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一个改变,降糖效果堪比降糖...
- 把好血糖关,远离冬日之“痒”
- 控制血糖要小心,别引发低血糖
- 糖友过冬的5大要点
- 正月停药恐酿“苦果”
- 糖尿病患者要做好冬季保健
- 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治糖尿病
-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便秘了查查血糖
- 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并不确定
- 口服降糖药不能“随心所欲”
- 肥胖症有哪些并发症?肥胖症应该...
-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 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 糖尿病足,灾难的开始
- 天寒更要重保养,积极预防并发症
- 戒烟后要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调理饮食,控制血糖
- 中老年体检 也查查餐后血糖
- 健步走 “糖友”锻炼最适合
- 天冷了 “老糖友”更要小心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下...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上...
- 课题:冬天 糖尿病病友须警惕
- 课题:如何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
- 甲状腺疾病为何偏爱年轻女性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6...
- 课题:糖尿病监测内容与应对措施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 戒烟真的会引发糖尿病吗?
- 糖尿病人皮肤易闹情绪
- 减肥慎用药
- 预防糖尿病从减肥做起
- 老年人不可忽视甲亢
- 降糖药物不起效怎么办
- 糖尿病冬季病情易加重
- 戒烟后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5...
- 糖尿病患者要测测糖化血红蛋白
- 糖尿病并发便秘的危害及治疗
- 易被误诊的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 糖尿病患者,您的心脏还好吗
- 解除思想故虑,正确使用胰岛素,
- 初春 给糖尿病患者提个醒
- 夏秋季“老糖友”的生活起居要讲...
- 怕热多汗很急躁,不妨查查甲状腺
- 糖尿病的诊断及注意事项
- 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
- 糖尿病治疗药物如三国人物 各有...
- 别让血糖随着气温升高
- 什么是老年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的旅游、婚姻、驾驶和...
- 糖尿病患者怀孕需注意什么
-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糖尿病之友》答患者问
- 口服降糖药会低血糖吗
- 血糖监测 如何不多也不少
- 高血脂可引发动脉硬化
- 痛风症长期吃风湿药对身体危害有...
- 女性容易隐藏性肥胖
-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治疗?
- 糖尿病人过冬提示
- 糖尿病人如何运动
- 千万不要小看“春困”
- 糖尿病患者怎样安全度夏
- 多吃少动年轻“糖人”越来越多
- 德生源养心堂忽悠大组合
- 大餐前后喝点苏打水可以降尿酸?
- 春季是糖尿病防治关键时期
- 揭穿“甲减”的多重保护色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四
- 糖尿病患者如何平安过春节?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三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防治高血脂
- 天寒地冻,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二
- 这份“甜头”吃不消
- 天冷,糖尿病足高发
- 寒冬 糖尿病患者要预防肺炎
- 关爱“老糖友",平安过...
- 糖尿病低血糖,及早发现勤防范
- 糖尿病治疗有新招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一)
- 糖尿病专家的防病心得
- 正确服用拜糖平及注意事项
- 长期月经不调、阴道炎等
- 减少主食为何血糖还是很高?
-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 糖尿病擅自停药酿大祸
- 口服降糖药 用法很重要
- 老年朋友,您的体重超标了吗?-...
- 得了痛风病,日常生活注意啥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凶险的低血糖
-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的‘杀手...
- 糖尿病肾病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治疗
- 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的症状
- 糖尿病患者,请关注您的双足
- 性爱后防低血糖 得了糖尿病...
- 丁姑娘“减肥”以后
- 过年了 可别放松对血糖的控制
- 过上西式生活,别忘老外健康意识
- 认识妊娠型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糖尿病应注意分类预防
- “大忙人”要少烟酒多锻炼
- 夏天注射胰岛素有讲究
- 糖尿病治疗要选对“钥匙”
- 我与诺和笔的故事
- 治疗2型糖尿病,应早应用胰岛素...
- 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糖尿病及注意事...
- 餐后血糖您测了吗
- 找准服药的最佳服用时间
- 管住嘴,迈开腿,测腰围
- 作者:陈耀|发布时间:2011-01-03|浏览量:892次
??内分泌专家陈耀主任医师谈减肥
肥胖已证实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关节疾病等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列入慢性疾病的范畴,所以对于肥胖者而言减肥已排上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议事日程”。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耀说:“了解了肥胖的危害性后,肥胖者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减肥措施,使自己的体重得到适当的控制。”针对肥胖者提出的具体问题,陈主任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有关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的注意事项。
控制饮食与减肥
肥胖者要减轻体重,控制饮食的摄入量十分重要。必须保持能量的负平衡,也就是平均每日能量摄入要少于每日能量的消耗。每个人每日的能量需要是不同的,受遗传、环境、身体状况和活动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肥胖者每日的摄入量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尽管每个人的饮食摄入量不同,但都必须科学膳食,以保证营养的平衡。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称“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简称“宝塔”)对预防肥胖有重要的意义,对已经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也同样有指导意义。首先是节食必须建立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决定膳食模式:其次是将平衡膳食的观点落实到生活中,养成习惯,并坚持不懈,才能充分体现对健康的促进作用,防止减轻体重后的反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当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和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当的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平均每人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第一层,谷类300-500克(6两?1市斤);第二层,蔬菜类400-500克(2?4两);第三层,畜禽肉类50-100克(0.5-1两);第四层,奶类及奶制品100克(2两)、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第五层,油脂类,25克(0.5两)。
在运用“指南”和“宝塔”时,超重和肥胖者应适量减少油脂摄入,比如每日20克以下。在选择动物性食物时,要避免肥肉,应选择鱼、禽类。猪肉中的脂肪含量最高,纯瘦肉中脂肪含量也可达20%。
体育运动与减肥
体力活动减少是肥胖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肥胖病的治疗中加强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对于轻度肥胖而又不乐于接受严格膳食管理的肥胖者来说,体育锻炼也可作为单独发挥治疗作用的手段之一。
体育锻炼使体重下降幅度小而慢,但它能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分泌。这些都是很理想的疗效。而饥饿疗法迫使集体消耗能量,体重下降快而明显,但又不可避免地损耗机体蛋白质。所以运动疗法是饥饿疗法所无法替代的,但两者又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研究证实,肥胖者参加运动锻炼可以增加心肺的适应性,减少血管危险因素,增加能量消耗,增强自信心和舒适感。
肥胖者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不拘形式,贵在坚持,老年人特别要注意参加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平地散步为例。如果一个肥胖者在日常生活之外,每天增加平地散步半小时,估计可消耗热量约100卡,在不增加进食量的条件下,一个月使体重下降0.5公斤。一年则可达6公斤,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治疗肥胖,还可以预防肥胖。以中老年人在20年间体重增加10公斤来估算,则每日仅增加体重1.4克,而这些热量每天仅需多增加几分钟的跑步或登楼,就可以备消耗掉,从而避免体重的增加。而且增加体力活动,特别是作为假日旅游或登山运动,对精神和身体都十分有益,常有助于大脑思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精神抑郁,提高自信心,增进人际关系,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怎样测量腰围和腰臀比
腰围(英文简称WC)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部的综合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厘米,体重均匀分配。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测量者坐在被测者一旁,将测量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软组织,测量值精确到0.1厘米。任何评价肥胖的方法都必须包括腰围测量,因为腰围减少时,即使体重无改变也可显著降低发病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男性腰围>94厘米(2.82尺),女性腰围>80厘米(2.4尺)作为肥胖的标准。根据腰围诊断和检测肥胖症,判断哪些人需要控制体重,很少发生错误。腰围高于上述标准可能会危害健康,BMI升高和向心性肥胖都会使腰围增大。
腰臀比(英文简称WHR)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用软皮尺沿肋骨最下缘和肚脐测量腰围,臀围是环绕臀部最突出点测出的身体水平周径。男性腰臀比>1.0,女性腰围>0.85则认为是腹部脂肪堆积。腰臀比是最早期研究中预测肥胖的指标,现在更倾向于腰围代替腰臀比预测向心性肥胖。
《福建卫生报》2008年7月17日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