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tor综合征
- 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
- 碱性磷酸酶
- 免费随访化验乙肝(一)
- 深夜小餐??利用肝硬化患者合成...
- 免费化验乙肝,免费治疗丙肝(二...
- 乙肝随访观察研究
- 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
- 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三
- 免费给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丙肝
- FibroScan肝纤维化无创...
- 戊型病毒性肝炎
- 深夜小餐??利用肝硬化患者合成...
- APASL发布慢乙肝治疗新指南
- 查出脂肪肝 别急着上保肝药
- 乙肝病毒隐性感染≠隐匿性感染
- 看肝病门诊前 要带初诊化验单
- 肥胖是肝硬化患者发生临床失代偿...
- 从新版指南看替比夫定的临床应用
- 乙肝治疗依从性低影响疗效
- [APASL 2012]庄辉:...
- 急性肝炎患者的饮食原则
- 肝硬化患者生活调理三要素
- JCO: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乙肝...
- 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治疗
- 胃病与乙肝的渊源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 抗HBV耐药研究新进展
- 药物性肝损伤浅谈
- 碱性磷酸酶
- 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吗?
- 乙肝用药停药存在误区
-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 治疗性双质粒乙肝疫苗 临床药物...
-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有区别
- 让人又爱又恨的“两对半”
- 当乙肝悄然而至
- 乙肝凭什么盯上我
- 乙肝患者全都是这样“中招的
- 乙肝病毒的真面目
- 35个 免费 检测 丙肝基因序...
- 初始慢性HBV感染患者HBV ...
- 免费检测 HBV 基因耐药
- 解惑 CIK
- 特殊“乙人”特殊对待
- 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新进展
- 乙肝男性患者罹患肝癌几率是女性...
- 免费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丙肝
- 免费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
- 真爱创造奇迹??丙肝患者顺利产...
- 致患友的一封信??尚佳
- 乙肝防治四大误区
- 致乙肝战友
- 丙肝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 什么叫谷丙转氨酶?
- 肝功五项检查包括什么?
- 维生素D联合PEG-IFN和利...
- 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 乙型肝炎妈妈能给孩子喂奶吗?
- 乙型肝炎的父?婴传播
-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是否能够减...
- 乙肝治疗?选择时机是关键
- 初治乙肝患者抗病毒首选干扰素
- 乙肝会通过性传播吗?
- 乙肝免疫耐受期无需治疗
- 专家称:“常规体检将不查乙肝”
- 乙肝携带者可办健康证
-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耐药的机制和...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惠及丙肝...
- 慢乙肝(HBV)免费治疗的临床...
- 九成丙肝患者被漏诊
- 打甲流疫苗的注意事项
- 2009 最新 原发性肝癌规范...
- 你是第12个吗?--丙肝篇
- 你是第12个吗?--乙肝篇
- 揭开“肝穿刺”的神秘面纱
- 肝功能反复异常但HBV DNA...
- 让肝不再“营养不良”
- 丙肝治疗中的误区和生活里的注意...
- 丙肝治疗中的误区和生活里的注意...
- 《2008慢性乙肝治疗指南》
- 如何让乙肝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 免疫清除期乙肝治疗好时机
- 关于乙肝,我们应该了解的
- 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
- 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尚佳主任...
- 乙肝小三阳产妇能母乳喂养吗
- 【肝病论坛】“新版指南”对患者有什么帮助?
- 作者:尚佳|发布时间:2012-02-20|浏览量:578次
变化一: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尚佳
药物剂量应该更给力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对象增加了“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与当前国家政策相呼应。
以往应用的0、1、6月免疫接种程序未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不产生抗体,可接种一针60微克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大胆地超出了药物说明书规定的使用剂量(5~20微克)。
变化二:
增加了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内容
随着病情的迁延,慢性肝炎患者会肝纤维组织增生,并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判断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以往主要靠肝组织穿刺活检,由于其有创伤性并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许多患者难以接受。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仪是通过测定瞬时弹性剪切波在肝脏的传播速度、计算肝脏的硬度值,进而评估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超声诊断仪器,已在欧美多个国家广泛使用,2008年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诊断。目前国内多家医院都正在或已经配制了该仪器,其优势在于无创伤性、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出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变化三:抗病毒治疗适用范围放宽了
持续乙肝病毒定量阳性、达不到转氨酶升高2倍标准,但有以下情形者,可做抗病毒治疗。
(1)对丙氨酸转氨酶(ALT)大于正常上限且年龄>40岁者,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2)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活检,如果炎症坏死或纤维化达到一定标准,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
(3)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做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
但对于肝组织无病变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仍然不支持抗病毒治疗。
变化四:
唯一中药制剂苦参素被拿下
中医药制剂治疗慢性乙肝在我国应用广泛,但尚需设计严谨、执行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抗病毒效果。“新版指南”把“旧版指南”中提到的唯一的中药制剂“苦参素”也删除了。可见专家们对中药治疗乙肝的评价不高。
变化五: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添新丁
除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又增添了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
应用此类药物必须注意: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功能不全、肌炎、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等;不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发生率,除采取措施预防外,发现耐药后应及时调整;随意停药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病情复发或反弹,严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变化六:
首选抗乙肝药物更新了
拉米夫定作为第一个获批准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于1999年在中国上市。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增高,而其他4种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这一数字。
美国和欧洲的新版乙肝防治指南均将聚乙二醇干扰素、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作为一线或首选抗乙肝药物,不再推荐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但鉴于其相对低廉的价格,“新版指南”仍保留其一席之地,但建议“谨慎选择核苷(酸)类药物:如条件允许,开始治疗时宜选用抗病毒作用强和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
变化七:
妊娠期可试用核苷类抗病毒药
非病情必需,尽量避免在妊娠期用药。妊娠期出现乙型肝炎发作者,禁用干扰素治疗,也缺乏核苷(酸)类似物安全性的可信证据。
由于有了小规模临床实验或动物实验的结果,“新版指南”提出一个较婉转的说法,一方面要尽量采取避孕措施,另一方面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妊娠期妇女可以“继续”或“开始”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治疗。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