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好不好,按一个穴位就知道!肝...
- 风热犯肺的鉴别
- 融合中西医临床思维与诊疗
- 西部论
- 温病证治发微--赵绍琴
- 刘亚洲将军谈基督教和佛教道教儒...
- 甲申再祭
- 转自伤寒论坛的验方
- 刘亚洲将军在昆明基地的一次震撼...
- 刘亚洲将军在昆明基地的一次震撼...
- 刘亚洲将军谈基督教和佛教道教儒...
- 甲申再祭 ...
- 温病证治发微--赵绍琴 ...
- 融合中西医临床思维与诊疗 ...
- 治疗扁平疣
- 治疗扁平疣特效方
- 慢性扁桃体炎啄治法
- 老中医整理的民间实用土方
- 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 赵绍琴温病治验提要
- 不能一味追求利水消肿
- 风热眼(虹膜睫状体炎)
- 水肿、虚劳(下焦湿热,兼气阴两...
- 黄疸(肝郁脾虚,湿热蕴结)
- 咳嗽(风热犯肺)
- 产后身痛(风寒痹阻证)
- 胸痹(气滞心胸)
- 蓓蕾、隐疹(脾肺气虚,营卫不和...
- 胃脘痛(肝胃不和)
- 蓓蕾、隐疹(风寒束肺,营卫不和...
- 风温(感冒)
- 黄疸(肝胆湿热);胁痛
- 口腔溃疡(脾肾虚寒、虚火上浮)
- 丹毒(脉络瘀阻)
- 头痛(气血不足,清窍失养)
- 消渴(阴津亏虚,兼有痰瘀)
- 腹痛(脾胃虚寒)
- 暴盲(气虚血瘀,脉络阻塞)
- 用“开宣肺气”之法治疗肝硬化腹...
- 运用中医名家经验治疗慢性肝病
- 论《金匮要略方论》对黄疸病的证...
- 积聚(肝郁脾虚,血瘀?积);胁...
- 黄疸(肝郁脾虚,血瘀?积);胁...
- 湿温(邪入膜原)
- 自拟止嗽汤治疗中学生咳嗽的体会
- 加味黄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
- 运用李寿山加味芎归汤治疗崩漏验...
- 刘?逍遥五苓汤治疗慢性重度肝内...
- 达原饮合升降散治疗发热的体会
- 肺胀(痰湿阻肺、肺失宣降)
- 作者:姜学连|发布时间:2012-07-31|浏览量:1644次
侯某,男,55岁,咳嗽、胸闷6日,咳喘夜间为甚,难以平卧,伴双下肢明显肿胀,尿少,尿黄,脉弦细,舌暗红,苔薄白。诊断为肺胀,证属痰湿阻肺、肺失宣降。初用麻黄汤加味治疗有效,后加清热解毒之品反而病情加重,继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宣肺、补气等药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治疗一个半月,症状基本消失。
一、初诊:2011年8月2日
1、主诉:咳嗽、胸闷6余日。
感冒后,咳嗽、胸闷,气喘6天,曾在诊所输液治疗5天,效果不明显,咳喘夜间为甚,难以平卧,吐黄痰,量不多,心悸,乏力,活动后加重,不发热,咳嗽甚时汗出,进食尚可,伴双下肢明显肿胀,尿少,尿黄,脉弦细,舌暗红,苔薄白。胸透(双肺纹理增多,左肺底炎症),尿RT(-)。有吸烟病史30余年,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
2、中医诊断:肺胀(痰湿阻肺、肺失宣降);惊悸。
3、西医诊断:肺心病合并感染。
素有慢支病史,再兼外感风寒邪,在表不解,入里化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喘、吐痰,夜间为阴,人平卧则肺气更易上逆,故咳嗽夜甚;水道失于通调,溢于肌肤,则下肢肿胀、尿少。治以宣肺、止咳、平喘、利水,用麻黄汤加减:
4、处方:炙麻黄5g、桂枝6g、杏仁10g、葶苈子15g、炙甘草6g、瓜蒌20g、苏叶10g、茯苓20g、车前子30g。(颗粒剂)4剂,水冲服,日一剂,分2次服。
二、二诊(8月6日):双下肢肿胀减轻,尿量增加,仍胸闷,咳嗽,舌淡红,苔白稍厚,脉沉滑细数。病情好转,去桂枝、茯苓、车前子;考虑到有炎症,加石膏、鱼腥草、黄芩以清肺热、抗菌消炎。
处方:炙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炙甘草6g、鱼腥草30g、黄芩10g、苏叶10g、枇杷叶10g。(颗粒剂)3剂,水冲服,日一剂,分2次服。
三、三诊(8月9日):咳嗽夜间明显,牵涉及左肋痛,有痰吐不出,胸闷,乏力,进食尚可,双下肢肿,尿不多,舌淡红,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数,律不规整。拘泥于所谓的“炎症”,过用寒凉,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改用扶正以祛邪,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炙麻黄5g、淡附片6g、细辛3g、葶苈子15g、桑白皮10g,桂枝12g、黄芪20g、延胡索20g、苏叶10g、枇杷叶10g、茯苓20g、炙甘草6g。(颗粒剂)4剂,水冲服,日一剂,分2次服。
四、四诊(8月12日):咳喘明显减轻,下肢肿胀消失,体力增加,轻度活动后不气喘。上方去甘草,改黄芪30g,以加强补气之功。7剂,水冲服,日一剂,分2次服。
五、五诊(8月12日):不咳嗽,略有气短,体力增加,双下肢不肿,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重按乏力。上方去苏叶、桑白皮、枇杷叶,加熟地20g、女贞子10g,以补肾纳气。10剂,水冲服,日一剂,分2次服。
六、六诊(9月1日):无明显自觉症状,能参加轻度体力劳动,饮食二便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茯苓。5剂,隔日一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素有慢支病史,再兼外感风寒之邪,在表不解,入里化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喘、吐痰,夜间为阴,人平卧则肺气更易上逆,故咳嗽夜甚;水道失于通调,溢于肌肤,则下肢肿胀、尿少。治以宣肺、止咳、平喘、利水,用麻黄汤加减:方中炙麻黄汤、苏叶、瓜蒌宣畅肺气、止咳平喘;葶苈子泻肺平喘;茯苓、车前子利水消肿。二诊时,咳嗽气喘水肿均减轻,因考虑到肺有炎症,加石膏、鱼腥草、黄芩以抗菌消炎,效果明显。三诊时,病情反而有所加重,咳嗽夜甚,脉沉细,心律不规整。虽有邪气,正虚明显,不能拘泥于所谓的“炎症”,必须扶正以祛邪,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附子、细辛、黄芪、桂枝、炙甘草温扶阳气、温肺止咳平喘;葶苈子、桑白皮、茯苓,泻肺平喘利水;苏叶、枇杷叶宣肺止咳;延胡索行气活血。四诊时,咳喘明显减轻,下肢肿胀消失,体力增加,轻度活动后不气喘。后以该方加减治疗20余日,基本康复。
目前不少医家认为心脏病、高血压不能用麻黄,因麻黄含有麻黄素。其实麻黄含有数百种甚至更多的成分,不能等同于单味麻黄素,麻黄发汗解表,宣发阳气,扩张肌肤脉络,减少血液循环外周阻力,血压反而下降。河北名医李士懋教授在《中医临证一得集》中有数十例高血压病例用麻黄类方治疗,效果良好。有不少文章报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衰,笔者2011年治疗2例在心内科住院用西药难以控制的心衰,转入中医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后病情得以平稳。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