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tor综合征
- 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
- 碱性磷酸酶
- 免费随访化验乙肝(一)
- 深夜小餐??利用肝硬化患者合成...
- 免费化验乙肝,免费治疗丙肝(二...
- 乙肝随访观察研究
- 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
- 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三
- 免费给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丙肝
- FibroScan肝纤维化无创...
- 戊型病毒性肝炎
- 深夜小餐??利用肝硬化患者合成...
- APASL发布慢乙肝治疗新指南
- 查出脂肪肝 别急着上保肝药
- 乙肝病毒隐性感染≠隐匿性感染
- 看肝病门诊前 要带初诊化验单
- 肥胖是肝硬化患者发生临床失代偿...
- 从新版指南看替比夫定的临床应用
- 乙肝治疗依从性低影响疗效
- 急性肝炎患者的饮食原则
- 肝硬化患者生活调理三要素
- JCO: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乙肝...
- 【肝病论坛】“新版指南”对患者...
- 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治疗
- 胃病与乙肝的渊源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 抗HBV耐药研究新进展
- 药物性肝损伤浅谈
- 碱性磷酸酶
- 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吗?
- 乙肝用药停药存在误区
-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 治疗性双质粒乙肝疫苗 临床药物...
-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有区别
- 让人又爱又恨的“两对半”
- 当乙肝悄然而至
- 乙肝凭什么盯上我
- 乙肝患者全都是这样“中招的
- 乙肝病毒的真面目
- 35个 免费 检测 丙肝基因序...
- 初始慢性HBV感染患者HBV ...
- 免费检测 HBV 基因耐药
- 解惑 CIK
- 特殊“乙人”特殊对待
- 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新进展
- 乙肝男性患者罹患肝癌几率是女性...
- 免费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丙肝
- 免费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
- 真爱创造奇迹??丙肝患者顺利产...
- 致患友的一封信??尚佳
- 乙肝防治四大误区
- 致乙肝战友
- 丙肝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 什么叫谷丙转氨酶?
- 肝功五项检查包括什么?
- 维生素D联合PEG-IFN和利...
- 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 乙型肝炎妈妈能给孩子喂奶吗?
- 乙型肝炎的父?婴传播
-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是否能够减...
- 乙肝治疗?选择时机是关键
- 初治乙肝患者抗病毒首选干扰素
- 乙肝会通过性传播吗?
- 乙肝免疫耐受期无需治疗
- 专家称:“常规体检将不查乙肝”
- 乙肝携带者可办健康证
-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耐药的机制和...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惠及丙肝...
- 慢乙肝(HBV)免费治疗的临床...
- 九成丙肝患者被漏诊
- 打甲流疫苗的注意事项
- 2009 最新 原发性肝癌规范...
- 你是第12个吗?--丙肝篇
- 你是第12个吗?--乙肝篇
- 揭开“肝穿刺”的神秘面纱
- 肝功能反复异常但HBV DNA...
- 让肝不再“营养不良”
- 丙肝治疗中的误区和生活里的注意...
- 丙肝治疗中的误区和生活里的注意...
- 《2008慢性乙肝治疗指南》
- 如何让乙肝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 免疫清除期乙肝治疗好时机
- 关于乙肝,我们应该了解的
- 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
- 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尚佳主任...
- 乙肝小三阳产妇能母乳喂养吗
- [APASL 2012]庄辉:解读新版乙肝诊疗指南
- 作者:尚佳|发布时间:2012-03-03|浏览量:1846次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尚佳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2012年版指南再次强调了闭合环状DNA(cccDNA)是HBV 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
该指南引用REVEAL等研究指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非活动期HBV携带者的肝细胞癌(HCC) 风险明显降低;HBV DNA水平越高,HCC风险越高; Ce亚型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 (HR) 为2.75],并补充了来自中国的研究结果, C2亚型患者发生HCC风险高于B2亚型;根据性别、年龄、肝癌家族史、饮酒习惯、ALT水平、乙肝e抗原(HBeAg)状态、HBV DNA 定量结果、HBV基因型等建立的HCC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患者3年、5年、10年发生HCC的风险。
诊疗手段
2012年版指南增加了肝硬度测量(LSM)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临床价值,认为两者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抗病毒治疗的辅助工具,但目前尚不能替代肝活体组织学检查。该指南还指出,对ALT水平较高或缓慢升高的患者以及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应进行肝纤维化评估(ⅡA)。
CHB治疗目标
2012年版指南对治疗目标未作修改,继续强调长期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首要目标是持久抑制HBV复制。短期治疗目标是达到“初步应答”,即HBeAg血清学转换和(或)HBV DNA抑制,ALT水平恢复正常,预防肝脏失代偿,达到“持久应答”,降低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发生。
最终治疗目标是预防肝脏失代偿、减少或预防进展为肝硬化和(或)HCC,并延长生存期。
抗病毒治疗建议
2012年版指南更为注重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前的风险评估和沟通,强调对可能发展为严重或进展性乙肝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对一时还不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患者,则应加强监测,一旦出现治疗指征,即开始治疗。对抗HBV治疗适应证的建议未作更改。在药物方面,纳入了2008年以后上市或在部分国家批准用于CHB治疗的药物,如替诺福韦(TDF)等。
明确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TDF为一线药物 2012年版指南强调,无证据表明初始联合两种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对于初治药物选择,强效低耐药是选择药物的主要指征,同时应考虑药物经济学。
基于抗病毒疗效和耐药方面的优势,ETV和TDF被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 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和拉米夫定(LAM)为二线药物。ETV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治疗5年HBV DNA<300 copies/ml 的患者比例高达94%;ETV 0.5 mg治疗3年后,24%~44% 患者出现HBeAg转换,83%~90%患者的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对于部分病毒学应答的患者,继续ETV治疗后仍有81%患者可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且无耐药发生。TDF治疗3年,72%患者HBV DNA 检测不到(<400 copies/ml),26%HBeAg阳性患者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 87% HBeAg阴性患者HBV DNA 检测不到。 该指南还明确推荐用ETV和TDF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对ALT水平≥5倍正常值上限(ULN)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建议选用ETV和TDF治疗,不建议选用干扰素(IFN)治疗;对失代偿期患者,禁用IFN治疗。
治疗监测和方案调整 2012年版指南更加重视治疗过程中的管理,提出若初始治疗时使用LAM、ADV和LdT治疗, 对出现原发性治疗失败(3个月时)或应答欠佳(6个月时)的患者,应停药并换用更强效药物,或联合无交叉耐药的药物(表3)。若初始选用ETV或TDF,即使48周HBV DNA尚未完全转阴,也可继续使用而不必转变治疗方案。该指南还强调,应加强安全性监测:若使用TDF或ADV治疗应监测肾功能(ⅠA);应监测肌无力情况,特别是应用LdT治疗时(ⅢA);在用基于IFN的治疗方案时,必须监测血细胞计数和其他不良反应(ⅠA,表2)。在患者治疗流程图中,2012年版指南对ALT水平正常或处于1~2倍ULN患者的监测频率提出明确要求:对ALT水平正常者,可3~6个月监测一次;对ALT水平处于 1~2倍ULN的患者,则应1~3个月监测一次。
耐药处理对LAM耐药患者,可加用ADV或换用TDF;也可换用ETV 1 mg/d治疗,但不是首选。对ADV耐药患者,若既往未用过LAM、LdT、ETV,可加用或换用LAM、LdT、ETV,或换用TDF。对LdT耐药患者,可加用ADV,或换用TDF。对ETV耐药患者可加用TDF或ADV治疗。对LAM、LdT、和ADV治疗失败或出现耐药的患者,建议换用ETV联合TDF治疗。
停药指征对应用核苷(酸) 类药物治疗的HBeAg阳性者,当HBeAg血清学转换,且HBV DNA至少12个月低于检测水平时,可以考虑停药。对HBeAg阴性者,若HBsAg持续阳性,尚无明确疗程证据,但若患者已治疗2年,且3次HBV DNA不可测(间隔6个月),可考虑中止治疗(ⅡA)。
与其他指南对比
2012年版指南充分体现了亚太地区肝病学界对CHB诊治的最新观点,与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的乙肝指南更加趋于一致。首先,APASL、EASL、AASLD等指南均推荐TDF、ETV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为初治CHB患者的一线药物。我国CHB防治指南虽未明确区分一线和二线抗病毒药物,但也强调最好选择抗病毒能力强且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各指南不约而同地指出,实现CHB治疗目标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
2012年版指南还明确指出目前在CHB诊治中尚未解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制订基于干扰素治疗时,是否应检测HBV基因型;CHB儿童患者治疗策略是什么;对慢性丁肝病毒 (HDV)感染 的患者是否有更有效的治疗;激素撤除加核苷 (酸)类似物治疗,或其他免疫调节剂和免疫调节方法的作用如何;什么是提高疗效的优化的联合治疗;HBsAg定量检测在治疗策略中的作用是什么;对肝纤维化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尚需进行更多的比较研究;多重耐药的优化处理策略是什么等等,从而为今后CHB诊治方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