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什么样...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什么样...
- 三阴乳腺癌尚无标准方案
- 胰腺癌内科治疗进展
- 转于正洪大夫的科普佳作:一个癌...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共识解...
- 室内污染增加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
- 最新消息:5月5号下午1:40...
- 睡眠影响寿命长短
- 宋勇教授:2012年非小细胞肺...
-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内科治疗...
- 2011版NCCN膀胱癌指南解...
- 2011NCCN肾癌指南解读(...
-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v2...
-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 甲状腺癌:你了解有多少?
-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0(...
- 晚期食管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 肺癌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 你会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吗?
- 阿司匹林抑制癌症转移
- Medscape评出2011年...
- 细说化疗罕见急症(一)
- 原发性肝癌诊断和内科药物治疗规...
- 吸烟者多吃梨能减少癌症发生
- “饿死肿瘤”成癌症治疗新趋势
-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
- 三阴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 预防癌症我们该怎么做?
- 幸福是什么?
- “美人痣”---让人欢喜让人忧
- 似水流年三十载(转成维英同学的...
- 胃癌内科药物治疗规范(2011...
- 乳腺癌内科药物治疗规范(201...
-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0年)
- 食管癌ABC
- 2011健康食物排行榜:木瓜取...
- 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
- 结直肠癌的内科治疗规范(201...
-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规范(201...
- 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规范(2...
- 三阴性乳腺癌:最新进展
- 晚期胃癌的一线药物治疗进展(《...
- 今年世界癌症日主题:癌症是可以...
- 认识癌症患者人性的一面
- CLS生物免疫治疗--肿瘤治疗...
- 五味杂陈??2010年十大医疗...
- 2010年中医药十大新闻发布,...
- 治疗癌症疼痛药品达宁有毒副作用...
- 常用镇痛药的心血管安全性令人担...
- 2010临床肿瘤学领域重大进展
- 生活中你必知的140条健康常识...
- 转博:多吃蔬果少吃肉 不会得癌...
- 冬季八种食物最适合陪你过冬
- 癌症病人的自我心理治疗
- 健康指南:豆浆的9大好处和7大...
- 让癌症不再与疼痛捆绑(《江苏卫...
- 糖尿病与癌症
- AFP阳性胃癌
-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LFP方案治疗...
- 恐怖的数字:吸烟危害知多少?
- 胃癌的危险因素,你了解多少?
- FOLFOX:亚洲晚期肝癌患者...
- 2010ASCO:四大研究揭晓...
- 中青年人长期便中带血警惕肠癌
- 癌痛治疗,我们关注了多少?
- 欧洲:晚期乳腺癌十二条治疗建议
- 癌症患者用了麻醉药如何处理不良...
- 抗肿瘤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 晚期肿瘤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支治疗...
- NCCN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指南...
-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
- 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优于分期...
- 2010年第2版《NCCN结肠...
- 春天如何饮用新茶才更健康
- XELOX??结肠癌辅助治疗新...
- 解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癌症患者静...
- 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草案)...
- 中国和日本胃癌治疗临床经验之谈
- 2010年第1版NCCN结肠癌...
- 结直肠癌内科临床研究进展--2...
- 世界癌症日:让癌症与你我无缘?...
- 中国失眠治疗共识
- 肿瘤核医学的现状和展望(朱承谟...
- 肠癌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
- 肿瘤患者的应激及集体心理治疗
- 85?癌症病患属于酸性体质?如...
- 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建议
-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中国...
- 中国专家点评ASCO 2009...
- 肿瘤化疗过敏反应救治
- 高发的甲状腺癌:脾气还算温和
- 作者:郭仁宏|发布时间:2012-12-03|浏览量:810次
(《江苏卫生保健》2012年12月第六期)
小杨年轻貌美,小小年纪便在公司独当一面,是令人羡慕的“白骨精”。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前不久公司组织的例行体检中,她却被查出患了甲状腺癌。确诊后,小王和父母整天以泪洗面,一想到患上肿瘤,寿命就屈指可数了,绝望之感几乎笼罩了整个家庭。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甲状腺癌与其他肿瘤不同,整体治疗效果非常好,十年存活率在90%以上。换句话说,大多数人经过规范治疗几乎都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郭仁宏
甲状腺癌,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实体癌,
事实上,像小王这样年纪轻轻就患上甲状腺癌的办公室女性还不在少数。35岁的李女士也是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被查出患了甲状腺癌。更令整个单位上下都瞠目结舌的是,包括李女士在内,参加体检的1500多名职工中,竟然有15人患了甲状腺癌。15 名甲状腺癌患者中,12 人是女性,最小的才23 岁。
从甲状腺癌流行趋势来看,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是该病的好发人群,女性患者为男性患者的2~5倍,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据统计,在各医院肿瘤科的病房里,住院的甲状腺癌患者60%~70%都是20~40岁的年轻女性,且以沿海地区居民居多。甲状腺癌之所以具有女多男少的特点,与甲状腺承担的生理功能有关。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具有摄取和存储碘的功能,同时合成和分泌影响细胞代谢、胎儿和婴幼儿发育的甲状腺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内的女性激素,很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体内雌激素水平越高,越能加剧甲状腺癌的发生。年轻女性处于生命旺盛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是一生中最高的,因此在此阶段容易出现甲状腺癌。
2000年我国甲状腺癌尚未进入女性恶性肿瘤发生率前十位,但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更跃升至女性易发肿瘤的第5位,年均增长6.2%,是近20 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高发,根在哪里
甲状腺癌年年高升,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呢?具体确切的病因目前尚难肯定,但从流行病学调查、肿瘤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放射性损伤 在临床上,很多事实说明甲状腺的发生与放射线的作用有关。特别令人注意的是,在婴幼期曾因胸腺肿大或淋巴腺样增殖而接受上纵隔或颈部放射治疗的儿童尤易发生甲状腺癌,这是因为儿童和少年的细胞增殖旺盛,放射线是一种附加刺激,易促发其肿瘤的形成。例如,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后,生活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儿童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是其他地方的100倍。成人接受颈部放射治疗后发生甲状腺癌的机会则不多见。
2.摄碘过量或缺碘 摄碘过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如瑞士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为2‰较柏林等非流行区高出20倍。相反,高碘饮食也易诱发甲状腺癌,冰岛和日本是摄碘量最高的国家,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其他国家高。居住在沿海城市的居民平时较多摄入海产品,且爱吃腌制海产品,不但可引起甲状腺相关疾病,更为甲状腺癌埋下隐患。
3.遗传因素 约5%~10%的甲状腺髓样癌有明显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并有嗜铬细胞瘤等,推测这类癌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遗传因素有关。
4.现代化生活方式。比如:①伏案工作。现在大多数的年轻白领长期面对电脑伏案工作。使得颈部血运障碍,气血郁结于颈部,不仅导致颈椎病、肩周炎,还会影响甲状腺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则郁积成瘤。②精神压力。现代社会年轻人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压力,白天工作之余,有些人夜晚还要熬夜,这种透支的生活方式加上长期情绪得不到疏解,使得甲状腺细胞得不到很好的修复代谢,长此以往则会令甲状腺受损得病。③辐射损伤。由于科技的发展,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辐射越来越多,如电磁辐射、微波辐射以及医疗检查所致的电离辐射等。这些辐射日积月累自然会损伤到人体的正常细胞,引起甲状腺细胞的异变。④滥用激素。大量富含激素的食物导致青少年内分泌系统紊乱,各类激素的摄入量过高也是引起甲状腺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虽然高发,脾气还算温和
纵观甲状腺癌年年翻新的发病数字,确实令人胆战心惊。但事实并非如此,调查的数据同时显示出甲状腺癌“温和”的一面来。在过去50年,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虽然增长了,3倍,但是其死亡率却保持平稳。
这是因为在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的预后总的说来是好的,不少甲状腺癌已有转移,但病人仍能存活十余年。甲状腺癌分为四大类:即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癌,占85%以上,而乳头状癌治疗效果又最好,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可能是人类最为良好的癌,病程长,预后好,几乎不影响正常寿命;其次有10%左右的是滤泡状癌,还有5%左右是髓样癌,还有1%~2%叫未分化癌。总之,涉及预后的因素很多,诸如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变的范围、转移情况和手术方式等,其中以病理类型最为重要。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95%可以较长期存活。这一切得益于检查手段的提高、手术技术的改善和较全面的术后治疗和管理。
首发症状:颈部无痛性肿块
早期的甲状腺癌如果得到及时的合理手术治疗,都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甚至术后就“恢复成”正常人。但是如果早期癌拖变成晚期癌,手术后的效果就要差很多,术后生存期也会大打折扣。如何才能早期发现颈部潜伏的危机呢?临床发现:甲状腺癌在早期多半没有任何症状,这就给了这些潜伏的癌细胞“蒙混过关”的机会,也给及时揪出这些“敌特分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虽然如此,但我们仍可以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来证实它们的存在,然后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般地说,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首发症状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多数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部分患者可有吞咽困难及颈部压迫感。另一部分患者可能首先发现颈部肿大的转移淋巴结,进而检查发现甲状腺内的原发病灶。因此,发现自身颈部有随吞咽而活动的肿块,或大于2厘米的固定颈部肿块,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同时建议2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精神压力过大的白领女性、有家族甲状腺癌病史、经常暴露在高辐射工作环境中的人、嗜好吃海鲜以及沿海地区居民等甲状腺癌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正规医院做一次甲状腺的彩超。这是一个很实际、很有用的方法,费用也不是太高,为10 0多元。
手术只是治疗的开始
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3个:第一是手术,第二是放疗,第三是口服甲状腺素。
早期的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就够了,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终身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目的一是弥补体内甲状腺素的缺乏,二是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很少有毒副作用。但是在服用甲状腺素片的过程中,需要足量口服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量:吃过多会出现甲亢的症状,吃过少则没有作用。
甲状腺癌手术之后,如果有以下3种情况,除了需要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外,还需要到核医学科接受内放射治疗:①有远处转移或肉眼可见的周围侵犯,不管肿瘤大小;②原发肿瘤>4厘米;③1~4厘米的肿瘤且有淋巴结转移,或有其他高危因素。常见的为131碘治疗 ,因为所有的残留甲状腺组织,以及80%以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转移灶,均具有摄取放射性131碘的能力,当口服大剂量131碘时,它就会像生物导弹一样定向到达病变部位,利用其所释放的β射线,将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转移灶彻底去除或摧毁。131碘治疗对手术后无转移的病人,将起到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而对已有转移的病人,则可有效地治疗转移灶,故131碘治疗对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病人都是必须的。131碘治疗方法简便,只需一次口服。由于是一种生物导弹式的治疗方法,对全身其他器官组织影响较小,故副作用和并发症均较少。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时间大多在5年之内,复发部位多在肿瘤原发处或颈部。因此,甲状腺癌病人应特别注意原手术部位或颈部是否有可触及的肿块。复发初期病人大多无自觉症状,一旦出现声音嘶哑、呛咳、憋气、吞咽不畅、咳血或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往往提示复发癌已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以,术后病人应该定期去医院接受检查,一般第一二年内每3个月或半年检查1次,以后每半年或1年检查1次。特别应注意的是,最好请原来手术的医生检查,因为他们了解病人术前、术后的情况。如前次手术不是在专科医院实施的,最好带上病情记录去专科医院检查。
一旦发现复发,切忌悲观而放弃治疗。目前,复发癌的治疗仍以外科治疗为主,绝大多数甲状腺复发癌都能彻底切除,即使无法彻底切除,有少量肿瘤残存的病人仍能获得较长的存活期。 (编辑/李靖)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