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一个改变,降糖效果堪比降糖...
- 把好血糖关,远离冬日之“痒”
- 控制血糖要小心,别引发低血糖
- 糖友过冬的5大要点
- 正月停药恐酿“苦果”
- 糖尿病患者要做好冬季保健
- 体育锻炼有助于防治糖尿病
-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便秘了查查血糖
- 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并不确定
- 口服降糖药不能“随心所欲”
- 肥胖症有哪些并发症?肥胖症应该...
-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 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 糖尿病足,灾难的开始
- 天寒更要重保养,积极预防并发症
- 戒烟后要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调理饮食,控制血糖
- 中老年体检 也查查餐后血糖
- 健步走 “糖友”锻炼最适合
- 天冷了 “老糖友”更要小心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下...
- 谈谈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上...
- 课题:冬天 糖尿病病友须警惕
- 课题:如何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
- 甲状腺疾病为何偏爱年轻女性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6...
- 课题:糖尿病监测内容与应对措施
- 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 戒烟真的会引发糖尿病吗?
- 糖尿病人皮肤易闹情绪
- 减肥慎用药
- 预防糖尿病从减肥做起
- 老年人不可忽视甲亢
- 降糖药物不起效怎么办
- 糖尿病冬季病情易加重
- 戒烟后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 “糖人街”患者教育联谊会(第5...
- 糖尿病患者要测测糖化血红蛋白
- 糖尿病并发便秘的危害及治疗
- 易被误诊的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 糖尿病患者,您的心脏还好吗
- 解除思想故虑,正确使用胰岛素,
- 初春 给糖尿病患者提个醒
- 夏秋季“老糖友”的生活起居要讲...
- 怕热多汗很急躁,不妨查查甲状腺
- 糖尿病的诊断及注意事项
- 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
- 糖尿病治疗药物如三国人物 各有...
- 别让血糖随着气温升高
- 什么是老年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的旅游、婚姻、驾驶和...
- 糖尿病患者怀孕需注意什么
-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糖尿病之友》答患者问
- 口服降糖药会低血糖吗
- 血糖监测 如何不多也不少
- 高血脂可引发动脉硬化
- 痛风症长期吃风湿药对身体危害有...
- 女性容易隐藏性肥胖
-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治疗?
- 糖尿病人过冬提示
- 糖尿病人如何运动
- 千万不要小看“春困”
- 糖尿病患者怎样安全度夏
- 多吃少动年轻“糖人”越来越多
- 德生源养心堂忽悠大组合
- 大餐前后喝点苏打水可以降尿酸?
- 春季是糖尿病防治关键时期
- 揭穿“甲减”的多重保护色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四
- 糖尿病患者如何平安过春节?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三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防治高血脂
- 天寒地冻,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二
- 这份“甜头”吃不消
- 天冷,糖尿病足高发
- 寒冬 糖尿病患者要预防肺炎
- 糖尿病低血糖,及早发现勤防范
- 糖尿病治疗有新招
- 《海峡都市报》答患者问(一)
- 糖尿病专家的防病心得
- 正确服用拜糖平及注意事项
- 长期月经不调、阴道炎等
- 减少主食为何血糖还是很高?
-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 糖尿病擅自停药酿大祸
- 口服降糖药 用法很重要
- 老年朋友,您的体重超标了吗?-...
- 得了痛风病,日常生活注意啥
-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凶险的低血糖
- 管住嘴,迈开腿,测腰围
-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的‘杀手...
- 糖尿病肾病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治疗
- 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的症状
- 糖尿病患者,请关注您的双足
- 性爱后防低血糖 得了糖尿病...
- 丁姑娘“减肥”以后
- 过年了 可别放松对血糖的控制
- 过上西式生活,别忘老外健康意识
- 认识妊娠型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糖尿病应注意分类预防
- “大忙人”要少烟酒多锻炼
- 夏天注射胰岛素有讲究
- 糖尿病治疗要选对“钥匙”
- 我与诺和笔的故事
- 治疗2型糖尿病,应早应用胰岛素...
- 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糖尿病及注意事...
- 餐后血糖您测了吗
- 找准服药的最佳服用时间
- 关爱“老糖友",平安过冬季
- 作者:陈耀|发布时间:2011-01-12|浏览量:687次
----内分泌专家陈耀主任医师谈糖尿病患者冬季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如果人体不能适应寒冷气候的变化就容易患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差,更容易使病情加重或发生各种并发症。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二人民医院内份泌科陈耀主任提醒老年糖尿病患者(老糖友),冬季要格外注意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平安过冬。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
冬季是糖尿病的危险季节
每到冬季,尤其是气温急剧下降时,来医院找陈耀主任看糖尿病的患者就会突然多了起来。有些是糖尿病的病情加重,有些是新发糖尿病的病人。这是什么原因呢?陈耀主任解释说:糖尿病患者在天气突然变冷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肾上腺分泌增多。肾上腺素能够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又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患者本来血中就相或绝对不足的胰岛素水平显得更低,从而使患者的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不易控制。寒冷还可引起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这是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诱因.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身体产热不足,在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患者就会产生很怕冷的感觉,而且由于免疫功能的下降,使患者容易患感冒或流感,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另外,,寒冷也容易出现局部冻疮,容易导致发生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合理膳食:严格控制应血糖
陈耀主任说,冬季天气寒冷,人们活动减少,但是人们的饮食并没有相应地减少,面对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人们反而食欲大增。在这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饮食过量,导致血糖上升。偶尔一次两次,病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时间久了,就容易使病情加重。所以,冬季更要严格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患者必须注意的重要事项。
特别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饭菜还没有准备好时,不要提前应用降药糖物.以免发生低血糖。冬季各家医院的急诊科有时就会遇到因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导致严重低血糖昏迷的糖尿病患者。
积极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不少糖尿病患者还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陈耀主任提醒这些患者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保健,以防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每年寒流袭来时,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便会发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血糖、血压升高,从而使心肌梗死、脑梗塞和脑出血等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陈耀主任建议: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①晨起喝300毫升温开水,以使血液得以稀释。②早餐后服一片抗凝药物,如拜阿司匹林等。③吃些降压、调脂、低盐的食疗品。④多吃有抗凝作用的洋葱、大蒜、生姜等。⑤调整降压药的用药时间可在睡前和起床后各服一次。⑥在清晨睡醒时服用一次复方丹参滴丸之类的活血化瘀的药物。
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要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定期测量血压.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的剂量。伴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要随身携带必备的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预防不测。
防寒保暖防感冒
陈耀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耀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或流感。据临床资料统计表明:糖尿病合并的各种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糖尿病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向下呼吸蔓延并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刖把感冒看成是小事,预防感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事.。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冬季一定要关注气候的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受凉。居住的环境要注意通风,平时经常晒太阳,不要到人多拥挤且通风不良的地方,外出回家要多洗手,以免被传染上流行性感冒。
及时发现危重的并发症
由于冬季寒冷季节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节,所以病人和家属要高度重视和及时发现危重的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不良,常常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急症。家属若发现病人出现意识模糊、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极度口渴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另外,冬季寒冷,患者常将脚靠近火炉取暖,或在被窝里放热水袋、电暖器等来暖脚,由于糖尿病患者脚部感觉神经不敏感,有时被烫伤了还不觉得,以致形成脚步环疽,面临被截肢的危险。所以,冬季一定耍保护好双脚,以免受损伤。
其他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冬季进补的禁忌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进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根据体质辨证施补的基础上,要考虑到糖尿病的特殊性,明确哪些食物是不能吃的或是要少吃的,这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十分重要。
1.吃参只能适当吃些西洋参:
冬季进补不少人喜欢吃人参,但糖尿病人只能适当吃些西洋参,而最好不要吃其他的参。因为人参是益气补阳之品,会增加内热、痰湿的程度,过于补气则会伤阴,使人口渴更为严重。.尤其是红参类性温热,对于身体偏于阴虚火旺的体质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如同“火上浇油”,导致阴亏症状更为明显。而西洋参性平和,更偏于滋补阴液,比较合适糖尿病患者进补时食用。
2.不宜服用人参蜂王浆及膏类滋补品:
人参蜂王浆等含有蜂蜜类的补品含有多种糖分,服用后会引起血糖糖波动。而膏类滋补品大多数是用蜂蜜和各种胶类物质如驴皮胶、鹿角胶)作为基础料,胶物质也可使血糖上升,并延长食物残渣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使患者排便小畅。
3. 不宜饮用补酒:
补酒多为度数较高的白酒浸泡,饮补酒不仅会导致血糖波动,而且还会影响降糖药的效果。如服用磺脲类药物时饮酒,病人可出现心慌、气短、面红等不良反应。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洒极易引起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不过。具有补益作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黄酒等还是可以适量饮用的,但不要空腹饮用。
糖尿病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补品放在肉汤里炖服。因为肉汤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类物质,会加重肾脏负担。
糖尿病患者贴膏药也要小心
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比较迟钝,皮肤对于冷热刺激不敏感。有一个患者因颈椎不适,自行购买了一种热敷膏药来贴患处;目己并不觉得皮肤发热,可第二天患处竟烫出了一个大水疱。到医院,医生将水疱挑破后敷药治疗,整整过了3个月,伤口才逐渐愈合。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耍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冬天用暖炉烤手脚时也耍注意千万不要将手脚皮肤烫伤。“
老糖友”冬季要防肺炎
老年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差,天气寒冷时容易遭受病毒的感染,进而引起细菌感染而发生上呼吸道炎症。随之细菌感染没有得到控制,可由上呼吸道炎症扩散为肺部炎症。一旦患上肺炎,将使原有的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进一步加重,甚至诱发心力衰竭。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控制好血糖,在气候变化时要及时添加衣被,避免受凉。室内要常通风换气.天气晴朗时.老年朋友要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可根据身体状况采取适当的锻炼方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改善肺功能同时戒烟限酒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冬季锻炼时要防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参加适量的运动,既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又能提神、促进睡眠、改善胃肠功能。尤其是冬季参加适量的运动能暖和身体,抵抗严寒。可以采用散步、打太极拳、跳舞、爬楼梯等,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参加运动。但是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病友,应让医生根据血糖适当调整药物剂量。运动时别忘了带上几块糖果或点心,以防发生低血糖。
别背上忧郁症的包袱
有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冬季在家里不喜欢外,因而很容易在精神上处于忧郁的状态。而且糖尿病患者经历抑郁的机会是普通人的2倍,差不多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患有抑郁,尤其是女性患者。抑郁反过来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而且它还还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出现抑郁之后,使用抗抑郁药物是常见的一种治疗疗法。家属耍及时发现患者的抑郁症状.让患者及时接受抗抑郁治疗,以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冬季不要睡懒觉
冬季,有些人由于怕冷,很晚才起床,甚至不吃早饭。其实,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还能远离糖尿病的危险。偶尔睡个懒觉,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没什么大问题,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因为没有按时起床,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彻底打乱,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肾脏的仍担,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
《福建老年报》2009.12.8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