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一个改变,降糖效果堪比降糖...
- 把好血糖关,远离冬日之“痒”
- 控制血糖要小心,别引发低血糖
- 糖友过冬的5大要点
- 正月停药恐酿“苦果”
- 糖尿病患者要做好冬季保健
- 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治糖尿病
-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便秘了查查血糖
- 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并不确定
- 口服降糖药不能“随心所欲”
- 肥胖症有哪些并发症?肥胖症应该...
-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 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 糖尿病足,灾难的开始
- 天寒更要重保养,积极预防并发症
- 戒烟后要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调理饮食,控制血糖
- 中老年体检 也查查餐后血糖
- 健步走 “糖友”锻炼最适合
- 天冷了 “老糖友”更要小心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下...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上...
- 课题:冬天 糖尿病病友须警惕
- 课题:如何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
- 甲状腺疾病为何偏爱年轻女性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6...
- 课题:糖尿病监测内容与应对措施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 戒烟真的会引发糖尿病吗?
- 糖尿病人皮肤易闹情绪
- 减肥慎用药
- 预防糖尿病从减肥做起
- 老年人不可忽视甲亢
- 降糖药物不起效怎么办
- 糖尿病冬季病情易加重
- 戒烟后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5...
- 糖尿病患者要测测糖化血红蛋白
- 易被误诊的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 糖尿病患者,您的心脏还好吗
- 解除思想故虑,正确使用胰岛素,
- 初春 给糖尿病患者提个醒
- 夏秋季“老糖友”的生活起居要讲...
- 怕热多汗很急躁,不妨查查甲状腺
- 糖尿病的诊断及注意事项
- 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
- 糖尿病治疗药物如三国人物 各有...
- 别让血糖随着气温升高
- 什么是老年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的旅游、婚姻、驾驶和...
- 糖尿病患者怀孕需注意什么
-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糖尿病之友》答患者问
- 口服降糖药会低血糖吗
- 血糖监测 如何不多也不少
- 高血脂可引发动脉硬化
- 痛风症长期吃风湿药对身体危害有...
- 女性容易隐藏性肥胖
-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治疗?
- 糖尿病人过冬提示
- 糖尿病人如何运动
- 千万不要小看“春困”
- 糖尿病患者怎样安全度夏
- 多吃少动年轻“糖人”越来越多
- 德生源养心堂忽悠大组合
- 大餐前后喝点苏打水可以降尿酸?
- 春季是糖尿病防治关键时期
- 揭穿“甲减”的多重保护色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四
- 糖尿病患者如何平安过春节?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三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防治高血脂
- 天寒地冻,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二
- 这份“甜头”吃不消
- 天冷,糖尿病足高发
- 寒冬 糖尿病患者要预防肺炎
- 关爱“老糖友",平安过...
- 糖尿病低血糖,及早发现勤防范
- 糖尿病治疗有新招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一)
- 糖尿病专家的防病心得
- 正确服用拜糖平及注意事项
- 长期月经不调、阴道炎等
- 减少主食为何血糖还是很高?
-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 糖尿病擅自停药酿大祸
- 口服降糖药 用法很重要
- 老年朋友,您的体重超标了吗?-...
- 得了痛风病,日常生活注意啥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凶险的低血糖
- 管住嘴,迈开腿,测腰围
-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的‘杀手...
- 糖尿病肾病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治疗
- 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的症状
- 糖尿病患者,请关注您的双足
- 性爱后防低血糖 得了糖尿病...
- 丁姑娘“减肥”以后
- 过年了 可别放松对血糖的控制
- 过上西式生活,别忘老外健康意识
- 认识妊娠型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糖尿病应注意分类预防
- “大忙人”要少烟酒多锻炼
- 夏天注射胰岛素有讲究
- 糖尿病治疗要选对“钥匙”
- 我与诺和笔的故事
- 治疗2型糖尿病,应早应用胰岛素...
- 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糖尿病及注意事...
- 餐后血糖您测了吗
- 找准服药的最佳服用时间
- 糖尿病并发便秘的危害及治疗
- 作者:陈耀|发布时间:2012-05-14|浏览量:2725次
典型病例:李女士,76岁,3年来便秘一直困扰着她,经常是3~4天想尽办法才大便一次,可每一次都很难就是便出来。用力屏气也不行,先后应用通便药如麻仁丸、潘泻叶、开塞露、甘油栓等,效果也不佳。有时只得用手指或木筷去抠。因排不出便,腹胀难耐,坐卧不宁,苦不堪言,为排一次便弄得她筋疲力尽。为此,她曾到多家医院诊治,医生给她开了不少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和西沙必利等),可就是不见效。后来医生发现她患2型糖尿病,又给她开了口服降糖药,依然没有什么效果。经检查她的空腹血糖为 15.2mmol/L(正常值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8.3 mmol/L(正常值为4.4~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6%,均远远超过正常值。测血糖后,我让李女士停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配合营养神经药物。没过多久,血糖逐渐正常,而便秘也很快地消失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
其实,这位老人患的就是典型的糖尿病性便秘,随着血糖的逐渐控制,便秘症状也得到了改善。糖尿病性便秘在临床上常常容易被忽视而误诊。此例提示:当糖尿病和便秘同时存在时,要想到便秘可能是糖尿病所致,应及时测血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在口服降糖药物疗效不佳时,要及时改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伴随终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营养过剩、运动减少、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糖尿病人群越来越多,目前已达9200万。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症,严重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在慢性并发症中,自主神经病变时可出现神经性便秘,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
便秘,即粪便干燥,3日或3日以上排便一次,粪便呈羊粪或石子状,排便费劲,排后还有便意感。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便秘,据报道,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便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糖使体内缺水,大肠水分减少,引起大便干结,大便困难;糖尿病引起内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大肠排空减慢而致便秘;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活动量小,害怕多尿而不敢喝水,食用蔬菜尤其含纤维素的蔬菜较少,也会引起便秘;糖尿病患者常需严格控制饮食,如饮食过少,难以刺激肠蠕动,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以及有得糖尿病为了解除失眠而滥用镇静剂也是导致便秘的原因。
便秘的危害
便秘不但使病人痛苦,还会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病人情绪,使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成为血糖升高的诱因。有研究显示,人在用力排便时,血压水平较平时可翻一番。而许多病人收缩压可一过性达到200毫米汞柱以上。糖尿病患者多有视网膜微血管瘤或新生血管,瞬间的高血压可造成血管破裂,引起视网膜出血,导致失明。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伴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硬化,便秘可造成血压急剧升高,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据法国统计,在住院病人中与便秘有关的死亡人数每年达9万左右;在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病人中,发生便秘者几乎占一半。因此,必须积极地治疗便秘。
糖尿病并发便秘的治疗
1.饮食疗法:多饮水,多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如芹菜、丝瓜等。适当吃一些瓜果及“产气”食物,如豆腐、笋、萝卜等,都可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
2.按摩:可以揉腹、每日做收腹提肛运动,提高排便能力。腹部按摩(尤其对有关穴位)有助于胃肠道蠕动、消化与排泄。腹部按摩应沿大肠走向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形按摩。按摩可促进大肠蠕动,有机械推动粪便前行的作用。每天上午、晚睡前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在解大便时,除按摩腹部外,还可自下而上按摩尾骶、腰椎两旁,有助于完成排便反射过程。
3.体育锻炼:除一般全身运动(散步、慢跑等)外,便秘者应重点加强腹肌力量的锻炼,如收腹抬腿、仰卧起坐等。平时还可多做下蹲与屈髋压腹动作,以促进肠蠕动。卧床患者适当增加活动量,指导床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能下床的患者,家属及保姆协助生活料理,督促患者进行每日2~3次室内或病房周围散步等轻微活动。
4.心理与习惯调整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心理调节,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日或隔日1次)。
5.药物疗法,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逐步使血糖平稳达标,血糖控制得越好,便秘的治疗效果也越好;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弥可保、凯那、唐林、维生素 B1等药物;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和西沙必利等;
6.中医中药,如四磨汤、六味安消、麻仁润肠、复方芦荟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7.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便秘病人常常缺乏双歧杆菌,补充后,不仅调节了肠道菌群,而且可以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有利排便。
《糖尿病之友》2012.第1期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