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盲袢综合征
- 抢救一个“熊猫血”的肝癌肝硬化...
- 病因尚不明确的腹痛慎用止痛药
- 开车记得戴安全带
- 浅议“死马当活马医”
- 胰腺癌、壶腹周围癌肝转移的治疗...
- 胆囊结石为什么会引起腹痛
- 医生,我的胆囊结石要不要手术啊...
- 晚期结肠癌合并十二指肠侵犯、伴...
- 重视预防孕妇、产妇急性胰腺炎
- 慎重对待阑尾脓肿
- 团队协作的力量--抢救一例重度...
- 赴意大利研修体会
- 参观达芬奇“机器人”做胰头癌手...
- 在意大利当急救医生
- 晚期肿瘤发生黄疸病人的姑息治疗
- 肝脏手术后保肝药的应用
- 医者问题??脾肿大
- 老先生反复晕倒,原来是巨大肝囊...
- 乙肝抗病毒治疗应该吃到什么时候...
- 抢救一个巨大肝尾叶肿瘤破裂出血...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超声刀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胆道镜
- 晚期胰腺癌治疗现状
- 神秘的肝癌(二)
- 神秘的肝癌(一)
- 单纯的胸部按压和胸部按压加人工...
- 胆囊癌晚期反复高热,还有必要手...
- 再谈辩证施治
- 也谈辨证施治
- 甲亢外科手术治疗
- 常州肝移植患者肝友会--筹备中
- 浅谈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
- 甲状腺结节的评估进展
- 巨大脂肪肉瘤切除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腹部手术止...
- 胆囊癌的手术治疗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 肝胆外科成功救治一名特大型肝癌...
- 巨大肝血管瘤的切除
- 保胆取石的再思考
- 超高龄病人双侧巨大甲状腺切除
- 巨大十二指肠肿瘤切除
- 甲状腺肿块伴疼痛的鉴别诊断
- 亚急性甲状腺炎
- 胆囊息肉的治疗
- 浅谈肝血管瘤
- 说说盲袢综合征
- 浅谈脾脏肿大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
- 胆囊癌的诊治指南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
- 胆囊结石诊疗误区多
- 浅谈黄疸
- 作者:朱峰|发布时间:2009-12-15|浏览量:313次
时常碰到一些朋友来问我关于黄疸的事情,而黄疸也是许多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小便黄了,眼睛黄了,自然很紧张。由黄疸很多的病人首先想到的会不会是黄疸肝炎,往往到传染病医院、肝炎科去就诊了,这时候许多梗阻性黄疸的病人的病情就给耽误了。黄疸肝炎是以前对肝病不了解的时候的一个症状诊断,可是用了几十年了,深入人心。因此,很多的人看到了黄疸就想起了肝炎,想起了传染病,想起了病毒性肝炎,就是我的病房里也有些黄疸的病人问我的,他的黄疸会不会传染给别人,同一病房里的病人也怕被传染。那么黄疸是什么呢?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峰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
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以为究其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五类:
1、胆红素的生成过多: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2、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这是由于肝脏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晚期肝硬化、或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3、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在肝炎的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继续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合胆红素未能排泌于毛细胆管中,而是经坏死的肝细胞间隙反流入肝淋巴液与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结合胆红素浓度也增高而出现黄疸。这时病人转氨酶多会升高。
4、肝内型胆汁郁积性黄疸: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时因肝细胞变性、肿胀、汇管区炎性病变以及毛细胆管、小胆管内胆栓形成,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小胆管溢出(小胆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与血液。还有一些病人是由于毛细胆管、小胆管本身的病变,小胆管内胆汁栓形成,或毛细胆管的结构异常,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小胆管溢出(或小胆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与血液。也有些病人非全由胆管破裂等机械因素所致(如药物所致的胆汁郁积),还可由于胆汁的分泌减少(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淤滞而致流量减少,最终导致胆管内胆盐沉积与胆栓的形成。
5、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肝内、肝外肝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乏特壶腹等处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胆汁郁积,则阻塞或郁积的上方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不断扩张,最终必然导致肝内小胆管或微细胆管、毛细胆管发生破裂,使结合胆红素从破裂的胆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而发生黄疸。只有这类的病人是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
对于黄疸的诊断并不难,但是鉴别诊断很重要。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来讲,寻找黄疸的原因很关键,不同的发病机制,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这时行血常规、肝功能 、肝炎病毒检查、尿常规、粪常规检查是必须的,可以明确是否是溶血性黄疸,以及黄疸时血清高胆红素的组成,肝细胞破坏情况。明确是否是梗阻性的黄疸。对于梗阻性的黄疸的病人,影响学检查是必须的,如B超、CT、MRI,主要是明确是否存在大胆管的扩张,以及梗阻的部位,决定是否需要外科的治疗。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胰头癌、胆管下端癌、肝门部胆管癌、肝内占位性病变或腹内其它疾病引起腹腔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等。 有时候有的病人其实是一个内科的黄疸,可是碰巧又有胆囊结石,此时如果不加分析冒然手术的话,将会带来很难以估量的后果,甚至由于手术的打击更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危及生命,处理的时候必须谨慎。我有一次出去会诊的时候就碰到这样的手术病强人,由于手术医生术前没有仔细分析化验结果,术后病人的黄疸归结为进一步加深。我在近几年的工作中还发现有一些病人,来明原因的肝内型梗阻性黄疸,没有大胆管的梗阻,病人除了黄疸后也没有其它的症状,相关的肝炎指标、免疫学指标都是正常的,应用保肝药物后一般三周左右自愈,具体的原因不清楚,可能与服用中草或进食其它东西有关。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