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一个改变,降糖效果堪比降糖...
- 把好血糖关,远离冬日之“痒”
- 控制血糖要小心,别引发低血糖
- 糖友过冬的5大要点
- 糖尿病患者要做好冬季保健
- 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治糖尿病
-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便秘了查查血糖
- 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并不确定
- 口服降糖药不能“随心所欲”
- 肥胖症有哪些并发症?肥胖症应该...
-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 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 糖尿病足,灾难的开始
- 天寒更要重保养,积极预防并发症
- 戒烟后要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调理饮食,控制血糖
- 中老年体检 也查查餐后血糖
- 健步走 “糖友”锻炼最适合
- 天冷了 “老糖友”更要小心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下...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上...
- 课题:冬天 糖尿病病友须警惕
- 课题:如何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
- 甲状腺疾病为何偏爱年轻女性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6...
- 课题:糖尿病监测内容与应对措施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 戒烟真的会引发糖尿病吗?
- 糖尿病人皮肤易闹情绪
- 减肥慎用药
- 预防糖尿病从减肥做起
- 老年人不可忽视甲亢
- 降糖药物不起效怎么办
- 糖尿病冬季病情易加重
- 戒烟后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5...
- 糖尿病患者要测测糖化血红蛋白
- 糖尿病并发便秘的危害及治疗
- 易被误诊的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 糖尿病患者,您的心脏还好吗
- 解除思想故虑,正确使用胰岛素,
- 初春 给糖尿病患者提个醒
- 夏秋季“老糖友”的生活起居要讲...
- 怕热多汗很急躁,不妨查查甲状腺
- 糖尿病的诊断及注意事项
- 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
- 糖尿病治疗药物如三国人物 各有...
- 别让血糖随着气温升高
- 什么是老年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的旅游、婚姻、驾驶和...
- 糖尿病患者怀孕需注意什么
-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糖尿病之友》答患者问
- 口服降糖药会低血糖吗
- 血糖监测 如何不多也不少
- 高血脂可引发动脉硬化
- 痛风症长期吃风湿药对身体危害有...
- 女性容易隐藏性肥胖
-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治疗?
- 糖尿病人过冬提示
- 糖尿病人如何运动
- 千万不要小看“春困”
- 糖尿病患者怎样安全度夏
- 多吃少动年轻“糖人”越来越多
- 德生源养心堂忽悠大组合
- 大餐前后喝点苏打水可以降尿酸?
- 春季是糖尿病防治关键时期
- 揭穿“甲减”的多重保护色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四
- 糖尿病患者如何平安过春节?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三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防治高血脂
- 天寒地冻,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二
- 这份“甜头”吃不消
- 天冷,糖尿病足高发
- 寒冬 糖尿病患者要预防肺炎
- 关爱“老糖友",平安过...
- 糖尿病低血糖,及早发现勤防范
- 糖尿病治疗有新招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一)
- 糖尿病专家的防病心得
- 正确服用拜糖平及注意事项
- 长期月经不调、阴道炎等
- 减少主食为何血糖还是很高?
-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 糖尿病擅自停药酿大祸
- 口服降糖药 用法很重要
- 老年朋友,您的体重超标了吗?-...
- 得了痛风病,日常生活注意啥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凶险的低血糖
- 管住嘴,迈开腿,测腰围
-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的‘杀手...
- 糖尿病肾病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治疗
- 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的症状
- 糖尿病患者,请关注您的双足
- 性爱后防低血糖 得了糖尿病...
- 丁姑娘“减肥”以后
- 过年了 可别放松对血糖的控制
- 过上西式生活,别忘老外健康意识
- 认识妊娠型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糖尿病应注意分类预防
- “大忙人”要少烟酒多锻炼
- 夏天注射胰岛素有讲究
- 糖尿病治疗要选对“钥匙”
- 我与诺和笔的故事
- 治疗2型糖尿病,应早应用胰岛素...
- 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糖尿病及注意事...
- 餐后血糖您测了吗
- 找准服药的最佳服用时间
- 正月停药恐酿“苦果”
- 作者:陈耀|发布时间:2013-06-21|浏览量:705次
《谈医说药》 2013 3p
正月停药恐酿“苦果”
文、编辑|王臻 指导专家|陈耀(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春节来临,各大医院的急诊科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部分人即使生病也不看病、不吃药,结果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这些患者往往都存在这样的心理??“大过节的吃药不吉利”。有些人还盘算着,“糖尿病没什么大事,过节期间先缓几天,等过完春节再吃。不行就把落下的药补吃完。”殊不知,这种忌讳吃药的想法,不但没给他们带来好运气,还导致了病情的恶化,得不偿失。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
病例一:自行停药患上尿毒症
唐女士是一名下岗女工,今年49岁,确认糖尿病并高血压已经有十余年。她平时服用达美康、二甲双胍和降压药物等,但一直没有坚持下来,症状稍微好转就自行停药。她在饮食方面的控制也欠佳,更没有定期血糖检测。偶尔出现口干、多尿等症状时,她就到药店买药治疗,症状一好转就自行停药。
2012年初,因为听说过年服药“不吉利”,唐女士在离春节还有十几天时,就早早地把降糖药停了。结果没过初五,她突然出现偏瘫、口语不清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入医院。经检查,她被确诊为脑卒中。就这样,这个春节全家人都没有过好,轮流守在医院里陪床。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了两个多月后,唐女士症状好转出院。不料出院一个月后,她又因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再次住院接受治疗。
专家点评:
不少人发现自己患上糖尿病后,因麻痹大意,没有及时治疗或治不达标,病情拖延数年后,最终致残、致死。唐女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糖尿病患者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1996年就确定了当今公认的糖尿病的五大治疗原则,分别是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病情监测和药物治疗。患者要结合自身情况,配合医生的治疗。
病例二:拒绝治疗突发心脏病死亡
2003年,52岁的周先生因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他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由于经济问题,当时他只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等情况稍微稳定,就出院回家了。回到家中,他也没有坚持药物治疗,认为这个病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少吃糖就行了。可是糖尿病治疗并没有这么简单,他渐渐地发现自己身体有点水肿,但也没当回事,照常去田间干活。过了一段时间,他的脚有点麻木,肝部也隐隐作痛,但都没有引起重视。就这样,他的糖尿病一拖就是5年多,一直没有到医院接受系统治疗。
2008年初,周先生的儿子看见父亲面色蜡黄,口喘粗气,精神很不好,这才带他到省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给他做了全套检查后,发现其空腹血糖达到18mmol/l。根据他的临床表现,建议他使用胰岛素治疗。可是家人害怕用胰岛素治疗会有依赖,而且费用也较高,于是拒绝治疗。在医生的一再要求下,周先生才勉强同意打胰岛素。没过两个月,周先生又再次停药。原因是“正月里打针、吃药不吉利”。谁知当天夜里,他的病情突然恶化,最终因心肌病变,抢救无效死亡。
专家点评:
周先生忽视身体症状,在病情十分严重时才去医院看医生,开点药吃一下,过几天症状好一点,他就又停药。如此反复,他的耐受性增强,原先很难受的感觉也适应了,身体出现的病症都被他忽略了,所以会延误治疗。糖尿病患者不要因为一段时间的症状不明显,就认为病好了而自行停药。患者应学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了解危害,掌握方法,牢记糖尿病的五大治疗原则。预防和早期治疗远比晚期治疗容易也有效得多。
过节也别忘了遵医嘱用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松懈,而认真监测血糖又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的唯一指针。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拟定节日期间娱乐或出行计划时,以下注意事项是不容忽视的:
1.按时服药:即使外出,也要把药带上按时服用;
2.勤做化验:春节期间住院多有不便,糖尿病患者可以自备一些血糖、尿糖、尿酮体试纸,经常监测,掌握病情波动,及时调整;
3.有病及时就诊:春节期间如有不适,千万别挺着,以免贻误病情。
4.伴有高血压者还要避免情绪较大波动,定时测量血压并调整降压药剂量;
5.伴有心血管病者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以备急用。
春节过后别忘做个体检
很多医院的内分泌科病房,春节刚过住院病人就会成倍地猛增。一检查就可发现,这些住院的患者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明显增高,血脂、血压控制也不理想。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种:一是过节期间的饮食比平常要丰盛,生活也不规律,这给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带来许多隐患;二是一些糖友本应节前住院,但考虑到过年,能拖就拖,使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加重;三是部分患者过节期间忙于应酬,疲劳应对使抵抗力下降,造成细菌或病毒感染,这样使得节后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率增加。
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节后应给自己做一次体检。简单的检查可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尿常规;但最好做全面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尿常规、肝功能、血脂分析、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
有关停药的n个疑问
q1:血糖达标糖尿病就治好了吗?
a:糖尿病的实质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而导致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血糖监测是全天24小时中随机测定一个点的血糖,测定结果受影响因素很多。即使测定的血糖正常,也不能反映全天血糖均正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的是过去3个月的平均血糖情况,它更能体现慢性高血糖状态。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进行血糖监测,还需定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控制情况。
q2.血糖正常就可以停药吗?
a:很多糖友容易犯这个错误,可是别忘了血糖正常是在药物帮助下正常的,所以你一停药血糖马上反弹,而这种反弹比第一次调整的时候治疗更困难。而且生活中各种应激情况时血糖也会增高,如情绪波动、失眠、感染发热、劳累等都可影响血糖。糖尿病尚无根治措施,采用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及中医药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但还不能根治糖尿病。即使有的患者经过治疗,血糖、尿糖恢复正常,若不注意调养,饮食不控制,还会出现高血糖及尿糖。所以,要注意血糖正常了不要停药。
q3: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可以停药?
a:虽然糖尿病目前仍然是一种终身病,但这并不意味患者必须终身服药,尤其对病程短、年龄小的患者,积极地治疗完全有可能使患者获得临床缓解。许多研究表明,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单纯靠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这样,即便在两三年内不服用任何药物,血糖水平也能保持正常。这是因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解除糖脂毒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使部分患者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期。当然,这并不是说患者的糖尿病已经治愈,患者仍然需要非药物治疗,唯有这样,缓解的时间才会更长。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