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华
与人交流常常遇到一个概念或语境的问题。即:人与技术的区别。表面看这样的问题无比简单与清楚,但实际却远非如此。
例如:当我们讨论或评价一件事情时,便常常习惯性的将其归结为人。但实际上其是错误的,或带有相当的片面与不确切性,或至少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来界定其语境,然而它在交流过程中却往往被人们省略。诚然,事总是由人去操或作完成的,但其常常只是人的一部分,或同样一个人,还可以做别的事、别的动作或别的行为。另外,同样的事由不同的人做或完成,其质量也不一样。但我们却常常以其一个片段,或一定条件下的行为结果判断其事,并以为其人如此,进而只能如此了。即:虽然人与事或人与方法是不同的概念,但我们却常常非常容易或不自觉地将其混淆,进而将事等同于人,或反过来又以人评价或判断其事。安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田建华
时下的中西医便是如此,即:虽然中西医实际上只是临床医生需要掌握的诸多基本技能、方法或工具的一种,但我们却将其归结为不同的人才有的行为,或将其分为中医生或西医生。进而这样的医生便被画地为牢,不能改变了,否则便是?越、“出轨”或形同异类。当然,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之前他(她)们确乎曾经分别依靠不同的技能、方法或工具等进行执业或生存,身份等标签与其行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或虽然此处没有明言,但仍然有可喻知的前提条件与语境范围。然而,当这些前提条件或语境范围发生了变化还会如此或仍然一定要如此吗?似乎很多人仍然这么认为。但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或依据什么对其进行界定?例如:如果按照人种界定,西医便只能由西方人充任,其他的便都是假货;或如果按照上位法或其技术来源界定,一是西医便只能使用西方出产的医疗器械及其药品;二是目前的西医或现代医学所使用的技术一方面绝少是其原创,另一方面发源地也早已混乱或多元;三是西医似乎也吃东方出产的粮食或使用东方的各种资源。那么以时间界定怎么样?好像问题更多!更为重要的是,其将不能解释现代科技及其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会使中医技术掉入发展即意味着灭亡,不发展也被灭亡的悖论。因为发展即意味着创新,而创新必然超出其原来被定义的范畴。因此,其逻辑的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实质便是人事不分,或混为了一谈。但相当部分的人仍然执着的这么认为,并且俨然已经成为评判中医的经典论据。那怎么办呢?窃以为还是要将人和事分开讨论为好,否则我们将进入自我矛盾状态、悖论与歧途。
诚然,如果单以仅靠中医一种技术而谋生的人的境遇变化,或中医技术在目前医疗总资源中所占据的位置、比例或价值权重来衡量,中医无疑是衰落了。但如果以其技术应用范围的拓展、原有技术价值及其能力的提升等另外一些指标进行评价或比较,结论却未必一定是这样。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其总体技术价值、规模、效益、比例、权重等是不断降低的,但其方法的作用或所解决问题的优点、却仍然没有被完全替代,或仍然能够解决一些现代医学尚且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至少采用目前的现代科技及其理论,仍然不能将中医传统所使用的工具及其资源等使用得更好。这便是其继续存在或仍然需要发展的价值及其理由。然而,我们的目的是发展中医技术,却不是仍然只会中医一种技术的谋生。换句话说,就是所有只会中医一种技术及其能力的人全部被消灭或代谢干净了,由于其方法仍然有用,其他的人还是会继续寻找、使用或继续发展。不同之处不过只是其不再仅仅依靠中医一种技术而已。因为其原始的定义原本不过就只是一种技术或者方法,并且其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能力。即:与现代医学所有技术、方法及其工具一样,中医技术虽然有其疗效学特点、优势,或目前现代医学所不可替代的部分,但同样有其缺点、不足或力不能及。因此,虽然我们的祖先曾经以其一种技术而独步天下而或应对所有疾病,但结果却是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或解决的不好。否则,现代医学也没有崛起的机会。所以,尽管其曾经辉煌或取得了其时代曾经空前的成就,但却是无奈之举,或并不是要在有了其它技术或新的方法学条件下仍然可以“包打天下”。然而,还是有人这么认为,并且常常对于中医使用其它技术方法提出非议。即:他们并不是对于中医技术本身的发展进行比较,或在横向比较时关心或注意不同技术间解决问题的异同,而是以不同技术间权重的变化以面盖点,将原本不属于同一种性质的概念硬拉到一个没有意义的比较平台。在他们的逻辑里,不同的医学方法犹如两国交兵,尽管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实际上是解决不同的问题。但如果我们建议把目前以功能、人体系统或解剖部位为基础而划分临床专业的方法,改为以技术方法为主体。例如:咱们把医生的专业改为药片师、打针师、输液师或开刀师,科室改为药片科、打针科、输液科、开刀科,或大一点的某某方法中心的时候,他们却是另一种说辞!毫无疑问,如果这样改的话,目前的医疗秩序及其就医流程非乱套不可。即:以功能、人体系统或解剖部位为基础划分临床专业的方法是目前我们整合医疗资源最合理的方式或管理路径,非此则会发生资源矛盾或方法间的无序或不合理竞争。即:其中一部分方法或技术也会如目前的中医技术一般被限制或衰落。原因是其被不合理进行了竞争或由于管理方法的原因,一部分方法被不合理“挤”出了患者需求或其资源整合的平台。这其实才是目前中医技术衰落的真正原因。即:科学技术或医学方法之间不是两国交兵,除非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出现了优劣,否则基本构不成PK或相互替代的关系。与此同时,临床技术问题的解决还受制于方法、工具及其路径的限制。即:不论中西医技术,基本上都是既有所长,也有所短。因此,尽管有时一种技术无比强大,但我们仍然必须用不同的技术解决不同的问题。即:不同技术方法之间并不都是一味的相互替代或PK关系,或我们必须使不同技术之间相互弥补,才能形成医疗资源或吸引患者就医的共同发展平台。因此,不论一种方法或技术如何先进,一旦被孤立或远离这一平台,就会由于缺乏患者资源或足够的经济发展支持而很快衰落。由于目前中医技术是被人为隔离、人群划分,而不是以能力控制、方法学整合而被单独设置的。实际上犹如画地为牢般而与其它技术方法相分离。故虽然政策并不完全禁止中医使用现代医学技术,但由于其能力已经被钉上了固定的标签而被“绝缘”于其它技术。因此,尽管国家政策号称重视和倾斜中医,但效果却是往往受限、打折或事倍功半的。并且由于源头即名不正言不顺,过程自然也难以顺畅,并极易引人歧义。因此,中医面前的状态并不是因为其技术有什么问题,而是管理方法或人为所导致的结果。因为,中西医的不同并不是其内在或物质基础有什么区别。犹如挑西瓜,由于条件限制或没有发展出类似现代医学的各种技术,故中医往往只能注重外形、色泽等间接信息进行判断;而西医,由于文化的原因而发展了工具或其它技术手段,自然可以用切下来一块等更直观的方法进行挑选或进行判断。在这里的西瓜本身并没有区别,或其物质基础及其规律并没有两样。当然,人体比西瓜要复杂的多,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工具与理念等也不一样,但其仍然并不意味着自然规律及其物质基础等有些许异样。它实际上就是中西医的同一性。
问题在于目前的现代科技尚且不能解读或完全辨别中医方法的实质内涵,加上相当一部分人,其中包括目前的医疗管理当局并没有把技术、方法等事与人分别开来。因此,其便演变出了中西医的不合理管理、粉丝们的口水战,以及从人的评价判断技术价值的怪论。当然,中西医技术均需要专门培训以及考核,但其并不意味着学习了中医的人便学不会西医,或学习了西医的人便学不会中医。反之就是其会各种方法,也未必就用。反而是其画地为牢的管理方法,既隔绝了中西医技术的交流,有隔离了其共有的资源。犹如大家都只会一种语言,那是无法准确沟通的,或两种语言系统的人放在一起便是相互翻译了。何祚庥、方舟子为什么会反对中医?关键是其不懂装懂,或在以一种理念套其它学术的外形,白话上阵却硬要以专家自居。因此,尽管其有可资炫耀的资本或一方面学术权威的外衣,但仍然贻笑大方,甚至走向科学的反面。同理,“单通道”的中医或中医粉丝也有很多。例如:很多人就喜欢用“头痛治头、脚疼治脚”对于现代医学进行评价。原因是一样的,都是“语言不通”的结果,或尽管不同的学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具有局限或片面性,但发展会逐渐相互弥补的。犹如两条棉被各有漏风之处,单盖一条显然各有不足,但其会相互向对方覆盖,或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尽管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相较于自然发现却是容易了太多太多。因此,一切不同的东西,只要其是确实存在的,便是人类的财富。其和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是一样的道理。或虽然中西医的一种理念是非常好的,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工具也是白搭。而不同的学术最大的特点便是可以形成不同的工具,它使我们有更多的方法改造自然。甚至一种方法就是失败也是有益的,至少可以减少我们重复错误。另外,技术的价值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现该方法的接近现代的时间为评价终点的,因此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换句话说,再好的理念没有路径和工具也是白扯。因此,尽管一种技术的价值权重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不能被替代便是仍然有用和价值所在。故去掉中西医的壳,不同的技术方法本身显然并没有相互PK的必要。或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仅仅拥有单一不同技能的人之间,由于管理方法的原因所造成的资源内耗或相互竞争罢了,和其技术价值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因为,人显然可以学会不同的技术方法,同时完全可以通过能力管理而不是人的管理而加以质量保障。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管理仍然是以人来划分技术的。即:概念仍然停留在人与技术不分的状态,尽管所有临床医生从职责到实际需要均非如此。因此,只要他(她)们在进入医疗行业的第一步踏入了中医或西医的门槛,以后终生便是所谓的中医或西医了。此犹不足,目前的政策还不允许具有中医资质或能力的人通过学习再考取西医资质或评价其西医技术能力,当然有西医资质的人自然也不可以再考取中医资质。因此,中西医在我国是入门定终身,而不是以能力划分或认定的。然而且慢,如果一种方法满足不了需要或治疗需求怎么办?例如:中医遇到需要抢救或吸氧等必须使用现代医学方法的情况、西医遇到病人仅仅采用现代医学方法疗效不佳或患者坚决希望获得中药等中医方法治疗的情况等。不要紧,虽然“上帝”在此关了门,但在别处却留有窗。例如:我国目前的医疗管理政策只是规定了中西医必须在其合法的岗位工作,至于他(她)们用什么方法是没有人管的。因此,你不必担心在中医那里得不到西医方法的治疗,也不必担心在西医那里得不到中医治疗。只是其技术水平如何需要患者自己把握,因为国家相关政策目前没有具体规定,当然也就没有相关考核或最低质量管理。因此,患者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否则便有被忽悠和欺骗的可能。与此同时,关于中西医的评价,在我国目前是呈畸形状态的,因为目前我国所有的医生就资质而言全部是“单通道”。即:均只有中西医技术能力的之一管理。虽然其中并不乏两种能力俱佳或融会贯通者,但却无法如职称分级一般容易辨认,因此难免有鱼龙混杂的情况。
当然,还是要感谢所有对于中医事业给予了帮助和热忱支持的人们及患者,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中医技术才不至于在不公平的竞争或几乎被屏蔽的环境下顽强生存至今。尽管中医并不是一种乞讨的“艺术”,或如果医生有什么能力就授予其什么资质,原本中医可以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