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 神经性呕吐
- 神经性厌食
- 性心理障碍
- 谵妄
- 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 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精神障碍...
- 精神发育迟滞
- 神经性贪食/神经性暴食
- 转载怀孕期间的精神科用药
- 当你看过之后,可以放下很多/转...
- 佛曰: 愚笨与聪明女人
- 一个已婚女人爱上另一个男人后与...
- 真正的好情人
- 安非他酮是抗强迫症的药吗男性服...
- 偏执型精神障碍
- 旅途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
- 转载危机干预六步法
- 对有自杀倾向的心理干预
- 恋物癖/恋物症
- 同性恋
- 性心理障碍
- 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精神障碍...
- 抗精神病类药物成瘾、依赖问题?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精神心理疾病是怎么诊断的?
- 网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问题?
- 精神发育迟滞
- 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
- 神经性贪食/神经性暴食
-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 急性应激障碍
- 适应障碍
- 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 阴道痉挛/性交疼痛
- 早泄
- 阴冷/性乐高潮障碍
- 强迫症
- 夜惊
- 性欲减退
- 阳痿
- 失 眠 症1
- 神经性呕吐
- 神经性厌食
- 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 梅毒所致精神联碍
- 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 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癫痫性精神障碍
- 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 血管性痴呆/脑梗塞所致精神障碍...
-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 谵妄
- 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
- 儿童孤独症/自闭症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抽动秽语综合症
- 心理治疗
- 惊恐发作/障碍
- 癔症
- 精神分裂症
- 躁狂症
- 抑郁症
- 健康开心每一天
- 科室介绍
- 四川地震受伤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
- 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焦虑抑郁障碍...
- 赛乐特结合心理治疗治疗焦虑抑郁...
-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
- 尼蒙舒治疗精神分裂症43例临床...
- 病理性半醒状态1例
- 心理健康标准
- 失 眠 症
- 神经症/神经官能症
-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 心身疾病
- 慢性疼痛与抑郁
- 老年期抑郁障碍
- 躯体形式障碍
- 作者:王永龙|发布时间:2011-02-16|浏览量:688次
一、躯体形式障碍的描述性定义
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
二、躯体形式障碍的特点太原市中心医院精神科王永龙
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甚至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时也同样如此。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了解症状的起因,都很困难。
病人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表演性)的行为,并相信其疾病是躯体性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若病人不能说服医生接受这一点,便会愤愤不平,此时更易伴有寻求注意的行为。
本障碍男女均有。
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三、病因及相关因素
本组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明。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该病病人往往拙于探究自己内在心理,因此,常坚持某种躯体性病因,作为解释整个状态的理由。目前,认为该组障碍症主要由心理因素造成。以疑病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例:
1.人格基础: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动十分关注,具有自恋倾向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性格内向的人,在患躯体疾病时易出现短暂性疑病症;
2.社会心理因素:错误的传统观念,如对手淫危害的夸张,或不良的医源性影响都可促成疑病观念;
3.躯体因素: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较易出现植物神经不稳定的病状,如心慌,潮热等。对这类生理现象过分敏感,关注,甚至曲解,可以促成疑病观念;
4.心理:有人认为疑病症起源于直觉和认知异常。病人常夸大正常的感觉,对思想,情绪引起的躯体症状作出不当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四、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表现
1、躯体化障碍
主要表现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的任一部分,而且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
病人为此进行过许多检查,均没有阳性发现,甚者行过手术探察却一无所获。
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并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很少能够完全缓解。。
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女性最早的症状可能与性方面的困难或婚姻、恋爱问题有关。
有的病人因经常接受治疗,可致药物依赖或滥用(多为镇静剂和止痛剂)。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如果病程短于2年,临床表现符合躯体化障碍或者不典型,均应诊断本型。
3、疑病症
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疑病观念),病人因此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病人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本障碍男女均有,无明显家庭特点(与躯体化障碍不同),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疑病症的主要表现
3.1.常在躯体疾病或精神刺激诱因作用下发病,表现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病人为自己认为罹患的某种疾病感到苦恼,而非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感到苦恼;
3.2.常有敏感多疑、对健康过分关切并要求较高的个性特征,对日常出现的某些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如心跳,腹涨等作出疑病性解释;
3.3.病人的疑病观念很牢固,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因为病人知道自己的疾病证据不充分,才迫切要求检查和治疗;
3.4.病人的上述表现不尽相同,如疑病性躯体不适明显,伴有焦虑或抑郁者称感觉性疑病症;疑病观念明显,但躯体不适,心境变化不明显的称观念性疑病症。身体变形疑病症主要见于青少年,病人坚信自己身体外表,如鼻子,嘴唇等部位,存在严重缺陷,要求施行矫形手术,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如果这类观念不为解释所动摇,带有明显情绪色彩,就病人文化背景而言并不荒谬,可以认为是一种病理性超价观念。病人对有关疾病的各种读物十分注意,阅读后往往对号入座,加强疑病观念。
3.5.虽经反复就医或医学检查,但阴性结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其疑虑;
3.6.起病大多缓慢,病程持续,症状时轻时重,常导致社会功能缺损。较好的预后往往与下列因素有关:急性起病;与某一躯体疾病相伴出现;病程在 3年以内,无严重人格缺陷者;不存在继发性获益等。
4、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主要表现为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
病人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更有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因此本障碍的特征在于明显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症状附加了主观的主诉,以及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
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
4.1.症状是主要或完全受自主神经支配与控制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所致。
4.2.最常见最突出的是累及心血等系统(“心脏神经症”)、 呼吸系统(心因性过度换气和咳嗽)和胃肠系统(“胃神经症”和“神经性腹泻”)。
4.3.症状通常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特点是:以自主神经兴奋的客观体征为基础,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第二种类型的特点是,更具个体特异性和主观性,而症状本身是非特异的,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等。
4.4.病人把症状归于特定的器官或系统(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同的系统)。但任何一种类型症状,都无法找到有关器官和系统存在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4.5.本病的特征临床相在于以下三方面的结合:明确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主观主诉,以及病人坚持将之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
4.6.许多病人存在的心理应激或困难和问题,有一部分病人并非如此。
4.7.有时可有生理功能的轻度紊乱,如呃逆、胃肠胀气、过度换气,但这些本身并不影响相应器官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
5、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主要表现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经过检查未发现相应主诉的躯体病变。病程迁延,常持续6 个月以上,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五、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
基本原则:整个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性治疗。
1.心理治疗:病人常常拒绝接受症状的根本其实在于心理的可能性,因此,以提高内省力为目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探究并解决引起症状的内心冲突。一旦内心冲突解决,症状常常自动消失。当然,有的病人对这种治疗有阻抗。
1.2、心理治疗的方法
1.2. 1、支持性心理治疗。给予病人解释、指导、疏通,令其了解疾病症状有关的知识,对于缓解病人的情绪症状、增强治疗信心有效。
1.2.2、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帮助病人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对于症状的彻底缓解有效。
1.2.3、认知治疗。对于疑病观念明显,且有疑病性格的病人,予以认识矫正治疗,有远期疗效。
1.2.4、森田疗法。使病人了解症状实质并非严重,接受症状生活学习,顺其自然地生活,对于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
2、对症治疗:
2.1、对伴有明显焦虑、抑郁病症状者,应予适当的抗焦虑剂、抗抑郁剂治疗;
2.2、针对某些躯体症状,可予相应的内科药物治疗;
2.3、药物治疗。病人对健康要求高,对躯体反应敏感. 宜选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且以小剂量治疗为宜。焦虑、抑郁症状明显者可予适量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往往一种抗焦虑药(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小剂量治疗有效。针对躯体症状表现可予对症处理,如适量服用普萘洛尔、甲氧氯普胺,应短程给药。
3.、其他:生物反馈及其他全身放松治疗技巧,均可帮助病人全身放松,控制焦虑、疼痛等。其他辅助治疗如频谱治疗、按摩治疗等,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