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华
毫无疑问,中西医技术本身与其文化都有关系。与此同时,所有技术及其产生也与文化全有关系。但在技术之间与其相互文化仍然还有什么关系呢?现结合自身体会试述如下: 安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田建华
目次:1、文化是技术的子女;2、技术之间与其文化没有关系;3、医生与所有技术的关系与司机一样;4、中西医的差别在于物质表达;5、中医技术不可能独立完善;6、中西医必须遵守能力比较与差异性使用原则;7、比较障碍,中医技术颈上仍在收紧的催命绞索。
1、文化是技术的子女
文化一词在西方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后指教育并逐渐广泛引申。在中国,文化的含义虽然最初与其有一定的区别,但随着类似的引申与泛化,同样成为了类似的指向。也就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即:人类一切行为、习俗、思想、习惯的总集。因此,即便与吃饭、拉屎有关,也可纳入文化的范畴。以技术应用之广泛,自然也是文化与文化需要记录与记载的一个部分。
技术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其核心只是解决问题。因此,便是以记录人类一切行为、习俗、思想、习惯为核心的文化的父母。那么,其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要追溯到技术形成之前的经验。也就是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所产生的印象。由于没有经过总结,也就是规律性不强,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时,文化便派上了用场。即:根据以前所有经验,包括已知所有技术及其总结。然后对照、发现其中不能重合或不能解释的部分,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设计新的方法、寻找新的资源。初步成型之后,拿去进行实验,也就是试探性解决问题。然后总结、继续修改,直到能够较以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于是,新技术诞生了。
这其中,已经成型的技术使用说明书或技术原理,便是其技术理论。其积累,便是我们目前的所有科技。其固定下来的方法,便是方法学。其思维与设计方法的过程,便是哲学。这一过程的全部及其对于人类社会的行为、习俗、思维等所产生的影响及其记录,便是文化。如此而已。
因此,在文化与技术的关系中。文化是已产生技术的子女,尽管其是产生下一轮技术的方法学的父母,即:下一轮技术的祖父母。但在一种技术产生之后,其还是变成了技术的子女。但由于在产生下一轮新技术的过程中,不同技术可能发生交流与交叉。因此,文化就会受到其它技术影响,增加新的成分。这不仅对于我们技术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构成我们今天文化的基本来源及其基本成分。
2、技术相互之间与文化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当一项技术产生之后,直到其改造、新技术研发或新的不同技术方法学产生之前,都不会再受所谓文化的任何影响。恰恰相反,文化是在接受技术发展的影响而在不断发展。也就是,不仅讨论中西医这两种不同技术之间关系之时,与其相互不同文化及其背景没有任何关联。其实,讨论所有技术之间相互关系之时,情况全部如此。
因为,不同技术之间相互关系的核心是能力。文化充其量只与其能力输出,即:保障系统相关,而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位置。然而,恰恰就是在这里,我们掉入了其认识与思维的巨大陷阱。即:由于中西医相互技术方法学不同,从而导致其技术产生、发展、语言系统、技术资源、使用方法及其效果不同。也就是相当于技术使用说明书的,所谓原理或理论系统不同。加上其相互技术研究进展,不能相互重叠与直接相互翻译等,复合因素影响。我们便再也不看,在中西医相互见面之前,它们其实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与其它不同技术发生关系,并且本身就是那些不同技术的混合物的客观事实。便如痴如醉,彻底颠倒了黑白。甚至,就是国家政策,竟然也不顾连老百姓都知道的“有其能力司其职”的基本原则,硬是将其相互隔离、断绝来往、形同绞杀。然后还要高喊欺骗老百姓的口号。
3、医生与所有技术的相互关系与司机一样
然而实际上,我们不仅对于中西医,而是所有技术的真实需求均是其差异性的技术能力。也就是,不是其相互理论、技术原理及其说明。因此,只要这一目的能够实现,其它的实际上均不重要。因为,其原理与理论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使用。因此,即便医生不懂这些属于技术开发者的知识,只要会用或具有了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技术,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及其能力。也就是只要知道规程,可以按要求正确操作,实际上其技术能力就能顺利输出。因此,医生与各种不同技术的相互关系,实际上与开汽车的师傅没有两样。只不过,难度有些不同罢了。因为,行业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及其过程各异,实现其技术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培训过程及其内容也有不同。这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也不存在什么学不会的问题。因为,就困难程度而言,学习任何一种现有技术,都比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技术创新,要容易不止百倍。
请注意,以上讨论所针对的情况,仅限于已经产生的技术。但实际上它们会与新技术研发密切相关或不可分割。但概念还是不同。因为,这期间的技术多数会出现发展或不同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叉及其影响。例如: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中西医,因此,其实际上既不是原来的技术条件,也不再是原来的文化。因此,新技术产生的方法学模式、条件、质量、精度、能力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不同技术的相互发明。即:在相互技术结果提示下,发现新问题、寻找新规律、研究新方法、创造新技术。从而循环与重复,经验-方法学-实践-技术-理论-实践-再检验的完整过程。但由于每个人的精力与时间均非常有限。因此,其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技术,还是其前人或其同行所发现、发展或打造成型的。而这些技术早已是其文化的父母,因此不会反过来受其影响。
4、中西医的差别在于物质表达
毫无疑问,无论中西医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此同时,由于它们所研究的完全同一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并且同样经历了,经验-哲学-方法学,然后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技术-文化-经验等,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仅物质基础完全一样,并且科学及其价值属性同样完全相同。
是的,它们技术精度不同。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技术。或不要说中医技术的发端在两千年前,就是以十年为限,用我们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进行衡量,那西医的毛病也是多得海里去了。例如:中医被诟病最多的疗效重复性问题,那是在与西医节省成本的小样本方法进行比较。但它科学吗?如果已经非常科学,那新近出现的循证医学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要纠正其方法的短视与沾沾自喜。因为,各种技术的综合,直到人的生命终点所进行的统计与方法学评价,才是真正的疗效。而中医从一开始,便是这样的路径。有什么不科学的?
何以见得?那就还是要提一提中医的文化。事实上,那是无可奈何之举。也就是在中医技术发明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是没有,如今起劲骂祖宗无知的那些人,所依据的任何可供用于发展医学的工具及其技术方法的。也就是我们的文化几近空白。一片洪荒之中,我们的祖先们,要么继续忍受自然与疾病的侵扰;要么白手起家,向自然挑战。因此,便有智者想出了,我们今天看来仍然非常智慧的间接,也就是抽象物质表达法。也就是采用在顺序上属于物质在人体的终极外在表达,也就是循证医学的评价思路。即:利用人体主观感受+体征等中医目前仍然被称之为“证”的证据系统,来替代表达物质存在及其变化。然后,依据其相互之间的不同,推测组成人体的各种物质、功能及其与自然的各种关系。例如:用阴阳、五行、精、气、神、津、血液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哲学思辨的语言,表述人体物质及其生理。用风、寒、暑、湿、燥、火等属于自然、环境等,非人体物质的语言表述人体病理及其演变。从而不仅形成了其时代,相对于其它医学,要先进与完善得多的医学系统,并且这样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有用。也就是科学。
5、中医技术不可能独立完善
当然,中医技术存在缺陷。而实际上,任何技术都是如此。否则,中医只要一药。西医只要一器,足矣!但客观却不是如此。那么,中医的缺陷在哪里呢?
窃以为,与现代医学所采用的直接物质描述方法相比较,主要在于其不能见到物质本身,也就是不能将物质纵向或向下分类。因为,其方法的物质是抽象概念。因此,也就不能将同一个级次的物质,与其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物质功能、外在表达、表现等相互分离、分别描述或进行比较。从而,不仅直接限制了其物质发现的可持续性,并且直接限制了其技术向精细化方向的发展。因为,其视野所见主要为物质综合作用以后的表象。也就是物质功能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其终极表达。因此,也就不能发现物质的不同分类,并用现代医学一样的物质描述顺序进行表达。也就是,只能见到宏观,而无法见到微观。
这对于其技术发展无疑是一种致命限制与方法学制约。然而,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止步,而是想出了比类取象办法。也就是,在看似毫无关联的其它不同物质中,依据其生态与人体接近的程度,判断其可能对于人体的影响。然后,进行直接进行人体实验。从而,不仅找到了我们今天仍然在使用的中药,并且全部翻译成了,使用中医理论可以识别与规律性应用的资源与技术工具系统。换句话说,除去方法学内容本身,过程与我们目前药物基础研究所具有的程序没有两样。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目前可以使用动物、采用小样本与先进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如此而已。有什么不科学的?
诚然,其还是为中医技术发展造成了障碍。即:虽然由于宏观所见远远超出西医或现代医学的方法,但损失细节的结果,却是其可操作的技术手段缺乏和无法精细化。也就是无法和不可能自我升华到与现代医学接近的水平或者形式。因为,其抽象物质概念阻碍了其微观的视野,从而也就阻挡了其技术精细化前进的脚步。除非其方法同样也能看到物质本身。但在有了西医技术传入,以及对于微观技术方法的命名,中医还有这样自身完善或自然发展的机会吗?自然之中,是不是还有或存在另外一套,与目前现代医学方法类似的技术,姑且不论。但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谁能等得及,其这一天的来到?毫无疑问,就是再忠实的中医技术粉丝,也只要其与西医技术能力比较之后的各种技术优点,而不是其缺陷。那么,其间中医怎样生存?难道可以只喝西北风吗?肯定没有可能。因此,其实际上已经丧失了,自我方法学及其技术完善的一切机会。
因为,独立与多技术环境,对于医学发展的影响完全不同。或在多技术环境条件之下,不同技术之间,比较也得比较,不比较也得比较,因为决定权在于需求。也就是用户或中西医均需要同时面对的患者。因此,中医独立技术发展之梦是不可能继续做得下去的。
6、中西医能力比较与差异性使用原则
实际上,不仅中西医,而是所有不同技术之间,原则全部如此。因为,其既是我们发展不同技术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我们的目的及其真实需要。因此,无论对于中西医及其患者,情况也是全部如此。因为,医生本身不是技术,而是不同技术的组织者,或其自身的技术能力不是各种技术本身,而是各种技术不同能力的相互比较及其差异性使用。否则,患者就要倒霉。因为,无论任何技术,均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陷。因此,也就需要不同技术联用,才能相互弥补不足或更好的解决问题。否则,便会造成医疗风险及其遗憾。
因此,只有正宗的中西医相互技术见面,并且能够无障碍比较,其相互真实的价值才能显现,并正常发挥作用。而只要医生,不具备其中任何一种技术能力,其目的就不可能实现。因此,目前医学临床所广泛存在的,西医不用中医,而中医也不用中医的现象,并不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西医不懂中医,就不能发现中医的价值,因此其便不用。而中医并不真正懂得西医,也就不能发现西医的缺陷,也就是只能看到中医的不足,而同样不能发现其价值。所以,其就同样也只用西医,而不用中医自己的正宗技术。
以上可以明确得出结论,除了医生在学习中西医技术之时。为了准确理解中西医技术,而涉及到很浅的文化内容之外。其它的所有过程,均与中西医不同文化及其背景,没有任何关系。
7、比较障碍,中医技术颈上仍在收紧的催命绞索
然而,我们饱经族群斗争沧桑中国人,竟然既不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这样的祖宗教导,也不顾“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这样的中国文化,更不懂人家西方科学无国界,实际上技术本身也无国界的基本求实精神。愣是要将中医技术装于“笼子”之中、断其所有外联、阻其能够与正宗西医见面的一切机会及其路径。甚至国家政策就是拼了老命、不顾其基本职责、就是疯掉。例如:就是允许中医不经考试也可以自由使用西医技术。也不能评价一下其西医技术能力,从而帮助其同时具有西医一样的技术身份,然后走出“囚笼”一步。
从而不仅导致中医只能看得见中医技术不足,而无法看得到西医技术也有不足,也就是无法发现中医技术价值及其与西医相互弥补缺陷的效果,所以便也只用西医而不用中医。同时,也由于生存空间狭窄,无法施展能力。因而,也就愣是创造出了“两条腿”的,就是干不过人家“一条腿”的,科学管理奇迹。并且硬生生将“人知道了更多客观存在、规律及其技术使用方法,不可能变得更傻”的客观规律,颠倒了黑白。此犹不足,由于不具备西医技术能力及其身份的中医,使用西医技术在伦理上属于越位。因此,也就同时将中医陷入,进步就是悖论、发展就是谎言、成绩就是“吹牛”、不动就是等死等,一系列困难与谎言之中。
因此,套在无辜中医技术颈上的绞索目前仍然在不断收紧,也可以说其正在经历一场,被扒皮、挖根、掘祖坟的基本过程。试想,当中医们都不再使用中药的时候,中医技术发展还有希望吗?
这里没有秘密,也不是什么智力问题。或一时半会儿其还有可能被中西医不同文化 “马甲”所迷惑,但时间绝对不会长。或就是哄三岁的孩子,人家还知道看一看结果呢!每年要搞无数次检查、调研、统计、分析、工作汇报的国家相关部门,特别是国家卫生部与中医药管理局,却唯独不知?打死别人,其自己都不会信。但其就是不作为!为什么?既不能用中国的智慧,也不能用西方的科学,抑或就是邻里之间私下或坊间的所谓道理进行解释。
老实说,就是汉奸也无法这样糟蹋我们祖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