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tor综合征
- 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
- 碱性磷酸酶
- 免费随访化验乙肝(一)
- 深夜小餐??利用肝硬化患者合成...
- 免费化验乙肝,免费治疗丙肝(二...
- 乙肝随访观察研究
- 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
- 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三
- 免费给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丙肝
- FibroScan肝纤维化无创...
- 戊型病毒性肝炎
- 深夜小餐??利用肝硬化患者合成...
- APASL发布慢乙肝治疗新指南
- 查出脂肪肝 别急着上保肝药
- 乙肝病毒隐性感染≠隐匿性感染
- 看肝病门诊前 要带初诊化验单
- 肥胖是肝硬化患者发生临床失代偿...
- 从新版指南看替比夫定的临床应用
- 乙肝治疗依从性低影响疗效
- [APASL 2012]庄辉:...
- 急性肝炎患者的饮食原则
- 肝硬化患者生活调理三要素
- JCO: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乙肝...
- 【肝病论坛】“新版指南”对患者...
- 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治疗
- 胃病与乙肝的渊源
- 抗HBV耐药研究新进展
- 药物性肝损伤浅谈
- 碱性磷酸酶
- 转氨酶升高就是肝炎吗?
- 乙肝用药停药存在误区
-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 治疗性双质粒乙肝疫苗 临床药物...
-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有区别
- 让人又爱又恨的“两对半”
- 当乙肝悄然而至
- 乙肝凭什么盯上我
- 乙肝患者全都是这样“中招的
- 乙肝病毒的真面目
- 35个 免费 检测 丙肝基因序...
- 初始慢性HBV感染患者HBV ...
- 免费检测 HBV 基因耐药
- 解惑 CIK
- 特殊“乙人”特殊对待
- 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新进展
- 乙肝男性患者罹患肝癌几率是女性...
- 免费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丙肝
- 免费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
- 真爱创造奇迹??丙肝患者顺利产...
- 致患友的一封信??尚佳
- 乙肝防治四大误区
- 致乙肝战友
- 丙肝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 什么叫谷丙转氨酶?
- 肝功五项检查包括什么?
- 维生素D联合PEG-IFN和利...
- 什么是干扰素的后续作用?
- 乙型肝炎妈妈能给孩子喂奶吗?
- 乙型肝炎的父?婴传播
-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是否能够减...
- 乙肝治疗?选择时机是关键
- 初治乙肝患者抗病毒首选干扰素
- 乙肝会通过性传播吗?
- 乙肝免疫耐受期无需治疗
- 专家称:“常规体检将不查乙肝”
- 乙肝携带者可办健康证
-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耐药的机制和...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惠及丙肝...
- 慢乙肝(HBV)免费治疗的临床...
- 九成丙肝患者被漏诊
- 打甲流疫苗的注意事项
- 2009 最新 原发性肝癌规范...
- 你是第12个吗?--丙肝篇
- 你是第12个吗?--乙肝篇
- 揭开“肝穿刺”的神秘面纱
- 肝功能反复异常但HBV DNA...
- 让肝不再“营养不良”
- 丙肝治疗中的误区和生活里的注意...
- 丙肝治疗中的误区和生活里的注意...
- 《2008慢性乙肝治疗指南》
- 如何让乙肝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 免疫清除期乙肝治疗好时机
- 关于乙肝,我们应该了解的
- 使用干扰素的注意事项
- 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尚佳主任...
- 乙肝小三阳产妇能母乳喂养吗
-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新进展
- 作者:尚佳|发布时间:2012-02-04|浏览量:663次
自从乙肝疫苗广泛地应用以来,我国在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在新生儿中的水平传播已得到控制。通过连续数年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已能使学龄前儿童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在某些大城市中降至1%,甚至0.5%以下。但在新生儿的母婴传播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尚佳
分娩过程中传播的阻断:出生后马上注射HBIGHBIG
注射的时间十分关键,应在出生后马上注射,越快越好,特别是母亲血中病毒较大时,更是如此。
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主要包括4种途径(见下表)。目前,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是阻断母婴传播的较好途径。通用的方法是在新生儿出生后,一侧三角肌注射100~200 IU的HBIG,另一侧三角肌注射10 μg 乙肝疫苗,然后于1、6个月再各注射10 μg乙肝疫苗。
因为乙肝病毒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进入新生儿体内,如果出生后马上注射HBIG,则HBIG进入人体后就能马上中和病毒。如果注射较晚,病毒就已进入新生儿的肝脏,HBIG 就不可能再起作用了。
因此,HBIG注射的时间十分关键,应在出生后马上注射,越快越好,特别是母亲血中病毒较大时,更是如此。规定在24 h内注射的提法并不恰当。
子宫内传播的阻断: 应用抗病毒药效果较好
母亲注射HBIG对于预防HBV母婴传播是否有效尚无定论,因此不予推荐。对于慢性HBV携带者而言,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较好,但应根据其血中HBV DNA的高低以及患者的意愿决定如何应用。
子宫内传播的诊断标准
对于HBV子宫内传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4种:
(1)出生时,新生儿脐带血或外周血HBsAg(+)。这个标准的缺点是:脐带血较易被母血污染,外周血虽不易被污染,但仍有母血进入新生儿体内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分娩的过程中子宫强烈收缩,有可能把母血挤压到新生儿体内。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HBIG 及乙肝疫苗是完全有效的。因此,用出生时婴儿外周血HBsAg(+)作为子宫内传播的标准是不恰当的。
(2)出生时,新生儿脐带血或外周血HBsAg(+),1个月后复查仍阳性。这个标准同样不能完全除外母血在分娩过程中混入的可能。
(3)新生儿出生后经过正规的HBIG及乙肝疫苗预防后,至6个月仍HBsAg(+)者。这个标准比较恰当,因为出生后经过正规预防,就排除了出生时被感染的可能性。
(4)胎儿的肝脏组织中HBV DNA(+)。这可以确诊,但新生儿的肝脏很难得到,引产的胎儿肝脏虽可得到,但只能作为研究应用。
对于HBV在子宫内传播的频率,各家报告不一,差异很大。总的看来主要与母亲血中HBV DNA的浓度密切相关。
子宫内传播的时间及途径
HBV在子宫内传播的时间极其重要,因为这与进行阻断的时间有关。目前看来,子宫内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末期。但在妊娠中期,甚至早期也有可能,不过可能性较小而已。
闫永平等报告胎盘HBV感染率:妊娠早期为4.2%(1/24),中期为16.7%(1/6),晚期为44.6%(45/101);胎儿感染率:中期为(引产)1/6,新生儿为7.92%(8/101)。胎盘感染与胎儿感染的关系:胎盘感染者6/45有宫内感染,胎盘未感染者2/56有宫内感染。引产胎儿研究胎肝存在HBV DNA的胎龄大多在28周以后。这说明,胎儿感染主要是通过胎盘感染(胎盘先感染,然后感染胎儿),而且越是妊娠后期感染率越高。但妊娠中期,胎儿也可能受染,而且胎盘未感染者,胎儿也可能受感染。
安平等研究了母亲HBsAg(+)母亲引产胎儿肝脏中HBV DNA的情况发现:1例游离复制型的胎龄为15周,3例整合型分别为17、24与28周。这说明自妊娠第15周开始,胎儿即可受染。15周以前胎儿的情况不明。这是因为15周以前的胎儿均为流产(刮宫)胎儿,无法获取肝脏。
子宫内传播的阻断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办法:
母亲注射HBIG
一般主张于妊娠最后3个月(一般由妊娠第28周开始),每月注射200 IU的HBIG,共3次。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进行HBIG+乙肝疫苗预防。甚至有人还认为,母亲注射 HBIG有可能减低血清中的HBV DNA的量。
但是,很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主要是因为:一般慢性HBV 感染者血液中的HBsAg实在太多,仅仅注射3针200 IU的HBIG 不太可能降低血液中的HBV DNA。事实上,也有不少认为HBIG无效的报告。
总之,虽然目前关于母亲注射HBIG对于预防HBV母婴传播是否有效尚无定论,但如果注射HBIG后不能确切地降低母亲血液中的HBV DNA水平(至少下降2log10拷贝/ml)或另有其他机制,则此方法不值得推荐。
因此,临床医生在观察疗效的同时,也要观察注射HBIG前后母亲血中 HBV DNA的变化或研究其他机制,以便最后确定其是否确有疗效。
母亲应用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中,干扰素类对胎儿有不利影响,故不应应用。核苷(酸)类似物中,阿德福韦酯及恩特卡韦对动物胎儿有致畸作用,也不能应用。
拉米夫定虽对动物胎儿有不利影响,但大量临床材料证明,它对人类胎儿是安全的。替比夫定对动物胎儿无致畸作用,小量临床材料也证明对人类胎儿也是安全的。替诺福韦对动物胎儿无致畸作用,大量临床材料也证明对人类胎儿也是安全的。故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均可用于HBV的母婴传播的阻断。
研究显示,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在妊娠期使用,其新生儿畸型的发生率均不高于一般新生儿的致畸发生率,故均可用于HBV母婴传播的阻断。其阻断效果因用药时间及母亲血中HBV DNA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总之,对于慢性HBV携带者而言,其妊娠一方面应根据其血中HBV DNA的高低决定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和时间,如<104拷贝/ml者可不用(为慎重,也可在妊娠晚期应用),HBV DNA很高者(>108拷贝/ml)者,必须应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而且越早应用越好(最好在妊娠开始前即开始,至HBV DNA 阴转后再怀孕),对于HBV DNA中等量者,也必须应用,再根据HBV DNA量的高低,可以选择在妊娠早期、中期(4个月)或晚期(7个月、28周)开始;另一方面应根据患者的意愿决定,要想新生儿绝对不受感染者,最好在妊娠前即开始,至HBV DNA 阴转后再怀孕,但不能完全排除经卵传播的可能,尽管这种可能性极其罕见,如患者要求新生儿绝对不发生畸形者,则最好从妊娠晚期(28周)开始,但也必须向患者讲清楚,妊娠期间有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亚临床型风疹)引起畸形。至于何时停药,可以考虑分娩后即停,但必须密切观察患者,以防病情恶化。对于慢性乙肝(血清转氨酶升高)需要治疗的患者,则根据病情需要随时应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
分娩后传播的阻断:母乳喂养很安全
乳汁中可以查到HBsAg及HBV DNA,但乳汁不能传播HBV病毒,因此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分娩后应注意乳汁传播的问题。乳汁中可以查到HBsAg及HBV DNA,如Wong 等报告乳汁中72%可查到HBsAg。沈菁等报告,87例HBV-M阳性产妇初乳中有40例检出HBV-DNA(46%),对照组无1例阳性(P<0.01),但乳汁能否传播HBV,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疫苗接种前,母乳喂养的危险性也并不高于人工喂养者。Beasley报告,92例母乳喂养者vs. 55例人工喂养者,6个月时HBsAg(+)为53% vs. 60%。至于经正规免疫的新生儿,则更可以母乳喂养。Hill等报告,101母乳喂养者和269 人工喂养者,6个月时,HBsAg(+)为0% vs. 3%。上述数据均表明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TA的其他文章: