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什么样...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什么样...
- 三阴乳腺癌尚无标准方案
- 胰腺癌内科治疗进展
- 转于正洪大夫的科普佳作:一个癌...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共识解...
- 室内污染增加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
- 最新消息:5月5号下午1:40...
- 睡眠影响寿命长短
- 宋勇教授:2012年非小细胞肺...
-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内科治疗...
- 2011版NCCN膀胱癌指南解...
- 2011NCCN肾癌指南解读(...
-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v2...
-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 高发的甲状腺癌:脾气还算温和
- 甲状腺癌:你了解有多少?
-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0(...
- 晚期食管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 肺癌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 你会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吗?
- 阿司匹林抑制癌症转移
- Medscape评出2011年...
- 细说化疗罕见急症(一)
- 原发性肝癌诊断和内科药物治疗规...
- 吸烟者多吃梨能减少癌症发生
- “饿死肿瘤”成癌症治疗新趋势
-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
- 三阴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 预防癌症我们该怎么做?
- 幸福是什么?
- “美人痣”---让人欢喜让人忧
- 似水流年三十载(转成维英同学的...
- 胃癌内科药物治疗规范(2011...
- 乳腺癌内科药物治疗规范(201...
-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0年)
- 食管癌ABC
- 2011健康食物排行榜:木瓜取...
- 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
- 结直肠癌的内科治疗规范(201...
-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规范(201...
- 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规范(2...
- 三阴性乳腺癌:最新进展
- 晚期胃癌的一线药物治疗进展(《...
- 今年世界癌症日主题:癌症是可以...
- 认识癌症患者人性的一面
- CLS生物免疫治疗--肿瘤治疗...
- 五味杂陈??2010年十大医疗...
- 2010年中医药十大新闻发布,...
- 治疗癌症疼痛药品达宁有毒副作用...
- 常用镇痛药的心血管安全性令人担...
- 2010临床肿瘤学领域重大进展
- 生活中你必知的140条健康常识...
- 转博:多吃蔬果少吃肉 不会得癌...
- 冬季八种食物最适合陪你过冬
- 癌症病人的自我心理治疗
- 健康指南:豆浆的9大好处和7大...
- 让癌症不再与疼痛捆绑(《江苏卫...
- AFP阳性胃癌
-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LFP方案治疗...
- 恐怖的数字:吸烟危害知多少?
- 胃癌的危险因素,你了解多少?
- FOLFOX:亚洲晚期肝癌患者...
- 2010ASCO:四大研究揭晓...
- 中青年人长期便中带血警惕肠癌
- 癌痛治疗,我们关注了多少?
- 欧洲:晚期乳腺癌十二条治疗建议
- 癌症患者用了麻醉药如何处理不良...
- 抗肿瘤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 晚期肿瘤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支治疗...
- NCCN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指南...
-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
- 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优于分期...
- 2010年第2版《NCCN结肠...
- 春天如何饮用新茶才更健康
- XELOX??结肠癌辅助治疗新...
- 解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癌症患者静...
- 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草案)...
- 中国和日本胃癌治疗临床经验之谈
- 2010年第1版NCCN结肠癌...
- 结直肠癌内科临床研究进展--2...
- 世界癌症日:让癌症与你我无缘?...
- 中国失眠治疗共识
- 肿瘤核医学的现状和展望(朱承谟...
- 肠癌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
- 肿瘤患者的应激及集体心理治疗
- 85?癌症病患属于酸性体质?如...
- 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建议
-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中国...
- 中国专家点评ASCO 2009...
- 肿瘤化疗过敏反应救治
- 糖尿病与癌症
- 作者:郭仁宏|发布时间:2010-08-09|浏览量:504次
关于癌症与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屡见不鲜,但学术界对此始终没有明确定论。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癌症学会(ACS)对此作出了回应,在7/8月份的ACS官方刊物《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Cancer J Clin 2010, 60(4): 207]上正式发表了《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郭仁宏
专家们认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原发性2型糖尿病可以增加几种常见癌症(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但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糖尿病和癌症共同具有某些危险因素,例如:发病年龄均偏大、肥胖、膳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但糖尿病与癌症发生的直接生物学关联机制尚不明确,高胰岛素血症、高糖血症和炎症均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糖尿病还能影响某些癌症的临床预后。
关于糖尿病治疗是否增加癌症发病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尽管目前证据有限,但早期的证据提示:二甲双胍有降低癌症发病风险的作用,外源性胰岛素则增加癌症风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甘精胰岛素是否更能增加癌症发病风险。有许多因素(例如体重、高胰岛素血症、高糖血症和药物治疗的复杂过程)都容易混淆特定药物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因此,专家们认为,一般患者应该接受糖尿病治疗,但对于癌症发病(或复发)风险很高的患者,需要仔细考虑其是否适合接受糖尿病治疗。同时,要积极鼓励糖尿病患者接受专业诊疗,例如参加适当的癌症筛查。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美国专家对糖尿病和癌症这两种人类重要疾病的关系给出了意见,为指导糖尿病临床治疗和制定癌症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张联)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