬
- 癌症病人的自我心理治疗
- 健康指南:豆浆的9大好处和7大...
- 让癌症不再与疼痛捆绑(《江苏卫...
- 糖尿病与癌症
- AFP阳性胃癌
-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LFP方案治疗...
- 恐怖的数字:吸烟危害知多少?
- 胃癌的危险因素,你了解多少?
- FOLFOX:亚洲晚期肝癌患者...
- 2010ASCO:四大研究揭晓...
- 中青年人长期便中带血警惕肠癌
- 癌痛治疗,我们关注了多少?
- 欧洲:晚期乳腺癌十二条治疗建议
- 癌症患者用了麻醉药如何处理不良...
- 抗肿瘤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 晚期肿瘤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支治疗...
- NCCN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指南...
-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
- 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优于分期...
- 2010年第2版《NCCN结肠...
- 春天如何饮用新茶才更健康
- XELOX??结肠癌辅助治疗新...
- 解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癌症患者静...
- 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草案)...
- 中国和日本胃癌治疗临床经验之谈
- 2010年第1版NCCN结肠癌...
- 结直肠癌内科临床研究进展--2...
- 世界癌症日:让癌症与你我无缘?...
- 肿瘤核医学的现状和展望(朱承谟...
- 肠癌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
- 肿瘤患者的应激及集体心理治疗
- 85?癌症病患属于酸性体质?如...
- 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建议
-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中国...
- 中国专家点评ASCO 2009...
- 肿瘤化疗过敏反应救治
- 中国失眠治疗共识
- 作者:郭仁宏|发布时间:2009-08-28|浏览量:2798次
为了规范失眠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国失眠治疗共识专家组在药物
治疗上达成共识。
■一般原则
治疗失眠应该选择非苯二氮(草字去早加卓)类药物作为一线药
物。开始治疗后应监测并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如终止治疗将影响患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郭仁宏
者的生活质量或其他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症状时应维持治
疗。
失眠的综合治疗应包括三方面:①病因治疗。②睡眠卫生和认知
-行为指导等。③药物治疗。
■催眠药物治疗的指征:
失眠继发于或伴发于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原发或伴发疾病。
一般原则是:不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首先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
习惯。
不同类型失眠治疗原则:
◆急性失眠:早期药物治疗。
◆亚急性失眠:早期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
◆慢性失眠:建议咨询相关专家。如药物治疗以迅速缓解症状为
目的,则只需临时或间断用药。服药8周后应再次评估患者状况。
■持续治疗与间断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提倡间断用药,
但相关研究甚少,且推荐剂量各异,目前尚无成熟的间断治疗模式,
可推荐进行“按需用药”。“按需用药”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白天的
工作情况和夜间的睡眠需求考虑使用短半衰期镇静催眠药物,强调镇
静催眠药物可在症状出现的晚上使用,待症状稳定后不推荐每天晚上
用(间歇性或非连续)。有临床证据的能按需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具
体策略是:
①预期入睡困难时,于上床前15分钟服用;
②根据夜间睡眠的需求使用,上床30分钟不能入睡时;
③通常起床时间前5小时醒来(夜间)无法再次入睡时;
4根据白天活动的需求使用。
■终止药物治疗的指征:
当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可考虑逐渐停药。
停药应有步骤,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
常用的减量方法为逐步减少夜间用药量。
■结论
药物治疗应和行为治疗及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相结合。约有2/3
的药物治疗患者转为慢性病程,症状时有波动,反复的短期药物治疗
可避免产生药物耐受和依赖性。另据了解,催眠药研究进展较快,与
传统催眠药不同的是,短期催眠药如思诺思等,可以更有效、迅速地
发挥作用。 (神内)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