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什么样...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什么样...
- 三阴乳腺癌尚无标准方案
- 胰腺癌内科治疗进展
- 转于正洪大夫的科普佳作:一个癌...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共识解...
- 室内污染增加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
- 最新消息:5月5号下午1:40...
- 睡眠影响寿命长短
- 宋勇教授:2012年非小细胞肺...
-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内科治疗...
- 2011版NCCN膀胱癌指南解...
- 2011NCCN肾癌指南解读(...
-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v2...
-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 高发的甲状腺癌:脾气还算温和
- 甲状腺癌:你了解有多少?
-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0(...
- 晚期食管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 肺癌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 你会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吗?
- 阿司匹林抑制癌症转移
- Medscape评出2011年...
- 细说化疗罕见急症(一)
- 原发性肝癌诊断和内科药物治疗规...
- 吸烟者多吃梨能减少癌症发生
- “饿死肿瘤”成癌症治疗新趋势
-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
- 三阴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 预防癌症我们该怎么做?
- 幸福是什么?
- “美人痣”---让人欢喜让人忧
- 似水流年三十载(转成维英同学的...
- 胃癌内科药物治疗规范(2011...
- 乳腺癌内科药物治疗规范(201...
-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0年)
- 食管癌ABC
- 2011健康食物排行榜:木瓜取...
- 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
- 结直肠癌的内科治疗规范(201...
-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规范(201...
- 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规范(2...
- 三阴性乳腺癌:最新进展
- 晚期胃癌的一线药物治疗进展(《...
- 今年世界癌症日主题:癌症是可以...
- 认识癌症患者人性的一面
- CLS生物免疫治疗--肿瘤治疗...
- 五味杂陈??2010年十大医疗...
- 治疗癌症疼痛药品达宁有毒副作用...
- 常用镇痛药的心血管安全性令人担...
- 2010临床肿瘤学领域重大进展
- 生活中你必知的140条健康常识...
- 转博:多吃蔬果少吃肉 不会得癌...
- 冬季八种食物最适合陪你过冬
- 癌症病人的自我心理治疗
- 健康指南:豆浆的9大好处和7大...
- 让癌症不再与疼痛捆绑(《江苏卫...
- 糖尿病与癌症
- AFP阳性胃癌
-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LFP方案治疗...
- 恐怖的数字:吸烟危害知多少?
- 胃癌的危险因素,你了解多少?
- FOLFOX:亚洲晚期肝癌患者...
- 2010ASCO:四大研究揭晓...
- 中青年人长期便中带血警惕肠癌
- 癌痛治疗,我们关注了多少?
- 欧洲:晚期乳腺癌十二条治疗建议
- 癌症患者用了麻醉药如何处理不良...
- 抗肿瘤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 晚期肿瘤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支治疗...
- NCCN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指南...
-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
- 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优于分期...
- 2010年第2版《NCCN结肠...
- 春天如何饮用新茶才更健康
- XELOX??结肠癌辅助治疗新...
- 解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癌症患者静...
- 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草案)...
- 中国和日本胃癌治疗临床经验之谈
- 2010年第1版NCCN结肠癌...
- 结直肠癌内科临床研究进展--2...
- 世界癌症日:让癌症与你我无缘?...
- 中国失眠治疗共识
- 肿瘤核医学的现状和展望(朱承谟...
- 肠癌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
- 肿瘤患者的应激及集体心理治疗
- 85?癌症病患属于酸性体质?如...
- 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建议
-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中国...
- 中国专家点评ASCO 2009...
- 肿瘤化疗过敏反应救治
- 2010年中医药十大新闻发布,针灸“入遗”
- 作者:郭仁宏|发布时间:2011-01-31|浏览量:634次
1、中医药积极参与医改、全面落实《若干意见》取得成效。
各地普遍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降低报销起付线,推进中药基本药物的增补、配备和使用,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科室得到加强,中医坐堂医进一步规范,将中医药内容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内容,安徽、北京、甘肃等地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医院特色优势的体制机制。中央安排50多亿元,国家重点支持了16个中医临床研究基地、41所地级市以上中医院和147所县中医院建设。吉林、上海等9个省(区、市)出台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专门文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意见支持甘肃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召开全国民间医药和民营中医医疗工作座谈会,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郭仁宏
2、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药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取得突破。11月,“中医针灸”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目前213项代表名录中的第一个传统医药类项目。《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两部中医古籍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3、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中医药孔子学院成立,为国外民众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医和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6月,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中医孔子学院在墨尔本成立。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该院是继2008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伦敦南岸大学合办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之后全国第二家中医孔子学院,为国外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医和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定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国上海,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暂定名),并将秘书处设在我国,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1)首次将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纳入。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负责指导和管理,对中医药进入国际标准化体系意义重大。
5、中医药参与玉树、舟曲重大自然灾害防病救治,发挥了独特作用。
4月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和8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中医药系统紧急组建救援医疗队参加救灾救治,中医(藏医)传统疗法和制剂在抢救伤员、灾后防疫、康复保健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独特作用。
6、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完成,摸清了中医家底。
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顺利完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医现状调查。被调查机构达80万个,此次调查是一项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对做好中医药宏观战略规划、科学管理决策、政策研究制定,确保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再启程,重点转向“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9月,以“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主题的中医中药中国行第二阶段活动顺利启动,通过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全国万名基层中医师读报等系列活动,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引导民众正确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这也是对张悟本等人引发的“养生乱象”所暴露出的群众对中医药服务强烈需求与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薄弱不相适应的有效回应。
8、四部委印发《全国民族医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对民族医药的扶持力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民委、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全国民族医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对民族医药工作全面部署。首次对民族医药进行大规模整理研究,对150部民族医药特色文献和140个民族医药诊疗技术进行规范整理和研究。确定了16个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一次换届改选顺利完成,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9、发展现代中药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部分重点之一。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先发展具有中医药优势的治疗领域的药品,培育50个现代中药。卫生部等三部局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简化审批程序,扩大调剂范围,规范制剂管理。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完成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并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10、5个中医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抑郁症中医证候学规律的研究”、“肾阳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应用”、“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样品库的建立与新药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技术创新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倡导科学精神、学术民主和平等自由交流,推动学术创新发展。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