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一个改变,降糖效果堪比降糖...
- 把好血糖关,远离冬日之“痒”
- 控制血糖要小心,别引发低血糖
- 糖友过冬的5大要点
- 正月停药恐酿“苦果”
- 糖尿病患者要做好冬季保健
- 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治糖尿病
-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便秘了查查血糖
- 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并不确定
- 口服降糖药不能“随心所欲”
- 肥胖症有哪些并发症?肥胖症应该...
-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 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 糖尿病足,灾难的开始
- 天寒更要重保养,积极预防并发症
- 戒烟后要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调理饮食,控制血糖
- 中老年体检 也查查餐后血糖
- 健步走 “糖友”锻炼最适合
- 天冷了 “老糖友”更要小心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下...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上...
- 课题:冬天 糖尿病病友须警惕
- 课题:如何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
- 甲状腺疾病为何偏爱年轻女性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6...
- 课题:糖尿病监测内容与应对措施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 戒烟真的会引发糖尿病吗?
- 糖尿病人皮肤易闹情绪
- 减肥慎用药
- 预防糖尿病从减肥做起
- 降糖药物不起效怎么办
- 糖尿病冬季病情易加重
- 戒烟后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5...
- 糖尿病患者要测测糖化血红蛋白
- 糖尿病并发便秘的危害及治疗
- 易被误诊的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 糖尿病患者,您的心脏还好吗
- 解除思想故虑,正确使用胰岛素,
- 初春 给糖尿病患者提个醒
- 夏秋季“老糖友”的生活起居要讲...
- 怕热多汗很急躁,不妨查查甲状腺
- 糖尿病的诊断及注意事项
- 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
- 糖尿病治疗药物如三国人物 各有...
- 别让血糖随着气温升高
- 什么是老年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的旅游、婚姻、驾驶和...
- 糖尿病患者怀孕需注意什么
-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糖尿病之友》答患者问
- 口服降糖药会低血糖吗
- 血糖监测 如何不多也不少
- 高血脂可引发动脉硬化
- 痛风症长期吃风湿药对身体危害有...
- 女性容易隐藏性肥胖
-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治疗?
- 糖尿病人过冬提示
- 糖尿病人如何运动
- 千万不要小看“春困”
- 糖尿病患者怎样安全度夏
- 多吃少动年轻“糖人”越来越多
- 德生源养心堂忽悠大组合
- 大餐前后喝点苏打水可以降尿酸?
- 春季是糖尿病防治关键时期
- 揭穿“甲减”的多重保护色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四
- 糖尿病患者如何平安过春节?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三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防治高血脂
- 天寒地冻,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二
- 这份“甜头”吃不消
- 天冷,糖尿病足高发
- 寒冬 糖尿病患者要预防肺炎
- 关爱“老糖友",平安过...
- 糖尿病低血糖,及早发现勤防范
- 糖尿病治疗有新招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一)
- 糖尿病专家的防病心得
- 正确服用拜糖平及注意事项
- 长期月经不调、阴道炎等
- 减少主食为何血糖还是很高?
-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 糖尿病擅自停药酿大祸
- 口服降糖药 用法很重要
- 老年朋友,您的体重超标了吗?-...
- 得了痛风病,日常生活注意啥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凶险的低血糖
- 管住嘴,迈开腿,测腰围
-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的‘杀手...
- 糖尿病肾病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治疗
- 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的症状
- 糖尿病患者,请关注您的双足
- 性爱后防低血糖 得了糖尿病...
- 丁姑娘“减肥”以后
- 过年了 可别放松对血糖的控制
- 过上西式生活,别忘老外健康意识
- 认识妊娠型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糖尿病应注意分类预防
- “大忙人”要少烟酒多锻炼
- 夏天注射胰岛素有讲究
- 糖尿病治疗要选对“钥匙”
- 我与诺和笔的故事
- 治疗2型糖尿病,应早应用胰岛素...
- 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糖尿病及注意事...
- 餐后血糖您测了吗
- 找准服药的最佳服用时间
- 老年人不可忽视甲亢
- 作者:陈耀|发布时间:2012-05-20|浏览量:313次
老年人不可忽视甲亢
??内分泌专家陈耀主任医师谈老年人甲亢
70岁的张老伯近2个月感到食欲不振、厌食、腹部胀闷,去消化科就诊,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给予相应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继而出现乏力、腹泻、便秘,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体重减轻。经肠镜检查排除了结肠癌,转内分泌科就诊,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经治疗,症状逐步好转。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说,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多见于青年女性。但60岁以上的老人也可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约占全部甲亢病人的10~17%,一般认为和老年期内分泌失调有关。
什么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陈耀主任介绍说,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位于颈部气管的两侧。它能够摄取碘,合成甲状腺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活动发挥着调节作用。甲亢是起因于甲状腺素过度分泌而引起的一种病症。通常发病或缓或急,多在数周至数月的时间内甲状腺逐渐肿大。一般病人常有低热、心慌、乏力、多食易饥、烦躁易怒、消瘦、容易出汗、眼球突出、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由于老年人的甲状腺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其功能也有所降低。患甲亢后,虽然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血液对甲状腺素的结合力下降,机体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甲亢与青年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所区别。通常,上述多食善饥、神经紧张兴奋及甲状腺明显肿大等特征性的症状多不明显,往往被忽视,还易于造成误诊。
老年人甲亢为何易误诊
陈耀主任指出,老年人甲亢被误诊的不在少数。之所以说老年人甲亢患者诊断困难,是因为症状少而甲状腺肿大不明显,而且甲状腺功能检查的结果也不呈明显高值,所以一般认为是老化的表现,而不怀疑是甲亢。
与此相反,少数老年人甲亢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症状,所以容易给检查医生以错觉。比如说腹泻,有特别剧烈腹泻症状的病人或者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的患者来院检查时,医生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还有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与心脏病,当出现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等症状时,医生首先会按高血压、心脏病治疗,却忽视了甲亢。有的患者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消瘦,很像消化道癌症的症状。
再进一步地说,甲亢所特有的“精神兴奋状态”在老年甲亢患者中比较少见,仅表现为神情淡漠无欲的患者有时会误诊为精神病。少数病人表现为神情淡漠、两眼发呆、反应迟钝、嗜睡等神经症状,再加上伴有甲亢的肌肉乏力症状则多数被考虑为脑疾病;如果再伴有意识障碍,更会被怀疑为脑肿瘤或脑动脉硬化症。疲劳、乏力时首先又会考虑为肝病或者癌症。
总之,患老年性甲亢时,自觉症状不突出,由于老年人代谢明显减缓,即使出现一定程度的甲亢症状,代谢亢进也会被掩盖,因而仍无典型表现。一旦进入极限状态,机体将无法耐受而从某一薄弱点突破,从而出现单一剧烈的症状。所以,靠不典型的症状来诊断老年性甲亢是很困难的。因此必须提高警惕,如有上述症状表现,要及时去医院诊治,只要做甲状腺功能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老年性甲亢和心脏病
68岁的王大妈由于感到胸闷、心悸而到医院检查,做了许多检查仍然原因不明,所以暂时考虑为心衰,但是按心衰治疗疗效差。此后,心悸反复发作,伴心律失常、食欲差。收住院治疗,例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异常。于是就请内分泌医生会诊,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治疗,症状很快得到改善。
老年性甲亢以心脏病型多见,容易并发器质性心脏病。但很少有心动过速,而是出现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多种心律失常;也可呈现心力衰竭的症状;有的表现为频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其中原因是大量甲状腺素的作用,使心脏的负荷加重所致。上述症状很像冠心病。因此,甲亢患者平时应常去医院做详细检查,特别是心脏方面的检查,以明了是否合并有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
陈耀主任医师说,如果明确了诊断,病人应遵医嘱,合理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一般不能少于一年半。由于老年人全身情况较差,合并症突出,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充分休息;忌食海带、紫菜、海产贝类等食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补充因代谢亢进而引起的消耗;及时控制各种并发症等,让病人顺利渡过难关。
《福建卫生报》2011.10.6 黄民杰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